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應用性非常強的學科。對于了解力和想象力尚未成熟的國小生來說有時會難以了解,甚至望而卻步。久而久之導緻學生的學習熱情逐漸衰減,這樣學生就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之中。要改變學生數學學習的這種狀況,就必須從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開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能力的源動力。在興趣的引導下,學生才會擺脫“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數學真的那麼高深莫測,冷冰冰難以親近嗎?讓孩子們隻能痛苦地學數學嗎?
當然不是了!
那怎樣才能激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
怎樣才能讓孩子覺得學數學不是一件苦差事呢?
可以通過遊戲引導,讓孩子感覺到數學的趣味性和獨特的魅力。
神奇的莫比烏斯環
1張紙1支筆,就能給孩子變個魔術。
首先拿出一張A4紙,一支筆,問孩子:有沒有可能,用一條不間斷的線,一筆畫完這張紙的正反面?
小家夥拿着筆在紙上左畫右畫,最後告訴你,沒可能……
這時候,就到了咱大顯身手的時候啦!
把紙裁成一個細長條,将紙的一端扭轉一次,再粘貼在一起,就得到了一個扭曲的紙環。在這個紙環上,請讓孩子再試試看,是不是一筆就能畫到紙的正反面了?
在孩子驚奇的目光下,咱們接着“變魔術”。
請孩子猜一猜,如果把這種環沿着中間畫的這條線剪開,會得到什麼呢?
引導孩子說出他的想法後,就可以開始讓他動手驗證了。
結果是得到了一個更大的被扭轉過兩次的紙環。
如果我們拿兩張紙,交叉反向180°粘合,分别在二分之一處剪開,就會得到兩個愛心噢!
原理:這是著名的莫比烏斯帶,由德國數學家莫比烏斯和約翰·李斯丁發現:把一根紙條扭轉180°後,兩頭再粘接起來做成的紙帶圈,具有魔術般的性質。
普通紙帶具有兩個面,一個正面,一個反面,是以從中線剪開會是兩個環;而旋轉180°後的紙帶隻有一個面(即單側曲面),一隻小蟲可以爬遍整個曲面而不必跨過它的邊緣。這種紙帶被稱為“莫比烏斯帶”。
從中間剪開一個莫比烏斯帶,不會得到兩個窄的帶子,而是會形成一個把紙帶的端頭扭轉了兩次再結合的環,而把旋轉了360°的環從中間剪開,則變成兩個扣在一起的兩個莫比烏斯帶。
别看僅僅是一個小遊戲,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既動手又動腦,鍛煉了孩子通過空間想象的能力,也在遊戲中增進父母和孩子的親密關系,真是好處多多。
寶爸寶媽們不妨平時拿出幾分鐘和孩子玩一玩這樣的思維遊戲,幾分鐘讓孩子漲知識,輕松實作高品質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