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漫劇”想要出圈不容易

“漫劇”想要出圈不容易

2014年,陳安妮的少女心就開始在商業世界裡抽枝發芽。

《對不起,我隻過1%的生活》在微網誌爆火之後,陳安妮剩下99%的生活就在各方資本的運作下開始了。應運而生的快看漫畫在上線短短兩個月内,下載下傳量就超過了200萬次,數次登上應用商店免費總榜第一。

七年之後,随着那些整日抱着《知音漫客》,沉溺在二次元世界裡幻想熱血與唯美的中二少年們變成了大人模樣,消費話語權日益加重,二次元市場“錢途”一片光明,各大漫畫APP跟着沾了不少光,快看無疑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

8月份,快看宣布完成2.4億美元的融資,不僅是平台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融資,還重新整理了漫畫行業融資記錄。有意思的是,翻看社交平台,不少漫畫迷的關注點卻在“快看”兩個字上,這事還得從半個多月以前說起,8月5日,快看漫畫宣布正式更名為“快看”。

盡管粉絲不是很了解,但事實上,一個漫畫平台去掉了“漫畫”兩個字,其背後似乎另有深意。

漫劇是新生事物嗎?

在今年八月份之前,陳安妮已經差不多有半年時間沒有在微網誌上釋出自己的動态。最近一個月,陳安妮複出的節奏明顯加快,社交網絡上的氣氛炒熱絡了,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了,但這次她不準備畫漫畫了,打算改行做“漫劇”。

不難看出,陳安妮對這個常人聽了一頭霧水的“漫劇”寄予厚望,8月5日的快看釋出會上,光講述漫劇的定義與前景就花了她20分鐘。畫漫畫的陳安妮細細算起來也是自媒體出身,誠然,媒體人最擅長發明新名詞。

實際上,漫劇不是新物種,差別于動漫,紙片人第一次在螢幕裡僵硬地活動起來應該是在1960年,彼時的動态漫畫更多地是作為一種呈現形式重塑新的影視風格,例如60年代漫威出品的電視動畫《The Marvel Super Heroes 》就有大量的漫劇因素。

到了1980年,BBC出品的電視劇《Jane》更是直接将動态漫畫與真人出鏡合二為一,時至今日,在影視劇裡融入漫畫因素依舊被劇方當做一種吸粉的新鮮風格。例如《盜夢空間》的宣傳片《The Cobol Job》就直接使用漫畫片段,配上音效與簡單的鏡頭移動。

國内也不例外,唐人的《怪俠一枝梅》、企鵝影視、聯播傳媒出品的《摩天大樓》以及愛奇藝、歡瑞世紀的《終極筆記》裡都嘗試過插入漫畫。到了今年的《長歌行》,第二集就出現了長達32秒的動态漫畫鏡頭。

“漫劇”想要出圈不容易

除了劇方,動态漫畫這一形式因為制作技術要求沒有這麼高,一度深受“民間高手”的歡迎。B站上有UP主制作的動效漫畫《一拳超人》熱度口碑甚至壓過了正經番劇,最高一期的播放量高達100多萬。臨到快看,動态漫畫更新變成了“漫劇”。不得不承認,短視訊時代,漫劇的确有出圈的可能,陳安妮對漫劇的執着可謂瘋狂。

快看官方資料顯示,快看在漫劇方面投入了2億,漫劇權益新增3000多部。8月份的釋出會上,快看就曾趁着熱度一口氣釋出了150多部漫劇。坦白來講,漫劇最開始并沒有讓陳安妮失望。

截止目前為止,快看的漫劇全網播放量高達15億,《前任戰争》在抖音的播放量累計千萬,《掌中之物》《二哈與他的白貓師尊》一上線就數次登上微網誌熱搜,後者定檔的熱搜話題閱讀量超過1.8億。然而,快看漫劇的前景未必有看上去這麼明朗。

至少在漫劇概念出現之前,動态漫畫就已經被各大巨頭圈地跑馬了。騰訊、愛奇藝、優酷、B站等視訊平台上線過的動态漫畫不在少數,《通靈妃》《帝王側》《鬥羅大陸》等IP都曾作為紙片人被搬到螢幕裡。

隻是定義各不相同,比如騰訊叫動漫畫、愛奇藝叫輕漫畫、優酷叫漫動畫、貓耳上則是有聲漫畫。輪到快看,這次變成了漫劇。杭漫文化CEO潘恒就曾公開對媒體描述過視訊平台裡動态漫畫的盛況:“愛奇藝、優酷、芒果TV的動漫頻道,三分之二的作品都是動态漫畫。”

單純就入場時間,快看是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并不占優。

漫劇“趕上”好時候了?

快看發力漫劇以來,第一次在社交平台上大規模出圈是因為晉江的一部人氣耽美小說《二和與他的白貓師尊》,從定檔時間,到畫風聲優都在微網誌熱搜上實實在在地刷了一把存在感。在耽美文化大行其道的當下,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能引起腐女們的狂歡。

從某種角度來講,漫劇在此時此刻浮出資本水面着實是“趕上”了好時候。今年是耽改劇大起大落的一年,4月份,《山河令》剛剛領跑耽改江湖,豆瓣評分8.6,累計播放量1.3億的成績讓下半年的“耽改101”們激動地躍躍欲試。

隻可惜天不遂人願,8月份,《山河令》下架再上架,上架再下架的幾波操作從側面預示着耽改紅利是不是走到了盡頭。2021年下半年,本來粉絲翹首以待的幾部耽改劇也都銷聲匿迹,《二哈》改編的《皓衣行》幾次定檔都胎死腹中。

同樣改編自《山河令》原作者IP的《殺破狼》也多次在營銷号的帶動下“烽火戲諸侯”,粉絲一次次等待空降,但最後隻能敗興而歸。粉絲等待下一部耽改劇的熱情是不可估量的,根據德塔文影視釋出的《2021年最新待播劇景氣指數榜單》,位居榜首的就是《皓衣行》。

可是如今,眼見下半年的耽改劇集體沉默,腐女們的情感無處寄托,巧合的是,漫劇橫空出世。雖然漫劇并不完全依賴于耽美IP,但種種迹象也不可否認,耽美腐女正在撐起漫劇的一片天。

作為新生代漫劇平台,翻看快看的漫劇闆塊,“精選區”六部在播漫劇全部都是耽美作品,“熱播榜”耽美劇也占了一半,《皓衣行》遲遲不見蹤影,原作《二哈與他的白貓師尊》的漫劇光熱搜就上了三次,至今還是快看平台的開機廣告。據調查,諸如水千丞、淮上、巫哲、綠野千鶴等累計18名晉江耽美作者現在都成了快看漫劇業務的“座上賓”。

“漫劇”想要出圈不容易

如果沒有耽改劇滿足粉絲一顆绮麗的心,商業化後的漫劇何嘗不是腐女們下一個新選擇。文娛世界裡,似乎隻要跟耽美文化沾邊的東西都能在短時間内迅速俘獲年輕人的錢袋子,劇集之外,腐女們可以湧向的圈子實在太多了。

誠然,原耽圈天然自帶流量。漫劇之前,廣播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根據豆瓣小組資料統計,貓耳廣播劇打賞榜單已經被耽美IP全面攻陷,《魔道祖師》廣播劇的播放量高達3000萬,除了三十多塊錢的付費購買,光打賞就累計6000多次。729聲工場的《殺破狼》釋出衍生品衆籌,3天内衆籌到700多萬。

漫劇的野心很明顯,就算不能徹底出圈,起碼也要複制一下廣播劇的輝煌。在這個過程中,IP很重要,為原耽圈一票男神增色不少的“聲音”也很重要,比如《二哈與他的白貓師尊》一定檔,頭部配音演員姜廣濤、陳張太康就直接将廣播劇的流量順理成章地過渡到了漫劇圈。

在快看的釋出會上,國内幾大聲優工作室729聲工場、光合積木、邊江工作室、 北鬥企業的出現也間接印證了這一點。楊天翔、姜廣濤、邊江、阿傑、谷江山等偶像聲優加持耽美IP,随便一開口就能激發腐女們的腎上腺素。

毫無疑問,漫劇的流量背景是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一個問題擺在眼前,原耽圈的流量太過誘人,無論哪一方都想來分一杯羹,影視劇、廣播劇、動漫,如今又來了一個漫劇,就算再大的IP池都經不住這麼瘋狂的分食。

資料顯示,已經賣出影視版權的耽美IP就有80多部。去年年末,騰訊視訊、B站、愛奇藝、優酷釋出2021年國産卡通片單,耽改動畫共計11部。騰訊除了已播的《山河劍心》,還有《魔道祖師》《默讀者》;B站則包攬了《天官賜福》,而這幾部恰好都有劇集與廣播劇。

一本火了,就三管齊下,電視劇、動漫、廣播劇都各來一遍,很多時候就連聲優都是同一批人,很難想象,粉絲真的不會審美疲勞嗎?看了劇,追了番,買了廣播,留給漫劇的耐心還能有多少呢?

可想而知,并不是很多。

漫劇能讓漫畫二次爆發嗎?

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漫劇的内容源頭似乎跟漫畫沒有太大的關系。公開資料顯示,在快看即将推出的150部漫劇裡,其中有80部是小說改編,原創漫畫隻占漫劇的三分之一左右,快看在後浪裡摸爬滾打七年之久,很難想象最終的“糧倉”居然是閱文與晉江。

說實話,快看在漫畫界的地位一直有目共睹。根據骨朵釋出的資料報告顯示,總結收藏量、評論量以及熱度,國内至少有80%的頭部漫畫集中在快看;無獨有偶,在細分的漫畫行業,快看長時間位于行業日活第一。

可為什麼還要轉身向網文界大肆“借糧”?坦白來講,快看的漫畫IP多少有些冰火兩重天。就平台漫畫排行榜而言,前十名中基本沒有新面孔出現,前二十名裡有70%的漫畫是三年前連載的。漫畫市場青黃不接,不止快看。

騰訊動漫的《狐妖小紅娘》是2013年開始在平台連載的,《一人之下》是2015年。有妖氣的《十萬個冷笑話》《鎮魂街》是2010年的。老漫畫被資本開墾得不成樣子,新漫畫更是扶不起的阿鬥。

“漫劇”想要出圈不容易

舉個比較現實的例子,騰訊動漫周月票榜上,2019年周月票榜榜首經常達到5萬張,2020年均值是3萬張左右,到了2021年,這個數字均值則下降到1萬到2萬張左右。

從2018年騰訊動漫被爆拖欠作者稿酬開始,國産漫畫就不可控制地進入了一個轉折點。

艾瑞咨詢2018年釋出的《中國動漫行業報告》,線上動漫的内容市場規模數年間經曆了爆炸式增長,從2012年的6.2億增長至2018年141.6億元。可盛況之下,漫畫圈卻怨聲載道。

《長歌行》的作者夏達與老東家“夏天島”的恩怨糾紛自2016年一直持續到2021年都沒有落下帷幕。2018年,大角蟲也被曝拖欠稿費,據不完全統計,被拖欠的漫畫cp數量達三十餘家,總金額超過200萬人民币。這些年,平台與漫畫家的沖突沖突就沒有斷過,時至今日,夏天島旗下的6名頭部作者走了5個,唯一剩下的那個是老闆自己。快看公布平台稿酬時,也被一群作者在微網誌公開質問。

翻遍整個漫畫市場,地主家快沒有餘糧了。嗷嗷待哺的漫劇非但不能指望漫畫IP,還要回頭“反哺”。據悉,在快看釋出的五部漫劇中,《養敵為患》《掌中之物》為漫畫與平台拉新了200多萬新粉絲,其他三部《淑女的生存法則》《雕塑》《啞奴》也帶來了60多萬拉新。

收入方面,有媒體統計過,《養敵為患》相關漫劇使得漫畫收入增長了324%,《雕塑》更是意外地導緻原漫畫月收入增長了1158%。從這一點來看,或許有些了解為什麼陳安妮如此看重漫劇。但漫劇能拯救萎靡不振的漫畫嗎?從源頭上來看,答案或許還有驗證。

錦鯉财經,深度有趣好運氣。本文為原創文章,謝絕未保留作者相關資訊的任何形式的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