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在全國最大、儲存最完好的方形客家圍屋——大萬世居前,省級非遺項目坪山麒麟舞表演伴着铿锵鼓點為“深圳特色文化街區授牌暨大萬世居特色文化街區開街儀式”拉開序幕。截至目前,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已全部完成授牌。
2018年,為助力建設全球區域文化中心城市和彰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現代文明之城,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市政府正式印發了《深圳市加快推進重大文體設施建設規劃》,啟動了十大特色文化街區提升改造工作。今年2月,已有南頭古城、大鵬所城等7個街區首批獲得授牌,此次再有大萬世居、華強北·中國電子第一街、大浪時尚小鎮3個特色文化街區同時授牌,“十大特色文化街區”已成為深圳的十張亮麗的文化名片,這也是深圳文化建設拾級而上的一個縮影。
前不久,全球知名咨詢公司AEA釋出了《2020全球文化設施建設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共有104個大型文化設施建成,同時報告還公布了2020年價值最高的13個建立設項目,其中有7個位于深圳。報告還顯示,即使在全球旅遊前景不明朗的情況下,各城市仍将對文化景點的投資增加一倍,文化産業正在強勢複蘇。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今年釋出的報告,全球文化産業産值已達2.2萬億美元,超過全球電信業産值。早在2003年,深圳就确立了文化立市戰略目标,2008年深圳率先出台《文化産業促進條例》;2015年底,深圳又制定出台了《深圳文化創新發展2020(實施方案)》。目前,深圳文創産業GDP占比超10%,“文化深圳”更加名副其實。
一流的城市,應該擁有一流的文化。深圳是一座相對年輕的城市,但依然有不少可供挖掘的文化資源和文化元素,比如“十大特色文化街區”中的大鵬所城、大萬世居等,就帶有鮮明的深圳文化印記。
同時,文化也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就像我們腳下的土地,随着時代的變化和人類的發展,它孕育的東西數目繁多而又千姿百态。任何興旺發達的城市和地區一定是流動文化最活躍最激烈碰撞的地區,深圳是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豐富多元文化在這裡交彙、碰撞,流動的文化為深圳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
此外,深圳也是一座面朝大海、面向世界的城市。面對“雙區”驅動、“雙區”疊加的曆史機遇,深圳更有可能孕育出獨特的、開放的、既有中國特色又能同世界接軌的嶄新文化。
誠如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所言:40多年來,深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城市文明鑄魂,以順應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為民生幸福夯基,以“文化+”新模式新業态為高品質發展賦能,文化事業、文化産業實作了幾乎從零起步,到碩果累累的曆史性跨越。
而在新的曆史時期,深圳正努力成為展現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精彩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