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觀影如品酒,黑澤明的電影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作者:西山電影

日本50,60年代的電影黃金時期,真是人才濟濟,經典頻出,無論是導演,演員還是編劇。

幾個大導演的作品也是各有特色,如果從觀衆易接受的程度來看,可以用酒的度數來做一個對比。

成濑已喜男的作品最是溫和綿柔,35度,非常入味。他的《浮雲》《女人步上樓梯時》百看不厭。小津也說,他拍不出《浮雲》這樣的片子。

觀影如品酒,黑澤明的電影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浮雲》

小津安二郎的作品畫面幹淨整潔,人物清爽自然,38度的好酒,最喜歡他的三秋:《秋日和》《小早川家之秋》和《秋刀魚之味》。

觀影如品酒,黑澤明的電影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秋刀魚之味》

溝口健二的作品就要沉重一些,46度,如同《祇園歌女》中的姐妹,苦中求生。

觀影如品酒,黑澤明的電影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祇園歌女》

而黑澤明的作品,就如同他的名字,黑白分明,立意決斷,毫不遮掩,是56度的烈酒。

加上他的黑白片子,畫面的反差要高于通常的黑白日片,更接近于歐洲影片的口味,是以不易被一般的亞洲觀衆所喜愛和接受。

然而喜歡他影片風格的影迷,卻難以割舍黑澤電影的獨特魅力,在品其他的電影,反而會覺得淡而無味。

比如,他的講利己主義的《羅生門》

觀影如品酒,黑澤明的電影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羅生門》

講被犧牲武士的《七武士》

觀影如品酒,黑澤明的電影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七武士》

講階層分化與對立的《天國與地獄》

觀影如品酒,黑澤明的電影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天國與地獄》

講命運與捉弄的《亂》

觀影如品酒,黑澤明的電影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亂》

其中的很多影片,作為劇作家的黑澤,都參與了編劇,使得影片的情節充滿了戲劇沖突,跌宕起伏的人生和劇情無不讓觀衆唏噓不已。

黑澤鮮明的立意和拍攝手法,甚至在拍小市民的題材時,也與成濑和小津完全不同。

如果說成濑是平視角,小津是低視角,而黑澤,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上帝角度”。

例如他1947年的作品《美好的星期天》,吸收了許多意大利和德國黑白片的拍攝手法,與弗裡茨.朗的表現主義電影有異曲同工之妙。

觀影如品酒,黑澤明的電影評價為何如此之高?

《美好的星期天》

1990年的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中,黑澤明榮獲了終身成就獎的桂冠。

世界影壇以此向他的作品和成就,緻以了最高的敬意。

時移世易,黑澤明這樣的導演和作品,估計在亞洲是無人能夠超越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