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cinephilia月度推薦片單】2014年9月-10月

【cinephilia月度推薦片單】2014年9月-10月

《黃金時代》,導演:許鞍華,中國, 2014【推薦人:石川(中國)】

推薦理由:很欣賞《黃金時代》的實驗性風格,它讓劇情像是一幅彩繪拼圖,從衆人的回憶口述中重構了對蕭紅的想象。這種羅生門式的多視點叙事與市場的大衆消費習慣具有天然的對抗性,但它卻讓華語傳記片又多了一種新的形态。但紀錄片訪談式的插入段落太多,破壞了劇情和人物的完整和統一,加之3小時片長,讓劇情顯得冗長而散亂。

《軍中樂園》,導演:鈕承澤,2014,台灣【推薦人:石川(中國)】

推薦理由:《軍中樂園》寫台灣50-70後的集體記憶,解密了華語軍旅片中罕見的軍妓生活。這種題材大陸沒有也不可能有,是以最具台灣經驗的在地性,應該好好開發。可惜的是劇情不夠飽滿,人物描寫淺嘗則止,缺乏深入挖掘。陳建斌的老兵演得很賣力,但除了渲染他的鄉愁,看不到他人生幻滅的心路曆程,是以他最後殺人的劇情顯得突兀,鋪墊 不夠。其他人物也基本淺嘗則止,寫到了皮毛卻丢掉了骨髓。

《麥兜我和我媽媽》,導演:謝立文、李俊民,2014,中國【推薦人:妖靈妖(中國)】

推薦理由:麥兜動畫系列最新作品,通過神探波比回顧關于我母親的一切,展現香港母親的堅忍與樂觀精神,除了懷念六七十年代香港清貧卻溫馨、守望相助的市民生活之外,還将過去與現代做了連接配接,再度讓麥兜大電影系列成為堅持自由創作、某方面高度自覺的港産片佳作。

《親愛的》,導演:陳可辛,2014,中國内地,【推薦人:武亮宇(中國)】

推薦理由:盡管趙薇、黃渤、張譯數次哭紅雙眼,但放到這種題材影片中考量,陳可辛的确算是克制的。較之《中國合夥人》,陳可辛眼中的大陸環境更顯底層、真實,但仍有刻意呈現的嫌疑。好在這種刻意與打拐的主題比較吻合,才容易被大陸觀衆所接受。始終覺得陳可辛很會挑選大陸題材,拍的也不差,但正是這種局外人的、訴求明确的制作方式讓影片的品質好不到哪去。

神去なあなあ日常《哪啊哪啊神去村》,導演:Shinobu Yaguchi,日本,2014【推薦人:木衛二(中國)】

推薦理由:勵志喜劇,笑聲很多,“可看性”比《編舟記》強。大城市裡沒有廢柴主人公的位置,神去村卻給他留了一張牌。

คิดถึงวิทยา《教師日記》,導演:尼提瓦?塔拉吞,2014,泰國【推薦人:亵渎電影(中國)】

推薦理由:大家熟悉的那種泰國愛情小清新,你可以想象送一部【觸不到的戀人】去申奧嗎?泰國今年就是這麼一部,偏遠地區的兒童教育和教師的育人使命之類的隻是充當點 綴的故事背景,片子的重點是那段用日記串起來的隔空愛情,有着“你懂我”的感情核心、現代都市人的孤獨寂寞和各種泰式青春片的笑料。

Pride 《驕傲》,導演:Matthew Warchus,2014,英國【推薦人:柳莺(法國)】

推薦理由:同志與礦工攜手平權,英國上世紀80年代社會運動中一段被人遺忘的曆史。電影熱熱鬧鬧充滿活力,卻不像一般的同志電影一般耽溺于感官世界,視野開闊動人 。對彼時英國社會保守氣氛刻畫到位,自認為陽性十足的礦工們摒棄偏見,經過漫長時間考驗,接納這群異己分子的幫助,生動人物群像讓整個觀影過程充滿趣味。人物造型和電影原聲都是加分項。

The Congress《未來學大會》,導演:Ari Folman,2013,以色列 / 德國【推薦人:姜小瑁(中國)】

推薦理由:影片以一種極富想象力的方式展望了一個極其陰暗的未來。在這個未來世界,一切現實都可以被動畫粉飾,到處色彩斑斓,甚至人可以随心所欲變成自己喜歡的樣子。但觀影過程中,最初的新鮮感很快就會被一種迫切的逃離感代替,因為影片所展現的動畫城市并不迷人,羅賓·懷特的價值被逐漸榨幹的過程也令人不快。當動畫效果突然消失,我們得以直視人的悲慘境地的時候,那一瞬間的沖擊勝過無數有關未來的說教。

The Double 《雙重人格》 ,導演:理查德·艾歐阿德,2013,英國【推薦人:悉尼卡通(中國)】

推薦理由:蓬蓬頭理查德·艾歐阿德導演功力比他的表演還要出色,一部《潛水艇》已經有驚豔之感,這部“雙牲記”更是技驚四座。踩在卡夫卡、特裡·吉列姆、喬治·奧威爾、希區柯克、基耶斯洛夫斯基等一幹先輩的肩膀上,他構築了一座充滿官僚氣息與五十年代氣質的極權迷宮,精緻而詭異,技術控不可錯過。

The Internet’s Own Boy: The Story of Aaron Swartz《網際網路之子》,導演:Brian Knappenberger,2014,美國【推薦人:宋嘉偉(迷影網作者/翻譯)】

推薦理由:網際網路事實上已經創造出一個人類曆史上最大的資訊傳播與交流的空間,對無論是以穩定與安全的名義管制資訊的政府,還是以維護知識産權的名義靠售賣學術知識的企業,都構成嚴重的威脅。在新技術落實在現實環境之下的過程中,總充滿着不同的鬥争。這個紀錄片講述為推動資訊民主化而犧牲的年輕天才Aaron Swartz的生平事迹,和很多美國紀錄長片一樣,片子将微觀層面上的個體叙事與宏觀層面上的政經批判很好地結合在一起。經由此片,我們也能深深反思自己所處國家的資訊傳播環境。

Lärjungen《學徒》,導演:Ulrika Bengts,2013,芬蘭【推薦人:亵渎電影(中國)】

推薦理由:特殊的時代背景,孤島上的燈塔守護人,很喜歡這類被孤立的環境,對于大叔控而言,北歐大叔簡直動辄就在上演制服誘惑。這是一部壓迫感十足的片子,編劇就像 是深得弗洛伊德的真傳,将有支配欲的父母、童年的閹割焦慮和無力感等發揮的淋漓盡緻,父權的強勢時刻帶着的危機感,讓驚悚如影随形。

Manakamana 《瑪納卡瑪納》,導演:Pacho Velez / Stephanie Spray,2013,尼泊爾/美國【推薦人:亵渎電影(中國)】

推薦理由:這是一部無需語言的前衛實驗紀錄片,它看似什麼都沒講,卻又道出了禅的意味,從形式上講難免讓人想到安迪·沃霍爾,在概念上卻又聰明的多。如今這個時代, 很少有人願意停下來思考,去凝視生活中普通的一個十分鐘。我向來偏愛這類先鋒大膽,構思巧妙的片子,欣賞這種瘋狂大膽的電影人。

Norte, Hangganan ng Kasaysayan 《曆史的終結》,導演:Lav Diaz,2013,菲律賓【推薦人:亵渎電影(中國)】

推薦理由:将2個小時的内容拉長至4個小時,有點唬人,對政治、司法和宗教的探讨隻是導演借演員的嘴來夾帶私貨,這類憤青的言論确實更适合電影。對于民族、曆史和現 狀的挖掘倒是力道十足,在制度和貧窮面前,在兩個主角身上,這兩個家庭悲劇有着同樣的病根,也能夠代表這個民族底層人民生活的兩種極端。

【cinephilia月度推薦片單】2014年9月-10月

《女人四十》,導演: 許鞍華,1995【推薦人:木衛二(中國)】

推薦理由:從開場的等魚死到最後的人生如朝露,電影說的是女人四十,其實講的還是一個“死”字。人被時間歲月所打敗,衰老和失憶被表現得極其可怕,養老院寥寥幾幕還有年輕人說的大實話,它們都道出了人生的殘酷。面對五十年不變的諾言,它或許是小孩子的勾勾手指尾,又是片中那對相扶相渡的模範中(老)年夫妻

《光棍》,導演:于廣義,中國大陸,2011【推薦人:王隋(迷影網編輯)】

推薦理由:制作條件限制難掩于廣義對人物心理挖掘深度,導演在跟拍上花了大工夫,挑出最典型又充滿魔幻色彩的幾組鏡頭使主人公三梁子内心世界被某種更風格化的表達所具象化,前半段沉靜後逐漸迎來情緒上升,尤其最後一場庫斯圖裡卡式狂歡及其後的孤獨宣洩,雷雨交加中自言自語的謾罵和光棍赤身裸體地在炕上輾轉,與世隔絕的壓抑爆發出了人物的悲劇色彩。

《人面桃花》,導演:杜海濱,中國大陸,2005【推薦人:王隋(迷影網編輯)】

推薦理由:刻意的分屏制造了強烈的隔離感,導演對同志酒吧易裝表演工作者這一邊緣群體的觀察撷取了工作、生活、家庭等幾面做注釋,意圖極力将他們插入進10年前的成都社會。十年重映導演現身,角兒們卻聯系不上了。

Чистилище 《煉獄》,導演:亞曆山大·涅夫佐羅夫 ,1998,俄羅斯【推薦人:悉尼卡通(中國)】

推薦理由:編排和影像都很粗糙,但歪打正着,營造出極佳的戰争在場感,抹去了戰場上所有的浪漫,隻剩下恐怖和絕望。東烏戰争激戰正酣,看看這部講車臣戰争格羅茲尼巷戰的作品再應景不過了。

Being John Malkovich《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導演:Spike Jonze,美國,1999【推薦人:姜小瑁(中國)】

推薦理由:斯派克·瓊斯一般會被歸入先鋒導演之列,但他的影片往往隻是穿着先鋒的衣裳,核心其實相當傳統,也很有人文情懷。從一定程度上講,《成為約翰·馬爾科維奇》是一部悲觀與樂觀并行的影片。悲觀,因為即使頂尖的木偶師也無法完全操縱他人的命運,我們也無法阻止他人掌控甚至占有自己的人生;樂觀,因為有自主意識的人畢竟不是提線木偶,總有某個瞬間人可以掙脫繩索,為自己向往的生活奮鬥。

Capote《卡波特》,導演:Bennett Miller,加拿大 / 美國,2005【推薦人:姜小瑁(中國)】

推薦理由:本片截取了卡波特的人生片段,講述了《冷血》這部小說的創作曆程。雖然這隻是卡波特人生的一小部分,但是影片仍然成功地表現出卡波特其人的多面性,他的敏感脆弱與冷血複雜被很巧妙地編織在一起。電影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賴于菲利普·塞默·霍夫曼與小克利夫頓·克林斯無懈可擊的表演,因而也更讓人感慨霍夫曼的早逝對影界是個多麼無可估量的損失。

Epoch of Murder Madness 《殺人狂時代》,導演:岡本喜八,1967,日本,【推薦人:段進宇(迷影網編輯)】

推薦理由:現在看來,這片不就是007在日本本土國民化作品之一?但我非常喜歡,特别是極少看到岡本喜八非劍戟片。仲代達矢在影片中的表現出乎我意料的精彩,開頭萌呆傻乎乎的叫獸樣子完全沒認出來,還有他标志性亮相方式和動作,真是格外讨喜。變态狂内容又映射日本崇拜德國那種病态,似乎透露出導演對這類極端思潮的不安。

La grande illusion《大幻影》,導演:Jean Renoir,法國,1937【推薦人:木衛二(中國)】

推薦理由:茨威格說,1914開始的這場戰争,人們不知道要從現實中得到什麼,它隻是為一種幻想效勞,即,夢想建立一個更美好,正義與和平的世界。

Puzzle of a Downfall Child 《一個堕落兒童的雕像》,導演:Jerry Schatzberg,1970,美國【推薦人:柳莺(法國)】

推薦理由:傑瑞·沙茨伯格處女作,冷門佳片。費·唐那薇貢獻精彩表演,把一個時尚界名媛由盛轉衰的過程刻畫得既瘋癫又可悲。電影風格壓抑,影像上帶着導演初出茅廬的大膽,閃回,聲畫不同步,特寫都用得肆無忌憚。故事行文見卻又處處充滿對女性的細膩關照與同情,結尾處海灘跟拍,頓時又升騰起一股充滿希望的暖意。一曲三章,輕重緩急各得其所。

The Sound of Insects: Record of a Mummy《昆蟲的聲音》,導演:Peter Liechti,2008.瑞士【推薦人:宋嘉偉(迷影網作者/翻譯)】

推薦理由:紀錄一個男人絕食的過程。他決心要以絕食來作終結自己生命的方式。在絕食日記中,他紀錄下了每一天所做的事、身體各器官的感受、絕食的原因、以及對自己世界的看法。盡管有無數次抽身而退的機會,但他最終取得了成功。全程72天。向死的自由意志壓過了求生的本能。Peter Liechti用自己的散文式影像書寫,邀人們共渡此男人的死亡之旅。

(編輯:史波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