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晚,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出品,廣東音樂曲藝團創演的大型情景器樂劇《揚帆大灣夢》,作為“百年輝煌——廣州市慶祝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百場舞台藝術精品展演巡演”及2021年廣州藝術季展演劇目,在廣州蓓蕾劇院上演。

《揚帆大灣夢》曾于2018年首演,現時隔3年,原班人馬再次集結,在原版的基礎上進行簡化、更新,傾情為觀衆們呈現具有濃郁嶺南風情、時代烙印和廣州特色的精品劇目。
該劇通過尋路、春潮、夜市、速度、大愛、歸來、花街、創業、起航共九個章節,講述了在改革開放的曆史大潮中,一對廣州市民相識相知相守相别離的人生經曆,呈現出一幅幅城市變遷畫面。
曲藝演奏者用器樂“演”劇
“這部劇最大的特點,就是全劇沒有一句台詞。整個故事情節的推進,由音樂來帶動;演員們的念白、對話,也是用音樂來進行。”本劇總導演、國家一級導演王佳納介紹,讓習慣坐在幕後的器樂演奏者“變身”演員上台表演已很有挑戰,再加上劇本沒有台詞,更難演,十分考驗表演者的演技。“
舞台上,一衆優秀青年演奏家們,以器樂代替對白,結合舞蹈等創新表演形式,演繹了一段發生在廣州的曆史變遷。
器樂演奏者變身演員,他們想說話的時候,就演奏手中的樂器,奏出的音樂就是要表達的内容。
劇情講述廣州人共同記憶
《揚帆大灣夢》糅合了廣東音樂、廣東曲藝等嶺南元素,以男女主角的愛情為主線,貫穿廣州曆年來的重要事件與場景,從熱鬧的西湖夜市、日夜飛奔的地鐵,到繁花似錦的花街,再到“非典”肆虐,醫護舍己為人的大愛等一幕幕熟悉的畫面,勾起一波波“回憶殺”。
導演王佳納感歎:“雖然兩小時‘一言不發’,也有别于戲劇和歌劇,但這部劇講述的都是老廣的共同記憶,而且劇作融合了話劇的表演,舞蹈的身段,戲曲的步伐和音樂的語彙,是各種藝術的綜合呈現,相信一定會引起大家的共鳴,也會引起大家的熱烈讨論。”
劇情簡介
1978年深秋的一個夜晚,李嘉豪兄弟跟着村民撲進冰冷的海水中,向着燈火輝煌的香港遊去。這一夜,風暴突起,巨浪翻滾,李嘉豪(孫明浩 飾)被海浪抛上了岸,哥哥卻從此失去了音訊。
就在李嘉豪迷茫之際,改革的春風吹拂了中華大地,李嘉豪來到了廣州尋求他的夢想。在海珠橋熙熙攘攘的自行車流中,他與美麗的姑娘曾佩儀(蔡夢韻 飾)相遇。愛情在春風中發芽、生長。李嘉豪、曾佩儀、李婉婷(梁靜 飾)一家三口幸福地在廣州生活,從熱鬧的西湖夜市、日夜飛奔的地鐵,到繁花似錦的花街,他們目睹着、感受着城市的變化。
2003年,“非典”肆虐廣州,護士長曾佩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幾年後,李嘉豪終于有了哥哥的音訊,他的侄子李中國(麥毅 飾)學業有成,從海外歸來,并立志在廣州創業。他要投入到祖國的建設中,投入到大灣區的建設中,在故鄉造一艘現代化的大船,出發、遠航……
【記者】徐子茗
【攝影】仇敏業
【作者】 徐子茗;仇敏業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