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女驸馬》中的女主馮素珍,曆史上真有其人,她是女狀元黃崇嘏(一)父母雙亡,她和老妪相依為命(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三)狀元驸馬,是讀書人的假想

作者:寫乎

作者:葛巾

《女驸馬》中的女主馮素珍,曆史上真有其人,她是女狀元黃崇嘏(一)父母雙亡,她和老妪相依為命(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三)狀元驸馬,是讀書人的假想

《簪中錄》的女主黃梓瑕,原型是五代時蜀中才女黃崇嘏。

不但首末兩個字外形高度重合,黃梓瑕在書中的化名“楊崇古”更是直取同音,連“楊”這個姓都是黃崇嘏外家的姓氏。真是緻敬得不能再緻敬。

黃崇嘏到底是誰?她的人生真的像《簪中錄》中那樣傳奇嗎?

《女驸馬》中的女主馮素珍,曆史上真有其人,她是女狀元黃崇嘏(一)父母雙亡,她和老妪相依為命(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三)狀元驸馬,是讀書人的假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一)父母雙亡,她和老妪相依為命</h1>

《簪中錄》中的黃姑娘,是蜀中使君的嬌女,明慧敏銳,十二歲時就能幫父親決斷疑案,十七歲時,黃家除開她一家離奇中毒暴斃,黃姑娘逃亡,由此開始輾轉傳奇的人生事業。

家庭背景和人物設定都符合基本曆史情形,不同的是,真實的黃使君一家,在女兒十二歲時就夫婦相繼離世。

《簪中錄》的作者,善良的讓黃姑娘多享受了五年的家庭溫暖。

不管具體是十幾歲上成為孤兒,幼失覆蔭,對一個女孩子來說都是悲苦的開端,何況那是唐末的割據時代。

我們看過的傳統戲劇裡,這樣背景下的女子往往是被迫為奴或被騙作娼。

但是黃崇嘏,給後世的劇作家們提供了一個嶄新的思路。

《女驸馬》中的女主馮素珍,曆史上真有其人,她是女狀元黃崇嘏(一)父母雙亡,她和老妪相依為命(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三)狀元驸馬,是讀書人的假想

她沒有哭哭啼啼和茫然失措,而是和家中唯一一個顧念舊情留下的老仆婦一起,手自耕織,坦然地走向生活。

再大一點,背起行囊,壯遊川蜀。

和老妪辛苦勞作掙的兩個錢,沒有用于置辦衣飾,積攢嫁妝,倒全花在了路上,了解各地的風土人情,民生百态,看雄險奇絕的劍門夔門,爬幽深峻拔的青城峨眉。

放在今天,我們說,這叫做“富養”。開闊視野,廣博見聞,陶冶情操,培養審美。但那是一千多年前的封建社會,大唐的自信開放漸行漸遠,黃崇嘏的這種行為,雖不至于像後來的宋元時代一樣會被理學家們大加撻伐,但也足夠讓人瞠目結舌。

是以,她一直都是男裝打扮。

《女驸馬》中的女主馮素珍,曆史上真有其人,她是女狀元黃崇嘏(一)父母雙亡,她和老妪相依為命(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三)狀元驸馬,是讀書人的假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7">(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h1>

我們今天得以知曉黃崇嘏的故事,要感謝周庠。

曆史上的周庠,可不是《簪中錄》中那個迂腐固執的老頭兒,他是前蜀創立者王建最重要的謀士,累官成都尹、禦史中丞、司徒。

黃崇嘏有一天去臨邛城,城中失火,路過的她被疑為縱火人下獄,周庠時任邛州長官,黃崇嘏上書周庠:

偶辭幽隐在臨邛,行止堅貞比澗松,何事政清如水鏡,絆他野鶴在深籠。

這首詩,論文采平平,可是寫得剛健、質樸、明快,完全不是晚唐時興的那種绮錯妩媚,幽豔纏綿,周庠是一個務實的人,這詩風頗合周庠脾胃,他很快召見了黃崇嘏,兩人聊了幾句後就下令放人——說到底,對黃崇嘏的抓和放就是個“疑罪從有”和“疑罪從無”的問題,沒證據,就看官員個人官能感受。

《女驸馬》中的女主馮素珍,曆史上真有其人,她是女狀元黃崇嘏(一)父母雙亡,她和老妪相依為命(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三)狀元驸馬,是讀書人的假想

随後周庠推舉了黃崇嘏做府司戶參軍,這是個七八品的底層職位,負責的卻是一州民生的戶籍,記賬、道路、過所、蠲符、雜徭、逋負、良賤、刍藁、逆旅、婚姻、田訟、孝悌等具體事物。

就類似于今天的派出所、稅局、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民政局以及法院綜合辦公,很考驗管理者的辨析力決斷力執行力,不是會寫幾首酸詩就能勝任的。

出任這樣一個職位,是周庠對黃崇嘏的考驗,也是對黃崇嘏的培養,要知道周庠自己就曾是司倉參軍,簡直就等于對黃崇嘏說:這是我走過的路,你照腳印走就行。

黃崇嘏沒有辜負周庠這個伯樂,她任職期間,厘清賬目,處理積案,調解糾紛,獲得了一緻贊譽,典型的經世緻用型人才,周庠更是欣然于自己的慧眼識珠,一高興,就要把女兒嫁給黃崇嘏。

《女驸馬》中的女主馮素珍,曆史上真有其人,她是女狀元黃崇嘏(一)父母雙亡,她和老妪相依為命(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三)狀元驸馬,是讀書人的假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三)狀元驸馬,是讀書人的假想</h1>

這個故事為後來的劇作家們熱衷,進行瘋狂的改編,興奮點就出在這裡。

絕大多數人的天性裡隐藏着窺視欲和八卦喜好。

一代女皇武則天,被後世津津樂道的,不是她“政啟開元,治宏貞觀”的豐功偉績,而是那些飄蕩着豔麗與血腥的宮闱秘辛。

同樣作為女子的黃崇嘏,再怎麼材優幹濟,善治善能,人們熱衷傳播的也是她被主官選為東床的尬事。

以她為女主或原型,後世創作了《春桃記》《女驸馬》《鳳凰池》《乾坤圈》等等劇目。著名文人徐渭、馮夢龍、淩濛初都曾涉筆于她。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這是中國讀書人的兩大夢想,中狀元做驸馬,無疑是這兩個夢想的最完美的呈現方式,但幾千年來同時實作了這兩個夢想的讀書人可稱為無——中國封建社會裡隻有一個唐宣宗時的鄭颢以狀元之身被召為驸馬,但鄭颢自己卻極為抗拒這樁婚姻,一生都在瘋狂報複媒人。

《女驸馬》中的女主馮素珍,曆史上真有其人,她是女狀元黃崇嘏(一)父母雙亡,她和老妪相依為命(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三)狀元驸馬,是讀書人的假想

狀元驸馬,這種頂級才能和頂級資源的比對,隻存在在科舉失意的士子的假想裡,真正的殿元,絕不敢編這樣的故事出來,那叫觊觎,叫大不敬,是足以被革掉功名流放三千裡的。

隻有那些被龍門點額的失敗者,會把自己的幻夢寄寓在作品中主人翁的身上,借他人酒杯,澆自己塊壘,就像那個流傳的笑話:世界上有兩種鳥,一種是自己飛,一種是下個蛋,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真實的黃崇嘏,從未參加過科考,周庠在知道了他的女兒身後,也是悄然放她回鄉,不敢惹出風波。對一個偏安一隅的割據政權來說,穩定發展最重要,矯國革俗、改弦更張那是盛世才可行的華章。

不管是《簪中錄》還是《女驸馬》,都是人們的一個美好願望,黃崇嘏的結局,就是鄉曲儒生平淡終老,唯一可安慰的是,這個少經離喪的女子憑着努力,成功地把人生由悲劇翻成正劇。

《女驸馬》中的女主馮素珍,曆史上真有其人,她是女狀元黃崇嘏(一)父母雙亡,她和老妪相依為命(二)世有伯樂,然後有千裡馬(三)狀元驸馬,是讀書人的假想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