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磊老師是一名普通的國中數學老師,也是一名共産黨員,工作到現在已有十二個年頭。從匆忙流失的歲月中回眸,靜心反思,有成長的喜悅,也有遇到困難時的困惑,但是感受更多的是教師的幸福。
葉瀾教授說,幸福是一種體驗,是一種精神享受。當學生成長、家長滿意地誇贊時,當看到學生的錄取通知書時,當深切回味感慨教育的魅力時——就這樣,與幸福不期而遇了。這種幸福流淌在心底,倍感踏實,倍感榮耀。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樹人”的事業。《莊子·漁父篇》載:“孔子遊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也許教育從一開始,就和一棵樹有關吧。那麼,沈磊老師願做一棵樹,谛聽生命的歌唱,感悟教育的真谛。

【願做一棵守護着菁菁校園的樹:感悟愛與被愛的幸福】
“十佳模範教師”李鳳遐說:“因為追求,是以執着;因為熱愛,是以深愛。”沈磊老師亦深有同感。
十二年來,對教育事業的執着追求,讓他欣然堅守三尺講台,盡情揮灑人生。教育是黨的事業發展的重要保證,是國家興旺發達的根本基石,是民族振興的奠基工程。他熱愛并珍惜教師職業,工作的使命感讓他不忘初心,堅定夢想;工作的責任感讓他嚴于律己,以身作則。每天堅持“學習強國”,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将學到的理論知識切實運用到工作實踐中去。一個新時代的教育者形象在他心中越來越清晰:堅定,執着;有理想,有追求;能擔當,願奉獻。
十二年來,對學生的愛,讓他癡心不改,沉醉其間。教師需要德為先,愛至上。愛事業,更要愛學生。因為有了愛,才會看山有情,看水含笑。他始終相信:愛是師生心靈溝通的橋梁,是解決教育疑難病症的萬能鑰匙。
教育者應該是一棵樹,一棵守護着菁菁校園的樹,默默地頑固地堅守着自己腳下的一方土地,不論肥沃還是貧瘠,不管濕潤還是幹旱,經曆日光風雨,抵擋寒潮和驚雷。因為一份愛,也因了一份被愛,每一個黎明和黃昏,都固執地守護着甯靜的校園。
【願做一棵向上生長的樹:感悟成長與收獲的幸福】
馬卡連柯說過:“學生可原諒老師的嚴厲、刻闆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教育教學是沈老師工作的常态,追求有效教學一直是他追求和努力的方向。他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教育訓練,開拓視野;刻苦鑽研業務,準确把握教學大綱和教材;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标,優化教學方法。
沈老師一直堅持訂閱《數學通訊》等教學雜志,認真研讀,取其精華,付之實踐,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在教學的同時,他細心捕捉教學中的案例,深知以學促教的原理,不斷提升自己的數學素養,先後有多篇文章發表在《大學數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報》《數學教學通訊》《中學教學參考》《中學生數理化》等期刊雜志上。
【願做一棵張開懷抱擁抱生命的樹:感悟接納與包容的幸福】
無論是枝葉搖曳的春夏,還是枝桠橫斜的秋冬,大樹無私地接納每一隻飛過栖息的小鳥、每一個嬉戲的孩子、每一個疲憊的旅人,它将自己寬闊的胸懷,向世界的每一個方向、每一處角落敞開。
雖然沈磊老師家中有年近八十的母親,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但是他從沒有耽誤過一天的工作。母親生病住院時,他也總是白天忙完學校的工作,晚上再去醫院陪護。
作為一位班主任,更要有大樹的情懷,他不能放棄每一個學生,因為他深深地懂得:對每一個學生的家庭來說,對每一個學生的父母來說,每個學生都是他們的百分之百。基于此,他從不簡單粗暴的對待學生,總是耐心細緻地把握最佳的教育時機,采用各種方法,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今天,我們用愛崗敬業、忠于職守、以德立教的高尚職業道德,奉獻給熱愛的教育事業和可愛的孩子們,願他們被溫柔以待;明天我們收獲的是關乎心靈、關乎生命、關乎成長的故事,是具有人文情懷的溫暖,享有智慧之光、仁愛之光的青年和未來。教師從事的是愛的事業,因愛而生愛,他會不斷探求教育的真谛,不斷思考教育的現象。
現代詩人何其芳說:“凡是有生活的地方都有快樂和寶藏。”唯有教師擁有持久的幸福感,才能在迸發出無限的教育熱情和教育智慧。因為愛和羁絆,這職業才溫暖地讓人留戀。願我們都能把當下的每一個瞬間都活得炙熱、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