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和杭州微念,終究是鬧掰了,并且上升到了法律層面!

李子柒起訴杭州微念
據天眼查顯示,10月25日,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與劉同明、杭州微念品牌管理有限公司相關案件新增立案資訊,一審原告為子柒文化,被告為杭州微念、劉同明。
根據股東資訊顯示,子柒文化由杭州杭州微念和李佳佳(李子柒本人)分别持股51%、49%。
這意味着李子柒正式與杭州微念及劉同明決裂了,并且走到了法律訴訟這一步。
這一事件要回到三個月前,7月14日,李子柒在微網誌上釋出了驅車去四川自貢煉制井鹽的視訊,此後,李子柒的微網誌莫名其妙的斷更了。
不僅是微網誌,時至今日,李子柒在各大社交媒體賬号的視訊已經斷更了三個多月,期間更是引發網友無數遐想。
不少網友将矛頭指向了MCN機構,也就是李子柒的網紅經紀公司——杭州微念,以及它的控股人劉同明,紛紛猜測是李子柒與其發生了分歧,才導緻了視訊斷更。
8月30日,斷更75天的李子柒再次沖上微網誌熱搜,這一次的内容是李子柒在綠洲釋出的:“大清早報個警”。
同時,李子柒還附上了她在警局的照片,并在評論中回複網友稱:“資本真是好手段。”雖然這一回複很快就删除掉了,但依然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資本是誰?為什麼要到報警這一步?
另外,這一刻所有人都意識到一點,那就是為什麼李子柒要在綠洲上釋出這一消息,而不是在别的平台呢?
知情人士稱:“李子柒的微網誌、抖音、快手、B站等大平台的官方賬号,掌控者并不在她自己,而是杭州微念。”
網友們再次将目光看向了杭州微念和劉同明,團隊被挖走、商标被侵權等傳言甚嚣直上。
而随後李子柒助力也發微網誌澄清:“被挖走團隊是假消息,但與合作公司的确存在糾紛,正在走法律程式。”
10月22日,CCTV4官方微網誌釋出了專訪李子柒的視訊,迅速沖上熱搜。李子柒在節目中談了許多對傳統文化、内容創作的看法,但對于備受關注的停更風波卻未給出正面回應。
但是,網友們從李子柒的字裡行間就能看出,雙方已經鬧掰了,因為李子柒稱呼對方為“他們”,而不是“我們”。
3天後,子柒文化就正式起訴了杭州微念,這一事件終于走到了司法訴訟的地步,網友們的猜測也成真了。
李子柒與杭州微念的訴訟走向何方,現在尚未可知,反而是一個經常讓人忽視的地方,被搬到了台面上來了,那就是網紅與MCN機構之間的糾紛!
李子柒與杭州微念之間,就是一個最典型的案例。
李子柒與微念恩怨
李子柒本名李佳佳,2015年開始接觸到短視訊,并成為了一名獨立内容創作者。
由于李子柒的短視訊風格鮮明,充滿了傳統文化的氣息和對詩意田園生活的熱愛,很快便積累了一定的粉絲量。
2016年,杭州微念的劉同明看到了“李子柒”的潛力,從杭州來到四川與李佳佳面談,并與2016年9月份成功将其簽下,雙方協定李子柒專注于内容的生産,微念負責營銷和推廣。
也正是在2016年9月份,新浪微網誌開始公開尋找優秀的短視訊創作者進行資源扶持,李子柒成為了受益者。
2016年11月,李子柒創作出了第一個爆款短視訊——《蘭州牛肉面》,在微網誌、美拍、微念的助力下,這條短視訊在全網播放量超過5000萬,點贊超過60萬,李子柒一下子成為網紅界的頂流!
2017年7月,雙方更換合作方式,共同成立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年8月,李子柒天貓旗艦店正式開業。
憑借着頂流網紅的流量,“李子柒”的IP也呈現出了驚人的吸金能力,2020年,李子柒品牌銷售達到了16億元,光是李子柒螺蛳粉一年就賣出了5億元的銷售,并成為了“網紅食品”。
截至2021年10月25日,李子柒微網誌粉絲達2763.2萬,B站粉絲792.7萬,國外的YouTube頻道賬号單個視訊的播放量也經常破千萬,訂閱量突破1410萬。
但是,李子柒的成功背後,卻埋着幾顆巨大的雷:
1、不管是李子柒旗艦店的主體,還是爆款螺蛳粉生産工廠的股東,都是杭州微念,而李子柒并未持有微念的任何股份;
2、杭州微念有三座辦公大樓,其中一座專屬于李子柒事業部,但李子柒事業部負責的是“李子柒”這個IP下的電商管道的産品研發、供應鍊、營銷,這些與遠在四川的李子柒及其拍攝團隊幾乎沒有任何關聯;
3、雙方共同成立的四川子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企查查顯示,該公司參保人數為0,而杭州微念參保人數為504,這說明子柒文化幾乎就是一個空殼公司,實際營運李子柒品牌的人員全都屬于杭州微念。
一個MCN公司旗下最大的部落客,主要賬号、營運、銷售等等都在公司手中,卻沒有公司任何的股份,這怎能不爆發沖突呢?
說白了,杭州微念“吃相太難看了”,一旦李佳佳本人意識到問題所在,或者雙方在出現分歧,沖突就會集中爆發。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李子柒有央視站台,也有幾千萬的粉絲為其對資本口誅筆伐,但遺憾的是,李子柒卻很難赢下這場官司。
事實是,李子柒的IP、微網誌抖音快手B站賬号,以及李子柒旗艦店,全都在杭州微念手中,最壞的結果是,李佳佳可能會失去“李子柒”這一IP。
如果當初李佳佳與微念所簽訂的合同上對李佳佳不利,那麼最終結果有可能是李佳佳會失去現在擁有的一切,從零開始,這便是資本的好手段。
網紅與MCN機構很難共存
MCN與網紅,本身是相輔相成的關系,經紀公司幫助部落客走紅,然後盈利,這是一個雙赢的局面。
但是,在利益配置設定上,MCN機構天然對網紅部落客有着優勢,是以出現了許多“霸王條款”的局面,這些霸王條款在部落客尚未走紅之前,或許還會忍氣吞聲,但一旦有了實力之後,便有可能走向決裂。
即便是頂流的李子柒,也沒能擁有微念的股權,還走到了法律訴訟這一步,更别提那些小部落客了。
勢單力薄的個人創作者在與MCN公司的博弈中,往往無法與MCN成熟的運作團隊抗衡,在無法調和的沖突之下,基本都以放棄賬号作結。
比如,B站的up主“林晨同學”和“翔翔大作戰”,最終都被MCN機構收走賬号作結,“翔翔大作戰”不得不另起爐竈,重新開始。
流量時代下,部落客與MCN機構之間的紛争從未停止:MCN機構希望通過龐大的流量來快速變現,方式常為廣告,而部落客則更希望不要太商業化,維護部落客和賬号的聲譽,二者難以調和。
事實上,說如今的“網紅”亂象叢生,是錯誤的,因為更多的可能是背後的經紀公司出了問題。
資料顯示,目前僅在小紅書的MCN機構就超過了1000家,但取得資質和認證的僅有50-60家,可想而知這個行業有多亂?
李子柒的現象,并不是一個個案,而是一個能引發人們對這一領域的亂象進行反思的案件。
資本從來就沒有下限,為了利潤,他們可以不擇手段,如果任由這個領域劣币驅逐良币,那麼最終将會導緻整個行業素質的下滑。
好在,10月26日下午,商務部、中央網信辦、發展改革委釋出《“十四五”電子商務發展規劃》,其中明确提到要對直播、帶貨等行業加強行業監管,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整治行業亂象。
李子柒與微念,有可能結局是兩敗俱傷,李子柒失去“李子柒”這一IP,微念失去李佳佳本人。這也是“吃了沒文化的虧”,因為不懂股權,更沒有在早期簽訂合同的時候進行一定的預防。
但是,雙方的結果卻不一定相同,沒有了李佳佳的微念,絕對無法再營運李子柒這一品牌,而李佳佳本人已經有了十分高的知名度,口碑也很好,很容易找到下一家經紀公司或者自己單幹,她都可以成為一個嶄新的“李子柒”!
作者 | 範智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