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這個名字,大家或許不會陌生,他是來自蘇聯的德國共産黨人,曾作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以及長征初期的最高決策人和上司者,使紅軍遭到了慘重損失。

李德
1939年8月27日,身在延安的李德收到了來自共産國際的一紙電令,要求他立刻回蘇聯,于是他在當天乘坐飛機離開了延安,但他卻沒有帶走自己的妻子李麗蓮,而當時他們才剛結婚一年多,這是為什麼呢?
李德全名叫奧托·布勞頓恩,1900年,他出生在德國慕尼黑,由于自小父母雙亡,他在孤兒院長大,這使他養成了孤僻、暴躁的性格。
1918年,李德加入了德國共産黨,後來他又來到了蘇聯,并參加了蘇聯紅軍,他從士兵到班長、排長、連長,很快升任蘇軍騎兵師參謀長,後來又進入莫斯科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他曾發表多篇軍事論文,具有較高的軍事理論水準。
1932年8月,李德畢業後被莫斯科情報總部派往上海,并在這裡結識了中共中央總負責人博古,李德的閱曆和軍事見解令博古很是佩服。
博古
李德到了蘇區以後,就表現出了比東方人更強烈的求偶欲望,陳士榘上将曾回憶說:
“李德剛來到部隊,提出一個在我們看來很好笑的條件,就是希望有個中國女戰士陪他睡覺,這在德國、奧地利可能不算什麼,在中國尤其是在紅軍,就顯得有點可笑。我們在底下還議論說, 外國人真是随便,好在他也聽不懂。”
為了拴住李德的心,博古決定盡快給他找個老婆,他經過考慮,将這個任務交給了中央婦女部部長李堅貞。
李堅貞
博古找來李堅貞,給她下達了這個任務,并強調說:“給李顧問找妻子,也是革命需要,記住:一是出身要好,二是黨性要強,三是性格溫順,四是身體要好……”
李堅貞接到任務以後,經過多方物色,找到了在少共中央機關工作的蕭月華,蕭月華是廣東大埔人,她長得算不上漂亮,文化水準也不高,但卻很賢惠、壯實,愛打籃球,能歌善舞,同志們都叫她“小百靈”。
蕭月華接到這個任務以後,感到非常難堪和為難。從心裡講,和一個國籍不同、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同、性格迥異、地位高不可攀、比自己大10歲的外國人結婚,她是沒有心理準備的,也十分不情願,但最後她還是服從組織決定,和李德結了婚。
蕭月華
婚後兩人在語言上存在障礙,民族心理和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毫無感情,而且李德脾氣暴躁,經常打罵蕭月華,但蕭月華始終以大局為重,一直默默地忍受,到延安後還給李德生了一個兒子。
但最終蕭月華忍受不了李德的專制和粗暴,正式和他分居,兩人的夫妻關系也名存實亡。
1937年8月下旬,延安來了一批進步青年,其中還有上海的女演員,毛澤東和李德一起去接見了他們,李德被其中一張清秀、健康而又漂亮的面孔吸引住了,她彎彎的眉毛下閃爍着一雙丹鳳眼,眼睛好似會說話的視窗,鼻子恰到好處地微翹了一下,顯示出熱情又不乏高傲的神态。
這位姑娘見到李德後,主動用英語給他打了招呼,這讓李德感到非常意外,這麼漂亮的姑娘竟然還會英語!李德徹底地被她迷住了。
這位姑娘就是李麗蓮,祖籍廣東,1914年出生于上海,她原是粵劇演員,又喜歡唱歌,被稱為“嶺南歌星”,她出過很多唱片,其中有一首名為《花生米》的流行歌曲,名滿樂壇,是以又有人稱她為“花生米”。
李麗蓮
1931年,李麗蓮進入了上海著名的天一影片公司,開始“跨界”拍電影,她先後在《上海小姐韓繡雯》、《社會之花》、《夢裡乾坤》等影片中出演角色,很快成為了當時著名的影星,著名戲劇家歐陽予倩曾稱贊她說:
“李女士她在話劇當中演過許多樣的角色,她對于角色從來不挑選,人家說她最好演一種特殊的個性,如瘋狂恐怖和極度悲慘的角色與她最為适宜,可是她演普通性格的角色也頗能稱職。”
抗戰全面爆發後,李麗蓮加入了上海救亡演劇隊,于1937年8月來到了延安,這才有了和李德的相遇。
李麗蓮(右二)出演話劇
當天見面以後,李麗蓮邀請李德觀看了一場歌舞晚會,她演唱的陝北民歌《趕牲靈》,讓李德聽得如癡如醉,李德覺得李麗蓮要遠遠勝于自己的妻子蕭月華,再加上蕭月華已經和他分居,她決定追求李麗蓮。
不久以後,李麗蓮被分在抗大學習,正好李德也在抗大任教,于是他一有機會,就向李麗蓮獻殷勤、套近乎。不久以後,李麗蓮因為水土不服,大病了一場,被送到了軍委總醫院治療。
李德知道以後,堅持每天從抗大都走20多裡路,到醫院去看望李麗蓮,不是送花就是送食品,一個月以後,李麗蓮的病好了,兩人之間的感情也升華了。
李德和李麗蓮的事很快也傳到了蕭月華耳朵裡,有一天,蕭月華回家取東西,竟發現李德和李麗蓮在一起,她再也忍受不了了,大罵李德:“你是什麼國際主義者?你是帝國主義分子!你勾引人家女人,違反黨紀國法,我要到中央告你,我要和你離婚!”
蕭月華于是去找毛澤東哭訴,毛澤東長歎說:“博古那時把李德奉若神明,言聽計從,要什麼給什麼,需要女人,就将你提供給他,實在是荒唐,造成這場婚姻悲劇。”
但毛澤東還是勸蕭月華:“你們已經結婚幾年了,又有了孩子,還是不離婚的好。”
毛澤東
但蕭月華還是堅持要離婚,經各方調解無效,最終和李德辦了手續,孩子也判給了蕭月華撫養。
不久以後,李德打報告申請和李麗蓮結婚,但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李富春看到報告以後,認為這個李德真是喜新厭舊,上次已經對不起蕭月華了,這次不能讓他再禍害李麗蓮了,于是就把報告壓了下來。
而博古也不同意李德結婚的事情,因為李麗蓮在上海的曆史一直不很清楚,而李德掌握了太多黨的核心機密,如有不慎,将會對黨造成重大損失。
李德的準許一直得不到準許,于是就有了想要回蘇聯的想法,正好此時王明剛從蘇聯回來,李德向他提出了這一請求。
王明
但王明告訴李德,此時蘇聯正在搞“肅反”,如果他回去了,很可能會被追究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責任,可能會被流放或槍斃。李德聽了這話以後,吓得再也不敢提回蘇聯了。
一天,李麗蓮從教室回寝室,一個人突然從後面偷偷地抱住了她,強行向她求愛,這把她吓壞了,她後來向李德哭訴了這件事。
李德非常生氣,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抗大教育長羅瑞卿,羅瑞卿又報告給了毛澤東,最後毛澤東拍闆說:“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隻要符合邊區婚姻法,就應該準許他們結婚。”
1938年4月,李德找到了中共中央組織部長陳雲,請求轉為中共正式黨員,并要求與李麗蓮結婚,陳雲經過考慮,準許了李德的這兩個請求。
李德劇照
不久以後,李德和李麗蓮正式結婚,李麗蓮從抗大畢業後,被配置設定到李德戰略資料室做研究工作,此時李德已經會說一些簡單的中文了,夫妻倆的生活還算和諧。
婚後的李德沒有具體的職務,他有大把的時間,而且生活待遇依然非常優厚,每天早上李麗蓮上班以後,他就開始在家裡侍弄自己的花花草草,或用陝北當地的曬煙自己動手卷雪茄,或尋思着怎樣用家裡僅存的二兩咖啡豆做出道地的歐洲口味的咖啡,日子過得也還惬意。
1939年李德收到了回蘇聯的電令後,正好當天周恩來要坐飛機赴蘇聯治傷,李德于是也和他同行,毛澤東、張聞天等人都來到機場向他們送行。
此時李麗蓮也趕了過來,她對張聞天說:“我也想去莫斯科!”
但張聞天說:“你沒有蘇方的簽證。”
最終李德含淚和妻子告别,一個人回到了蘇聯,此後他再也沒有回到過中國,也沒有見過李麗蓮。
李德離開以後,李麗蓮并沒有中斷自己的藝術實踐,她一邊演戲、教書,一邊采風、收集整理陝北民歌。1939年,魯藝決定排演曹禺的話劇《日出》,導演王濱決定由李麗蓮飾演主角陳白露。
1940年,《日出》在延安進行公演,引起了轟動,由于這部戲口碑很好,在延安連續演了8天,有将近8萬人觀看了演出,延安的《新中華報》專門報道了此次演出的盛況,李麗蓮作為主演,功不可沒,她也成為了延安著名的戲劇明星。
1940年1月,陝甘甯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李麗蓮與毛澤東、洛甫、吳玉章、周揚、丁玲等97人一起當選為文協執委。
此後李麗蓮又和歐陽予倩的兒子、劇作家歐陽山尊結了婚。他們在1946年初從上海回到了延安。
歐陽山尊
李麗蓮回到延安後,依然積極從事革命文藝工作,1946年5月4日,為紀念“五四運動”27周年,李麗蓮和歐陽山尊在上海公演了秧歌劇《兄妹開荒》,在上海引起了轟動。
《兄妹開荒》
著名作家李蕤當年也曾看過這部劇,他曾回憶說:
“對于我來說,這确是有生以來第一次使我最激動的文藝……我一輩子從來沒有見過他們這樣的精神面貌。他們的腰挺得那樣直,胸膛顯得那樣寬,眼睛那樣明亮,歌聲那樣響亮和愉快。他們是真正的自己人,中國農民,真真正正站起來的中國農民!”
新中國成立後,李麗蓮離開了文藝戰線,她曾任全國婦聯兒童工作部和對外聯絡部部長。她還為籌建北京人民藝術劇院、中央歌舞劇院出過力。
1965年4月,李麗蓮病逝于北京,享年51歲。
而李德回到蘇聯後,受到了審查,但免于處分,不久以後,他被配置設定到蘇聯外國文學出版社從事編譯工作,他不僅翻譯了很多馬、恩、列、斯的著作,還參加了蘇聯的衛國戰争,受到了蘇聯和德國的好評。
1949年,李德終于回到了民主德國,他繼續從事翻譯工作。上世紀60年代中蘇關系惡化後,李德為了配合蘇聯的反華政策,曾發表了很多歪曲曆史的文章。
晚年的李德
1974年8月15日,李德在德國病逝,享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