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在缺錢時,才說爸媽我想你了。因為我們對你的思念無時不在……”
《常回家看看》這首歌打動了無數人,唱哭了無數人,歌詞中就提到“老人不圖兒女回家做所大貢獻呀,一輩子就圖個團團圓圓。”引發了不少人的共鳴,歌曲用來傳唱,歌詞所傳達的精神更值得深思。如今,這個網際網路時代,這個快節奏時代,我們每天“上班‘忙業務’+下班‘玩手機’”的模式日複一日的重複着,難得周末在家休息就更不想出門,不知何時起,父母想和孩子見面都變成了一種奢望。
我們每個人呱呱墜地,咿呀學語,上學讀書,再到參加工作,成家立業,不知不覺中,父母其實已漸漸老去。歲月在流轉,我們在成長,不變的是父母那一份在我們身後默默地支援和溫暖地守護,他們無時無刻的關注着我們,牽挂着我們。中國自古以來提倡“百善孝為先”。你也許會說你一年花費了多少錢送父母去養老院就是盡孝,你也許會說你每個節日為父母在網上買禮物寄回去就是盡孝,你也許會說你每個星期打電話給父母打電話問候就是盡孝......沒錯!這些都确實是你在盡孝,但是你又可曾想過,孝敬父母除了要讓他們老有所依,他們更需要的是一種陪伴,他們正守望着自己有限的歲月癡癡地等待着自己的孩子能夠多回家讓他們看看。
曾經有這樣一道“算一算這輩子還能和父母相處多長時間?”的計算題在網上廣為流傳,這道題讓很多人看了更多的是一種心痛和沉重,留下了的是一種反思,大家算着算着答案,細數着每年和父母少之又少的相處時光,很多人哭了,或無奈、或心酸、或愧疚.....
也許很多人在想,等有錢了,經濟條件更好了,一切都好起來的時候,我就用更多時間回家陪伴父母。但是,你可曾想過,“孝心不能等待”。等你所謂的一切都好起來的時候,你們父母也許已無緣享受你的孝心了。所謂“子欲養而親不待”,自古至今多少人是以而無盡傷悲。是以,請在有限的時間裡善待父母,不要讓與父母相處的時光成為越來越遠的記憶。
又是一年春節即将到來,今年的春節和往年不同,也許你早已安排好和閨蜜、和朋友、和同學、亦或者和伴侶一起去旅行。但是能不能留一點點時間,哪怕是一天也好,回家看看父母,他們在等待你回家團圓......
視訊加載中...
她總是想把好的留給我,
這次,我想給她點好的。
我們在磕磕絆絆中學會勇敢,
在跌跌撞撞中懂得擔當。
事業出色是成就,
讓家人幸福是終身成就。
不要讓她的期盼,
變成無盡的等待。
再奢華的建築,
也無法替代親情常伴的溫暖。
網上這曬那曬,
比不上陪她洗洗曬曬。
家的暖,
就是幾道别人眼裡普通的家鄉菜。
愛沒有方向,
但你就是導航。
總是一邊說我胖,
一邊嫌我吃得少
對媽媽來說,
你的每一次安全歸家是她最大的心願。
不管世界有多大,
媽媽永遠是最美的焦點。
媽媽的日常,
才是最難的考試。
時光你慢一點,
留住她的純真。
與你相連,
從未斷線。
你的冷暖她都關心,
她的冷暖 我和你一起關心。
你的一天,
卻是她的每一天。
你學會了“我很好”,
她學會了“都挺好”。
也許母愛是天生的,
但是沒有誰天生就會做媽媽。
媽媽需要的,
不隻是美食。
也需要一日3餐,
有你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