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撰文 | 桃汽

攝影 | haohaoo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一個好的城市,會給人們有通往自然的捷徑。

比如美術館。

在這個暖秋,一個充滿花、鳥、自然的展覽,正在進行中。

這是由曾孝濂先生創造出的花鳥世界。

在他的筆下,花兒開得濃烈,鳥兒生動活潑。就讓我們躲進這裡,短暫地遠離現實世界,感覺另一個次元的美。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如果人生可以折疊成不同形狀,會是什麼模樣?

我覺得,曾孝濂先生的答案,會是畫筆。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曾孝濂先生

被譽為中國植物畫第一人的他,高中畢業便到昆明植物研究所當見習繪圖員,半生都在與畫筆作伴。曾參與繪制《中國植物志》《雲南植物志》等著作,發表插圖2000餘幅。時至今日,曾孝濂先生已經82歲,依然手持畫筆。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有人說,曾孝濂的畫,有着相機也無法還原的美

我覺得,這個評價毫不誇張。曾先生筆下的花草飛禽,每一幅都栩栩如生,擁有着令人驚歎的細節。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是以,不如用一個下午的時間,去到CGK昆明當代美術館9樓,欣賞曾孝濂先生筆下的《一花,一鳥,一世界》,感受一場自然的視覺盛宴。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這已經是曾先生第二次在CGK辦展。比起2019年的《花花世界》,這次展覽,主要展出他近三年來全新創作的80餘幅作品,有花也有鳥。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行走在展廳,純白與墨綠色的碰撞,仿佛讓你置身于白雲下的悠悠青山之中。花兒沖開竹篾的纏繞,開得熱烈。

在這一衆綠茵松蘿、繁花碧草之中,巨大的LED屏,變幻出各種不同的植物。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曾先生的作品,便盛放其中。它們像是曾孝濂數十載時光的縮影,日複一日的堅持和孜孜不倦,都藏在這絢麗的色彩之中,細緻入微的筆法之下。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眼前的雞冠花,豔麗濃烈。除了感歎它的美,它還擁有令人咂舌的細節,究竟是何種耐心,才能畫出如此細膩的花瓣紋路和莖葉脈絡。

這幅畫創作于2019年11月,那時曾先生剛出院。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住院期間,曾先生沒什麼機會能拿上畫筆,不習慣得厲害。在家中休養時,便總琢磨畫些什麼。

突然看到院中的雞冠花,平時習以為常的花朵,在此刻展現出令人迷醉的一面。他隻用了三天時間,就讓雞冠花變成筆下一抹明亮細緻的色彩。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或許美便誕生在這星光一閃的瞬間,再平常的事物,也會有影影綽綽的溫柔。

盛産于雲南的滇重樓,又名獨角蓮,它和清麗的雞蛋花,構成一幅素雅畫卷。花莖上的每一絲纖毫,都被細細描摹于紙。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植物科學化的細緻,常人難以想象。它不僅隻是美,還必須準确,要将植物的細微之處一一還原。曾先生常說,“無一花無出處,無一葉無根據。”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但這并不是一種冷漠地再現,而是科學家用觀察與熱情,展現出這些植物蓬勃的生命狀态,描繪出真實的自然之美。

癡迷于繡球花的朋友,被曾先生筆下的這朵藍紫繡球所驚豔,透過這薄薄的紙張,仿佛能感受到它新鮮的水汽,把你一下拖回那個熱烈夏天。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常出現于餐桌上的羊肚菌、雞枞菌、幹巴菌,以及生活中常見的山茶花,在這片水泥山野中,也綻放出各自的美麗。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除了花,鳥同樣是這次展覽的主角。曾孝濂先生筆下的鳥兒,與花相比,更多了幾分鮮活靈動。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比如這幅“紅脅藍尾鸲”,它們常栖息于海拔1000以上山地針葉林地帶。雖是根據林英典先生所提供的資料繪制,那展翅的模樣,仍叫人覺得活靈活現。

其實,曾孝濂先生一直想畫鳥。多年來,他為此收集素材和手稿。但這些翺翔于天際的小生靈們,自由自在,常常不給觀察機會便飛走了。為了畫好它們,曾先生花了大功夫。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他曾在北京動物園裡住了大半年,每天都到鳥園報道,觀察鳥的姿态,畫速寫,拍照片。還去到昆明動物研究所的标本館,記錄下各種鳥類的形态特征。

此刻,一對小情侶正湊在一起,仔細看着眼前的畫作,原來它叫“紅腹錦雞”;小女孩舉起手機,拍下了她喜歡的鳥兒。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當我伫立在這15幅鳥類插畫前,這濃密的翅羽,很難想象,它的繪制過程,有多繁瑣和精細。透過它們優雅的姿态,仿佛能看到蘊藏其中的鮮活,此時,它們又獲得第二次生命。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曾先生以後還想畫樹。南方的樹,他比較熟悉。但北方的,要少很多。他想去到新疆,看看胡楊。他說,“當你沉浸于自然之中并與之共鳴時,便終于自由了。”

這是自然的美妙之處,也是曾先生對自然的敬畏和深愛。

在《不可知》裡,博爾赫斯曾寫道:

「月亮不知道她的恬靜皎潔,」

「甚至不知道自己是月亮。」

花兒鳥兒知道它們的美麼?或許不知道,我們同樣如此。

82歲雲南老人的極緻浪漫:一花一鳥,風月無邊

但還好,曾孝濂先生用細膩的筆觸,将那些精美的細枝末節,展現在我們面前。一筆一畫,皆柔軟入心。

它們變成紙上永恒,也成了我們眼中的永恒。

下午四點半,聚集在美術館的人,突然多了起來。讓我們一起,享受這一刻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