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為什麼同一個品種的觀賞魚,僅是肉身大小相差1-2公分,價格卻相差了近一倍嗎?這種情況尤其出現在中大型觀賞魚身上居多,而小型熱帶魚很少看到這樣的情況。今天之是以跟大家聊這個話題,是因為有網友在問這個事,而且不是普通的詢問,是帶着抱怨的語氣。當然不能怪這網友外行,隻是很多東西,咱不懂而已。
<h1 class="pgc-h-arrow-right">身長一寸,價差一倍</h1>
我拿雷龍魚舉個例子,雷龍魚是一種猛魚,也算是中大型觀賞魚了。水族實體店其實很難買到雷龍魚的,是以大部分雷龍魚都是在網上買的,然後大家會發現,在電商首頁上面,同個品種的雷龍魚,你看着好像挺便宜,點進去,原來剛才外面顯示的是最低的價格,而這個最低的價格,往往比對的魚是最小的。而你想買一條大一點的魚,再點一下,哇的天,為什麼價格貴了這麼多,然後就懷疑是不是黑店了。請問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可以舉個手,在評論區,一起來看看,是不是隻有你遇到這種情況而已。
其實我跟大家說,這不是黑店,這是真實的價格。至于為什麼呢?我先講一下我自己的一個養魚經曆。

我本人是比較喜歡養小型觀賞魚的,即便是中大型觀賞魚,也喜歡從幼魚或者亞成魚開始養。這一點如果總看咱們“養魚說”視訊的朋友們,應該就知道。前陣子不是開了個南美缸嘛!裡頭養了人工繁殖的紅背埃及神仙魚幼魚,或者說叫亞成魚,可是養了幾個月之後,發覺它們會陸續死亡。一開始是6條,到現在,2個月多過去了,剩下了2條而已。這是為什麼?
因為魚缸裡其他的魚是沒什麼大問題的,除了同期來的熊貓老鼠魚也有類似的情況之外,其他的魚問題不大。于是乎可以排除水質影響,因為如果是水質問題,估計是全部的魚都會遭殃。那既然不是外部的問題,那就是魚内部的問題吧?也就是說,是魚自身身體素質的問題。我也是想了很久,才最終暫時得出這個答案。而且也跟其他的養魚大神交流過,重複核定了這個答案。
因為有一次在魚友群裡聊天,一個大神說昨天一條皇冠狗頭魚忽然暴斃了,我順口問了句為什麼?他居然回答:他想死就死了。說實話,這答案猝不及防,可我也反推出了,其實大神也不知道怎麼回事,那麼以我們現在有限的認知,隻能說這個魚的本身身體素質就這樣,或者說壽命就到那兒了。
<h1 class="pgc-h-arrow-right">飼養和損耗成本請勿忽略</h1>
那麼回到我們的話題,為什麼同個品種的觀賞魚,肉身相差那麼幾公分,價格就差别那麼大了。一方面是因為想要養到這麼大不容易,在咱們看不到的背後,其實想養出一條這麼大的觀賞魚,估計飼養過程中已經有好幾條它的兄弟姐妹死去了,最終才留下它這麼一條。是以,飼養成本是在那兒擺着的,更何況有的魚本身生長就的比較緩慢。
是以,各種隐形的成本夾雜在一起,雖然看似隻有1-2公分的大小差别,可實際上是飼養過程中成本的堆疊,以及活體損耗的成本需要加在單條裡面。假設如果是存活率100%,那麼你隻是肉身大個那麼1-2公分的話,算上飼養成本,也不會高出太多。
不過這裡要跟大家強調下,不同的魚的飼養成本是不同的,如果你是例如龍魚啊,雷龍魚啊,狗頭魚啊這種肉食魚,基本沒頓都是小魚小蝦來喂的話,那麼肉身大個1-2公分,成本自然大很多。而如果是能吃飼料的魚,相對來說就會便宜一些。
這回,大家知道為什麼隻是大那麼一點兒,價格卻翻了一倍甚至幾倍吧?如果還不能了解,那麼你自己帶幾條小魚苗去親自養養看,應該就深有體會了。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的都在這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