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成長的秘密玩“躲貓貓”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在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他們成長的秘密躲貓貓的好處有很多,當寶寶提出想玩時家長盡量别拒絕育兒小貼士:躲貓貓這個遊戲雖好,卻也不是在什麼地方都能玩的

對于3歲以下的學齡前兒童來說,他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和家長一起玩耍了,而在衆多遊戲中,“躲貓貓”更是獨得孩子們的“偏愛”。

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小朋友們能找到一躲一藏的樂趣,寶爸寶媽也能通過這種方式,與孩子進行有效互動。

但細心的家長會發現,自家的“小機靈鬼”在玩躲貓貓的時候,大多會顯得十分單純,很多時候都隻是簡單遮住小腦袋就當是躲好了,自己還得陪他們上演一出“看得見,找不着”的大戲。

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成長的秘密玩“躲貓貓”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在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他們成長的秘密躲貓貓的好處有很多,當寶寶提出想玩時家長盡量别拒絕育兒小貼士:躲貓貓這個遊戲雖好,卻也不是在什麼地方都能玩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玩“躲貓貓”隻遮腦袋不遮腳?</h1>

孟璐的女兒萌萌已經3歲大了,由于平日裡孟璐工作比較忙,隻有休息的時候才能陪孩子一起玩,是以她十分珍惜與萌萌相處的時光。

不過,每當孟璐提出要跟孩子玩遊戲時,小家夥十有八九會興緻勃勃地提出要玩“躲貓貓”,似乎在女兒的遊戲字典裡隻有這一種遊戲一樣。

而且更讓孟璐覺得好笑的是,女兒在玩遊戲的時候似乎隻是“掩耳盜鈴式”的藏,因為萌萌每次玩躲貓貓,都隻會遮住自己的小腦袋而不遮腳,仿佛隻要自己捂上眼睛,别人就都看不見了一樣。

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成長的秘密玩“躲貓貓”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在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他們成長的秘密躲貓貓的好處有很多,當寶寶提出想玩時家長盡量别拒絕育兒小貼士:躲貓貓這個遊戲雖好,卻也不是在什麼地方都能玩的

于是孟璐睜眼的時候,總能看到寶寶像“鴕鳥”一樣将頭埋在沙發或者窗簾裡的造型。可即便是這樣,她為了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每次都是還是憋着笑,然後裝模作樣地找一番再認輸。

但孟璐心裡還是免不了泛起了嘀咕:小寶寶在玩“躲貓貓”時,為啥隻會遮住小腦袋呢?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寶寶在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他們成長的秘密</h1>

在成年人眼裡,躲貓貓的遊戲隻是簡單的“你藏我找”而已,仔細想想似乎有些無聊,但其實這看似簡單的遊戲對孩子而言卻并不簡單,它其實蘊含着孩子成長的小秘密。

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成長的秘密玩“躲貓貓”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在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他們成長的秘密躲貓貓的好處有很多,當寶寶提出想玩時家長盡量别拒絕育兒小貼士:躲貓貓這個遊戲雖好,卻也不是在什麼地方都能玩的

▲這是一種“主客我”認知能力提升的外在表現

一般來說,寶寶在1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有了簡單的“主我”與“客我”概念,他們知道自己能觸摸到的腳丫、手臂是屬于自己的,而鏡子裡的“我”隻是一個影像,但這種認識屬于最基礎的認知。

等到孩子2、3歲的時候,對于“主客我”的認知能力會提升,但卻并不完善,他們在此時并不能了解什麼叫“客體永久性”。是以在孩子的心目中,自己看不到的事物就代表着消失,玩遊戲捂住眼睛也同樣的道理。

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成長的秘密玩“躲貓貓”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在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他們成長的秘密躲貓貓的好處有很多,當寶寶提出想玩時家長盡量别拒絕育兒小貼士:躲貓貓這個遊戲雖好,卻也不是在什麼地方都能玩的

不過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認知能力不斷提高,他們也會懂得媽媽離開後還會回來,自己在躲貓貓時需要全部藏起來的道理。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躲貓貓的好處有很多,當寶寶提出想玩時家長盡量别拒絕</h1>

★有助于提升親子關系

比起家長在寶寶身邊玩手機的“無效陪伴”,躲躲貓可謂是提升親子關系的好助手。在這個過程中,寶寶與家長能夠進行愉悅的溝通與交流,提升彼此之間的了解程度。

★是解除分離焦慮的一種管道

孩子到了該上幼稚園的年齡時,有不少小朋友都因為無法适應分離焦慮而打“退堂鼓”。

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成長的秘密玩“躲貓貓”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在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他們成長的秘密躲貓貓的好處有很多,當寶寶提出想玩時家長盡量别拒絕育兒小貼士:躲貓貓這個遊戲雖好,卻也不是在什麼地方都能玩的

而躲貓貓這個遊戲會讓孩子了解到,即便是自己一段時間看不到家長,他們仍舊會出現在自己面前的道理。

如果父母利用得當,孩子就會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提前适應分離焦慮。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7">育兒小貼士:躲貓貓這個遊戲雖好,卻也不是在什麼地方都能玩的</h1>

年幼的孩子缺乏危險意識,是以家長也别忽視小家夥的安全問題。

如果要和孩子玩耍,盡量選擇在範圍固定的室内,比如客廳或者卧室,盡量不要讓孩子進入到廚房、陽台等對他們而言相對比較危險的位置。

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成長的秘密玩“躲貓貓”隻遮腦袋不遮腳?寶寶在玩“躲貓貓”時的小行為,蘊含着他們成長的秘密躲貓貓的好處有很多,當寶寶提出想玩時家長盡量别拒絕育兒小貼士:躲貓貓這個遊戲雖好,卻也不是在什麼地方都能玩的

另外,家長在玩耍過程中也别太“實心眼”,适當的時候可以稍微“作弊”觀察寶寶的動線,避免他們在玩耍的過程中受傷哦。

互動小話題:你家寶寶喜歡玩躲貓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