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日)是“世界衛生日”,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國家派出的醫療隊裡,護士人數超過了26000名,約占總人數的三分之二。疫情面前,他們是一群不平凡的戰士,塑造着生命的奇迹。張靜靜,就是這樣一位普通的山東援鄂護士,湖北抗疫工作完成後她光榮返鄉,在14天的隔離期滿後即将回家與親人團聚時,卻突發心髒驟停,再也沒能醒來。她用年輕的生命踐行了一個醫者對人民、對祖國的深沉之愛。

山東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 張靜靜:剪短一點,再短一點。剪個男孩兒發型,頭發還能再長出來。
這是1月25日大年初一,張靜靜随山東省首批援鄂醫療隊弛援湖北黃岡前的畫面。張靜靜是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除夕當天,當得知醫院要組織支援湖北醫療隊時,她第一時間報名。
初到黃岡時,由于聽不懂當地方言,與患者交流出現了困難,張靜金自制了一本“護患溝通本”,将一些日常用語和簡易回答列出,為醫療隊與患者溝通搭建了語言橋梁。
山東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 張靜靜:都是些日常用語,比如:你等一會、你好“靈醒”,你舒不舒服呀這種,我們用黃岡方言與患者交流的話,距離一下與患者拉近了。
在參與救治過程中,張靜靜也想盡辦法讓患者友善康複。為了教患者使用裝置正确吸入藥物,她把齊魯醫院吸入裝置使用的視訊二維碼貼到了疫區病房,友善患者反複地學習。
在救治間隙,張靜靜也用日記記錄下工作中的溫暖與感動。在給一位患者抽血後她寫道:“阿姨血管不好找,我找了好一會兒,湊近看了又看,想找一個萬無一失的血管,突然,我聽到一句話:孩子,别離我太近,你們這麼年輕,從山東老遠到我們黃岡來,我不想把病傳給你。”
康複者 劉女士:瞅得蠻近,我也當時不知道她叫什麼名字,背對着我,我說你别離我這麼近,我把手伸開,伸長點,離我遠點。(她)答應明年來黃岡看一下,把它(黃岡)視為第二故鄉的地方,應該來看一下,她這麼年輕把我們救好了,自己就這麼走了。
在這次疫情阻擊戰中,山東醫療隊共計610人援助黃岡,曆時近2個月,共救治患者726人,其中重症患者151人。3月21日,在奮戰了57天後,張靜靜和隊友們圓滿完成任務傳回濟南。在返程的飛機上,張靜靜面對鏡頭訴說着對家人同僚的想念。
山東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 張靜靜:我們馬上就回家了,到濟南,離家隻有一步之遙,然後很快就可以見面了。
回到濟南後,張靜靜和隊友們按規定進行14天的集中隔離醫學觀察,4月4日下午5點隔離期滿,原計劃第二天上午回家與親人團聚的張靜靜,卻在早上7點突發心髒驟停,經全力救治無效,年輕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32歲。
在戰疫一線的日記中,她曾這樣記錄下她的最大心願。
我們最渴望的,就是患者的平安,我們最希望的,莫過于患者痊愈出院。今日立春,希望“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希望從今天開始我們聽到的都是好消息。
山東省首批援鄂醫療隊隊員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管護師 張靜靜:我們紮根于這個偉大的國度,無畏一切考驗的淬煉,因為這是我們的夢想之地,哪怕荊棘仍在,依然通向山頂,值得我們不停腳步,值得我們咬牙堅持,願以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之中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