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知名度來說,暴龍肯定是恐龍世界的網紅。
不過,你真的了解它嗎?

我先問你:“暴龍”和“霸王龍”有差別嗎?
——
在動物學裡,包含着”界門綱目科屬種”的分類。 “暴龍”是一個“科”,而霸王龍是暴龍科裡面最大的一種,主要生活在北美洲。
簡單來說,“暴龍”和“霸王龍”的差別,就像“貓科”和“布偶貓”的差別。
好懂吧~
從體型上看,霸王龍是已知最大的肉食恐龍之一。它可以長到14米左右,光一個大腦袋就可以長到1.5米。
霸王龍之後,科學家又發現了一種“南方巨獸龍”的化石,當時引起了激烈的争論。據說很多人相信這家夥遠大于霸王龍。
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倆個頭差不多,甚至霸王龍還要稍大一些。
20世紀50年代開始,科學家就在北極發現了非鳥類恐龍(non-avian dinosaur)的遺骸——其中就包括暴龍。
什麼叫“非鳥類恐龍”呢?
粗略地說,今天的鳥類屬于“恐龍總目”演化至今的小分支。恐龍大家庭裡,除了這個小分支,其他的在白垩紀晚期全部“團滅”,是以用“非鳥類恐龍”來泛指一下。
而新發現的化石證據表明,包括暴龍在内的很多恐龍可能常年住在北極。
最近,科學家在阿拉斯加北部發現了數百顆恐龍寶寶的牙齒和骨骼。上圖展示了其中的一部分——左邊那個大顆的就是暴龍的牙齒化石。
這意味着一些恐龍很可能在北極築巢、産卵,然後把恐龍寶寶養大。
在恐龍的有生之年,北極比現在暖和得多。
通過對地層的植物化石進行分析,科學家認為大約在8000萬到6000萬年前,北極的年平均氣溫約為6攝氏度。
據推測,部分體型較小(<30公斤)的恐龍可能一直生活在北極。而對于巨型的草食恐龍(如角龍和鴨嘴龍類)來說,它們會在天氣溫暖的時期長途跋涉,穿越高達30°的緯度,來到低緯度地區覓食。
暴龍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尾随它們的“獵物”來到北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