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抛棄後和動物長大,與被父母當動物養,哪種“野孩子”生存更糟?

作者:中國新聞周刊
被抛棄後和動物長大,與被父母當動物養,哪種“野孩子”生存更糟?

盡量真實地再現野孩子

本刊記者/霍思伊

攝影/Julia Fullerton-Batten

發于2020.6.01總第949期《中國新聞周刊》

夜晚來臨時,森林有種毛骨悚然的寂靜。

Marina很害怕,她一直在哭,漸漸地,幾隻卷尾猴向她靠近,它們悄無聲息地從遠處的樹幹滑過。Marina嗅到了猴子的氣味,停止了哭泣。60年後,當她回憶起這一幕時,她的平靜中透出一種疏離和懷念。

1954年,5歲的Marina被綁走并遺落在哥倫比亞的一個熱帶雨林中,她和這裡的卷尾猴一起生活了5年,吃漿果、樹根和猴子們留給她的香蕉,睡在樹洞裡,學着像這些靈活的動物一樣四肢着地爬行,在不同的樹枝間跳躍。有一次,她吃了腐敗的食物導緻中毒,一隻年長的猴子帶她來到一個水潭,強迫她喝了很多水,把毒素吐了出來。在被獵人發現前,她大多數時候安靜地坐在樹上,和猴子玩耍并給它們梳毛。被發現後,她被賣到妓院,逃跑後在街上流浪,随後被一家好心人收養并帶到了英國,結婚、生子,并根據自己的經曆了寫成《沒有姓名的女孩》。最初,沒有出版商願意出版她的書,因為人們不相信這是真的,但大量的證據和細節佐證了她的自述。

Marina稱得上幸運。這些行為舉止像動物的“野孩子”,有些是被抛棄在荒野,由動物養大,有些是被父母遺棄或關在雞籠、狗舍、甚至豬圈中,為了生存,不得不成為動物。從科學的角度來說,“野孩子”是語言學家和行為學家們争相研究的樣本。人類通過研究他們來試圖回答:人類和動物的差别到底是什麼?如果不是由人類教養,還能成為“人類”嗎?

英國藝術攝影師茱莉亞·巴頓第一次讀到Marina的故事時,被她悲劇般的力量所虜獲,2015年,她根據搜集到的“野孩子”故事創作了15張照片。根據記載和自己腦海中的劇情,她找到了真正的卷尾猴、狗、雞、鳥,甚至是一隻豹子,将它們和扮演“野孩子”的小演員拍到了一起。

被抛棄後和動物長大,與被父母當動物養,哪種“野孩子”生存更糟?

1954年,Marina5歲時被綁架者遺棄在叢林中。在被獵人發現之前,她與一家小型卷尾猴一起生活了五年。Marina在人類發現時已經完全失去了語言。但是,她是至今為止最為成功融入人類社會的“野孩子”。

他以為自己是一隻鳥

1991年被發現的Oxana有6年時間和狗生活在一起。她的父母都是酗酒者,有一天她被遺棄在街頭,為了尋求熱源,3歲的Oxana爬到了附近農場的一個狗舍中。當她被發現時,行為舉止完全和狗一模一樣,她用四肢走路,伸出舌頭喘息,在地上舔水,撕咬食物時會露出牙齒,有人類接近就像狗一樣吠。現在她33歲,仍在一家療養院接受看護,回歸人類社會後,她隻學會了簡單的單詞,沒有使用文法來組織句子的能力。

被抛棄後和動物長大,與被父母當動物養,哪種“野孩子”生存更糟?

俄羅斯男孩伊萬從小被家人虐待,四歲時就逃走了并在街上乞讨。他與一群野狗生活在一起,并與這些狗分享他乞讨來的食物。他以這種方式生活了兩年,1998,他被安置在一個兒童之家。伊萬受益于他通過乞讨保持的語言能力。這幫助了他的康複。現在,他過着正常的生活。

2008年在俄羅斯發現的Prava被稱為“鳥人”,7歲的他并沒有被母親抛棄,而是從一出生就被關在一個充滿鳥籠的房間裡。他的母親在這裡養着數十隻鹦鹉,并把自己的兒子當成另一隻鹦鹉。她從沒有在肉體上傷害過他,也沒有不給他食物,但從不和他講話。于是,Prava以為自己是一隻鳥。他不會說人類的語言,但會發出鳥鳴聲,當他開心或困惑時就激動地揮動雙臂,仿佛鳥兒在振動翅膀。

被抛棄後和動物長大,與被父母當動物養,哪種“野孩子”生存更糟?

普拉瓦(Prava)是一個七歲的男孩,2008年,被發現與31歲的母親一起住在俄羅斯一間小小的兩房間較高價的電梯大廈,但他卻被單獨一人和母親的數十隻的寵物鳥關在一個房間裡,她把兒子當作另一隻寵物。後來, 普拉瓦(Prava)被轉移到心理保健中心,醫生正設法讓他康複。

巴頓說,被抛棄後和動物一起長大的“野孩子”,與被父母當成“動物”來養的“野孩子”,這兩種情況很難說哪種更糟糕。叢林中的孩子雖不缺食物,但沒有人關心他們,也沒有睡覺的地方。而另一些孩子明明在家中長大,卻被忽視、虐待,得不到任何愛,被當作動物來對待。這些孩子不會說話,不上學,隻是日複一日地活着,他們覺得和動物相處比人類要舒服。有些孩子在不為人知的角落裡死去,有些孩子雖然活着,但徹底迷失了。

巴頓還發現,與被家人當成動物來養的“野孩子”相比,在叢林中長大的孩子生存下去的機率更大。

被抛棄後和動物長大,與被父母當動物養,哪種“野孩子”生存更糟?

斐濟的男孩蘇吉特小時候表現出機能障礙。他從小被鎖在雞舍裡。1978年,當被發現時,已經八歲,他跟雞一樣啄食,蹲卧着休息,與人交流時嘴中發出像小雞那樣的咯咯叫聲。由于長期用手扒地,他的手指呈内彎狀。他被帶到福利院,但是勞工不知道如何治療他的小雞習性, 把他綁在床上超過20年。後來被一位紐西蘭人伊麗莎白·克萊頓照顧,她決定盡最大努力幫助蘇吉特“重回人類世界”。

“這看起來太像人類了”

選角本身花了很長時間。為了盡量真實地呈現“野孩子”的生存狀态,巴頓試圖找一些看起來營養不良的小演員,他們要瘦骨嶙峋,有一點野性,有時看起來有些怪異。

巴頓故意把他們的衣服弄得破舊肮髒、面目全非。此前,她謹慎地征求孩子們和家長的意見,也告知了要拍攝的故事内容,在對方可以接受的情況下開始了拍攝。即便如此,拍攝結束後,小演員們仍會被自己最後的樣子震驚,除了化妝造成的遍體鱗傷外,在叢林中拍攝,他們的身上往往也會稀裡糊塗地出現青腫。“孩子們最後都哭了。”巴頓說。

被抛棄後和動物長大,與被父母當動物養,哪種“野孩子”生存更糟?

1912年,一名兩歲的印度男孩被獵豹擄走。三年後,一名獵人殺死了獵豹,并發現了三隻幼崽,其中一隻是現年五歲的男孩,之後他被送回給家人。剛開始,他隻會蹲着,他的膝蓋上覆寫着堅硬的老繭,他的腳趾幾乎垂直于他的腳背彎曲成直角,而他的手掌,腳趾和拇指墊上覆寫着堅硬的角質皮膚。他對所有走近的人或動物示警,并且生吃家禽。他不會說話,隻發出咕聲和咆哮聲。

在巴頓看來,現在的很多孩子被寵愛着長大,仿佛被包裹着一層厚厚的安全的繭。但與此同時,在世界上的很多角落裡,對兒童的虐待仍每天都在發生,它們可能就發生在你的隔壁。“很多事情确實發生了,隻是人們不知道。”她說。

美國衛生部2018年的一份報告顯示,自2015年以來,美國遭受虐待的兒童有所增加。其中,嬰兒和幼兒中被虐待和忽視的比例最高,四分之一以上的受害者不到3歲。2018年确定的兒童受害者約為67.8萬,60.8%是由于被忽視,10.7%是因為遭受身體虐待,7%是被性侵。超過15%的人遭受了兩種或更多的虐待類型。

Marina的被拯救從來不是一個童話故事。她後來反複說,最後悔的一件事就是被獵人發現,離開了卷尾猴和叢林——雖然現在的她,很愛她的丈夫和孩子。

巴頓在拍攝完成後曾有機會拜訪Marina,當巴頓把關于她的照片給她看時,她很平靜,隻是說:“這看起來太像人類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