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果生活 |三聯生活周刊

“我認識你,永遠記得你。那時候,你還很年輕,人人都說你美,現在,我是特為來告訴你,對我來說,我覺得現在你比年輕的時候更美,那時你是年輕女人,與你那時的面貌相比,我更愛你現在備受摧殘的面容。”
——瑪格麗特·杜拉斯
點選圖檔,跳轉活動報名頁面
和我們一起來聽酷女孩聊聊那些事兒!
女孩二三十歲的時候,日日過着名媛般的生活。
從甜美的夢中醒來,随意挽起長發,鏡子中的自己眉若遠黛,面如桃花。穿上漂亮的裙裝,謹慎細心地處理工作,收獲挑戰和成就感。閑暇時姐妹淘聚會,購物、喝茶、笑聲不斷……
當女孩成長為四五十歲的女人,一切好像不太一樣了。
醒來時天空還灰蒙蒙的,順手把頭發紮成團,一臉憔悴地準備早餐。家務似乎總也做不完,和朋友的聚會也擱置了。隻有工作還是老樣子,對于一個事業已經發展到天花闆的女人來說,早已沒有什麼挑戰了。
是什麼時候開始的?一個明朗少女放松了警惕,成為了自己曾經嗤之以鼻的人。隻是晚上,她也常常反思,那些經受住歲月沖刷的女人,那些随着時間沉澱成更具魅力的女人,她也想成為那樣。
// 皮娜·鮑什 //
她是德國最著名的現代舞編導家,更是歐洲藝術界影響深遠的“舞蹈劇場”确立者,她被譽為“德國現代舞第一夫人”。這樣一個纖瘦的女子,帶着她的舞者們,推動了德國70年代整個舞蹈史的革命。
而在六七十年代,沒有人了解皮娜·鮑什的舞蹈,甚至覺得那是垃圾。但皮娜·鮑什堅持做藝術界裡的“異端”,沿着“舞蹈劇場”的理念持續創作,《穆勒咖啡館》、《藍胡子》、《1980》都是她強有力的作品。
《穆勒咖啡館》
皮娜·鮑什認為:舞蹈不僅是一種表現美的方式,更是使觀衆直面靈魂、反躬生命的精神滌蕩。身體任何部分都可以用來诠釋生命,我不關心人怎麼動,我關心的是人為何而動。
2009年6月,皮娜·鮑什被檢查出罹患癌症,确診5天之後,她在烏珀塔爾小城(皮娜·鮑什的老師庫特·尤斯創立“舞蹈劇場”的地方)突然離世,終年68歲。在幾天前她還在忙于編舞,在演出中和舞者們登台謝幕,沒想到竟是也是人生的謝幕。
攝影家瓦爾特·弗戈爾曾記錄皮娜從年輕到晚年大部分的照片,他評價說:“她像一隻獅子,隐藏在溫順的貓的身體裡。她有種甯靜的爆發力,人們在戲劇裡感受到她隐藏的激情,她的美攝人心魄,讓我明白了該如何了解人生。”
// 卡門·戴爾·奧利菲斯 //
通常,模特的“保鮮期”很短,但卡門·戴爾·奧利菲斯卻打破了這一規律。從15歲登上《Vogue》雜志封面,到82歲在巴黎時裝周T台秀場壓軸出場,霸氣十足,成為世界T台上年紀最長的模特。
一米八的身高,修長的雙腿,威懾的藍眼睛,棱角分明的面部輪廓,幾十年來她一直是大師和品牌的寵兒。直到歲月在她身上留下一頭标志性的白發,反而為她增添了一份優雅。
而小時候的卡門家裡很窮,和媽媽相依為命,每天為房租發愁。在身為舞蹈演員的媽媽眼中,自己意大利和匈牙利混血的女兒,是一個有着“兩扇門一樣大的耳朵和一雙棺材大腳”的女孩。
小時候的卡門·戴爾·奧利菲斯
年輕的卡門·戴爾·奧利菲斯
沒成想,這個15歲就成為美版Vogue最年輕的封面女郎的卡門,不僅可以用做模特的報酬給母親繳房租,還供自己讀私立學校,暗中資助從小抛下這個家的父親。這些經曆磨煉出她堅毅又果敢的性格,使她在逆境中堅定地成為更好的自己。
// 伊麗莎白女王 //
在位64年,超長待機的女王伊麗莎白二世已經成為英國形象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成為英國人尊重的君主,這位年過90歲的伊麗莎白奶奶依舊優雅、高貴又可愛。
年輕時候的她,也是美得像個小仙女。1926年伊麗莎白出生在倫敦外祖父母的家中,身為皇室後代,她的童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公主。
1939年,伊麗莎白到達特茅斯皇家海軍學校參觀,一眼看到了在這所學校上學的18歲的菲利普,便對這位遠房表哥一見鐘情。1947年,她與丈夫菲利普親王成婚。這個唯一将伊麗莎白女王視為普通人去愛着的人,被她視為最為珍惜的人。
1952年她父親去世,1953年她加冕上位,那年她隻有27歲,年輕的伊麗莎白女王沒有想到,要這麼早就開始承擔一個國家的重擔。從此她嚴謹地執行11點就寝,7點半起床開始處理君主事務的日程,一天不肯怠慢。
伊麗莎白女王很擅長騎馬,英國每年6月舉行皇家軍隊閱兵,王室成員要騎馬出席。每年到了這個時候,她都會飒爽英姿地帥人一臉,一直到1987年,年紀太大改坐了馬車。
伊麗莎白二世喜歡狗狗,據說她已經養了30隻柯基。拍照也是她生活中的習慣,總會随身攜帶相機記錄畫面。
在位期間,以從未失誤的優雅、尊嚴和莊重為英國服務着。年過90仍然保持着親和與優雅。
// 森下洋子 //
從3歲開始學習舞蹈,一跳就是70年,在舞台上仍然如同17歲少女般翩翩起舞。這就是日本芭蕾舞蹈家森下洋子。
森下洋子很有舞蹈天賦,15歲就演完了《天鵝湖》全幕。又憑借出衆的容貌,在那個沒有美圖和後期的年代,被刊登在衆多雜志的封面,如同小仙女一樣。
但她從來不因外表的魅力而驕矜自傲,反而更勤加練習,看似較小柔弱的她,每每登台總能以強大的氣場震撼觀衆。除了傳統的芭蕾舞劇之外,1958年,森下洋子首先改編《白毛女》變成芭蕾舞劇的團體表演并在中國首演,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上司人和中國人民的贊譽,在中日友好交流下付出了很大心力。
森下洋子帶領松山芭蕾舞團跳《白毛女》
如今,森下洋子仍舊堅持每天在練功房練習5小時,年近70歲了仍能夠踮起腳尖,身形依然曼妙,臉蛋也帶着如少女般的笑容,好像時間并沒有在她身上留下痕迹。當被問到有何秘訣可言時,她說:“就是練習,還有身邊的人,包括我的夫妻給我的支援,為我創造了上台舞蹈的機會。”
// 張艾嘉 //
有人說,張艾嘉活出了女人幾輩子的生活。
作為演員的她,獲得金馬獎和金像獎的雙料影後,擔任導演的她,作品好評不斷、曆久彌新。在應該被叫奶奶的64歲的年紀,活成了中國女人最美的樣子。
含着金湯匙出生在台灣的張艾嘉,在11歲那年就被家教嚴格的母親送去了美國念書。但她沒有遵循長輩為她設計的人生軌迹,從美國跑回來之後,一頭紮進演藝圈。
19歲成名,28歲拿到金馬影後,30歲開始唱歌,一首《童年》無人不曉,40多歲提筆,收獲最佳編劇的獎杯。演員、歌手、編劇、導演、制片,張艾嘉是娛樂圈内少有的全能明星,無論是台前幕後,她的傳奇維持了幾十年。
在綜藝節目《朗讀者》的舞台上,張艾嘉的優雅透露着歲月積澱的沉思,眼光裡卻還閃動着少女的神采。一種曆盡浮華之後,依舊雲淡風輕的氣質,讓所見者不得不欽佩和羨慕。
// 劉岩 //
劉岩,20歲出頭就已是國内著名的舞蹈演員。曾經在2006年春晚與楊麗萍、譚元元共舞《歲寒三友》,也曾被邀請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表演獨舞《絲路》。
人生有數不盡的一秒鐘,有刹那芳華,有瞬間意外。2008年7月27日,她照常為奧運開幕式的演出彩排,卻極微小的誤差,從3米的高台跌落,當場昏厥。救護車帶走了劉岩,也帶走了她在全球幾十億目光下的的舞台。高位截癱,這對一顆普通人來說都是殘酷的審判,更何況是以控腿技術出名的“劉一腿”。
然而故事并沒有結束,從舞台到講台,劉岩用雙手代替雙腿,研究舞蹈中的手部動作。她仍然熱愛舞蹈,仍然要将美傳揚出去。2009年11月,劉岩跳出了自己坐在輪椅上的第一支舞蹈《最深的夜,最亮的燈》,從足之蹈之,到手之舞之,劉岩依然在用生命做一名舞者。
正如蘇芩所說,愛一個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好好愛自己。一個女人無論是20歲,還是60歲,追求自我,永遠是最好的保養品。
松果生活誠邀4位聽從内心的酷女孩
和你一起聊聊她們放肆又執着的人生
就在今天,9月22日(本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