天天看點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安陽縣韓陵鄉引進花種山藥已有十多年的曆史。通過改變傳統的種植技術,探索了一種新的優質,高産,高效的花卉種薯栽培模式。與普通技術相比,該技術具有五個主要特點:(1)塊莖的外觀和品質好,鮮脆,薄而光亮,須根短而短,富含粘液,塊莖圓形均勻,白色橫截面 。 (2)高輸出。一般地塊在667平方米上的單産約為5000千克,高産地塊在6 500 kg以上,與正常種植技術相比,增幅超過30%。 (3)顯着提高效率。由于産量大大增加,品質顯着提高,是以經濟效益翻了一番。 (4)節水。除了給底水澆水外,大多數年份不需要再次澆水。在特殊的幹旱年份,少量的水也被用來澆水。是以,與普通的栽培技術相比,還節省了水和電。 (5)節省人工。與傳統技術相比,由于首先倒入底壁的水然後将其排出,是以有效地保持了土壤的疏松。除了适合山藥生長外,在種植時無需深耕,而在刨山藥時可以節省人工,可以節省超過20%的工作時間。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h1 class="pgc-h-arrow-right">1整地打溝</h1>

1.1選址

選址是高産的基本條件。要求所選土地養分豐富,有機質高,物性好,土壤深,地形平坦,便于灌溉排水,且無污染的沙土或沙壤土。

1.2澆足底牆水

3月底和4月初,山藥場被夷為平地,水倒入底壁,每667澆水約40立方米

1.3施用足底肥料

每667㎡挖掘土地時,将5000噸充分煮熟的優質有機肥料,200噸煮熟的餅肥,50噸磷酸二氫鉀和30炖硫酸鉀作為基礎肥料。肥料必須與土壤混合。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1.4機器打溝

溝渠有兩種類型:一種溝渠的高度為120厘米,寬度為50厘米,深度為100到160厘米,每條壟兩行。另一個是間距為100厘米,寬度為30厘米,且深度相同。每次種植1行。兩者都有自己的長處。前者适合密植,單産一般較高;後者較密,必須保留幼苗,但不容易出現坑窪。無論采用哪種耕種方式,壟的高度均為20-30厘米,壟的寬度比溝渠的寬度大10厘米,以確定在大雨期間不會出現溝渠。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h1 class="pgc-h-arrow-right">2選種</h1>

應當選擇具有光滑皮膚,新鮮肉,無收縮,無腐爛,無霜害,質地堅硬,無病蟲害的種洋芋。應及時去除帶有褐色,脫水和患病肉的種洋芋。要将山藥植物用作種薯,請選擇完全成熟的塊莖并切成15至20厘米的頂部,以用作種子。要将薯條用作種薯,請選擇直徑約3 cm的結實塊莖,并截取10-15 cm的薯條進行播種。塊莖的下三分之一通常不用于播種。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h1 class="pgc-h-arrow-right">3種薯加工</h1>

3.1曬種

太陽曬通常在三月中旬進行。将山藥植物晾幹5-10天(天),并在10-15節使用山藥時要注意。晚上溫度較低時,應蓋上防寒裝置。中午太陽強烈時,請用墊子遮蔭。幹燥後,種洋芋應向内收縮,橫截面的中間會開裂,皮膚變灰,并可以畫出綠色标記,重量應減少20%〜30%。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3.2藥劑浸種

為了防止苗期結核病,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浸泡幹燥的種薯10〜12h(小時);将種子浸泡在液體中15分鐘(分鐘);您也可以使用500克的25%多菌靈粉末,加水和50噸。将10至15公斤的粘土混合在一起并充分混合。将種洋芋在泥中浸泡10至15分鐘,然後取出發芽種子。為了提高塊莖的出苗均勻性和提前育苗,還可以将多菌靈浸泡種子與适量赤黴素混合使用。方法是用2〜3mg / kg赤黴素溶液浸泡種子10-12小時,可以提前促進山藥發芽,但必須掌握劑量(一般不對山藥進行處理)。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3.3發芽

浸種後,将山藥晾幹并進入溫室發芽。種子發芽是整個幼苗,均勻,結實的基礎。種子發芽溫度一般控制在20到25之間,可用于洋旗,小拱棚,溫室,溫室等。大田播種後,塊莖的發芽标準約為1cm。

3.4定植

種植田地時,要求地面溫度穩定在10以上,并且溝槽間距設計為120厘米,請先在山脊上打開兩個7-10厘米深的小溝,然後将植物芽向上轉動,然後将它們以直的方向放在溝中。每個壟交錯排列成兩行,壟内的行距為30-40 cm,植物間距為20 cm,每667㎡種植4500-5000株植物。播種後,覆寫8-10厘米厚的土壤,并在溝的兩邊種植一條寬度大于10厘米,兩邊都在20到30厘米高的山脊。覆寫物的寬度應在壟外保持10〜12cm。如果溝槽間距設計為100厘米,則應在山脊的中間開溝。間隔20厘米的植物應每667㎡種植3000株植物。播種前發芽約1厘米。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h1 class="pgc-h-arrow-right">4田間管理</h1>

4.1搭架

山藥是藤本植物的攀緣植物,其發展不利于通風和透光,并不能提高山藥的産量。出苗後山藥很快就扔了,葡萄藤又細又嫩,很容易被風弄碎。是以,出苗後應及時豎立,其高度應為1.5 m。可以使用“人字形”,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形狀。

4.2除草

山藥長大後,有必要及時耕作和除草,以提高地溫并保護土壤。但是,耕作應淺而不深。每次澆水和降雨後,都應進行淺耕,以保持良好的土壤滲透性。在出苗前,乙草胺還可以用于土壤的封閉除草。出苗後,覆寫草可用于防治各種草雜草。在底部用稻草覆寫還可以達到增加肥料,擋土牆和殺草的效果。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4.3稀疏苗

山藥出苗後若有幾株苗,應及時清除弱苗,留下一兩株強株幼苗長到7到8厘米時,選擇一根結實的藤蔓,然後除去其餘的。

4.4追肥

由于在苗期有足夠的基礎肥料,莖葉的生長很小,通常不需要追肥。在蔓藤期,每667平方米施用8至10 kgo尿素,進入塊莖生長的高峰期,這是山藥藤蔓和塊莖同時生長的旺盛時期。氮,磷和鉀的複合肥料每667㎡也施用一次。這是山藥塊莖的灌漿階段。管理重點是防止藤蔓過早衰老,提高葉片的光合效率。應根據生長情況施肥。通常,大約667㎡施用10公斤尿素。最後一次追肥也應在獎勵前40至50天進行。在中後期,它也可以與疾病預防和病蟲害防治相結合。每十天噴灑1%尿素加0.3%磷酸二氫鉀混合溶液,每10天噴一次,并連續噴3次,可保護葉片并防止腐爛并增加産量。目标。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h1 class="pgc-h-arrow-right">5改善灌溉和排水</h1>

山藥的塊莖和根系更深地進入土壤,并且更耐旱,但生長的中後期是山藥的旺盛生長時期,夏季也處于高溫季節。噴灌或滴灌比較好,避免洪水灌溉。如遇大雨,應及時排幹,以防止紗線下沉。疏水溝不僅會降低産量,而且會影響紗線的品質。是以,必須確定可以排出亮水并且可以減少深色污漬。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h1 class="pgc-h-arrow-right">6防治病蟲害</h1>

山藥疾病主要包括褐斑和炭疽病。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在疾病初期噴灑70%的甲基托布津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每10天噴一次,并連續噴兩次。炭疽病主要危害葉子和藤莖。控制方法是實行輪作,及時清除病體。疾病初期噴50%甲基托布津或50%複美可濕性粉劑,每10天噴一次,連續噴2〜3次。害蟲主要包括山藥葉蜂,主要食用葉肉。嚴重時,它将吃淨形狀的葉子,進而導緻産量下降。防治方法是噴除拟除蟲菊酯類農藥。

種植山藥新技術,注意這幾個要點,農民種植經濟效益翻了一番1整地打溝2選種3種薯加工4田間管理5改善灌溉和排水6防治病蟲害7收獲

<h1 class="pgc-h-arrow-right">7收獲</h1>

山藥的莖葉将結霜。通常,刨光的山藥是在霜降當機之前收獲的。如果需要存儲,可以将其存儲在地窖中以進行越冬。儲存溫度最好為4〜7℃。如果在冷凍前刨光尚未完成,也可以在土壤上覆寫塑膠膜,然後再覆寫土壤以防止霜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