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花木文化瑣談之79:花有百日紅——“花中壽星”紫薇

作者:中國人文經濟網
花木文化瑣談之79:花有百日紅——“花中壽星”紫薇

“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這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民諺。

我們不必對民諺過分地吹毛求疵,此諺語表達的是:花雖美,但是難以永久開放。在花木文化的研究中,筆者确實也發現了這麼個現象:除了月季、紫薇是花卉大家庭中鮮見的花期較長的品種,别的花木的花期這麼久确實是少見的。月季雖然花期長,但那是一茬接一茬地,夏天月月紅,冬天季度紅。而今天筆者研究的紫薇,可堪稱花期最長、最久!是以,紫薇近年來被多地廣泛用作綠化、美化樹種,是有道理的。——由于筆者來自于花木苗圃之鄉,自小喜歡花花草草,加之近年來策辦江蘇省花木文化研究會(實際上尚無實際動作),多多少少對紫薇也是不陌生的。尤其是二十年來,因為筆者的一位老鄉在江蘇常州搞了個紫薇園,實際上是紫薇苗木園,常常呼朋引伴過去玩賞——據說“江蘇派”書家管峻跟他好友,筆者利用周末去了常州幾趟,期望能在常州紫薇園偶遇管峻賢者的。不想,去了常州幾趟,管賢者倒是沒有見着,酒倒是灌了不少。自然,對近在身旁的紫薇也自覺不自覺地加深了認識。

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紫薇又稱滿堂紅、百日紅,屬于落葉小喬木,一般高達3至6米,枝幹多扭曲,單葉互生或對生,樹皮平滑淡褐色,稍長樹齡的樹皮,呈片狀剝落;其枝條柔軟,能随便盤曲成花籃、花門等;圓錐花序着生于枝條頂端,花序甚大,上面有數十朵或更多;每年夏季陽曆6、7月開花,一直延續到10月甚至更久,是以被稱為百日紅。是名副其實的“百日紅”,甚至稱為“半年紅”的也有——“誰道花無百日紅,紫薇長放半年花。”這是詩人對紫薇的讴歌頌揚。從盛夏開始到入秋時節,烈日炎炎似火燒,此時正是紫薇花開爛漫、恣意怒放的時節。凡是有紫薇的地方,繁英滿枝,堆紫吐紅,接繼不斷,妩媚動人,分外悅目。

花木文化瑣談之79:花有百日紅——“花中壽星”紫薇

我們常見的紫薇有四種花色。紅紫薇、白紫薇(也稱銀紫薇或銀薇)、翠薇(紫色偏藍)和紫薇。一般以紫薇較多,紫色為正色,通常稱為紫薇,紫薇的稱呼有點籠統,不是很準确的表達——這不是我們研究者的事,而是是植物學家的事。紫薇花色、花姿、花形俱佳,花瓣六枚,花瓣下部延伸成爪,伸出翠綠色的花萼,花瓣皺褶,數十枚雄蕊位于花中央,形似色彩豔麗的花籃。

在寫紫薇這篇文章過程中,為了慎重起見,也為了能多交流一些常識,筆者查閱了一些資料,“拿來”為我所用,為你熟知。紫薇還有一個奇怪的名字,叫癢癢樹。原來此樹“怕癢癢”——跟含羞草一般怕人。如果你走到紫薇樹下,用手去撫摸那光滑的樹幹,其枝枝、葉葉、花花都會微微而顫動,好像很怕癢癢的感覺,很“抖”。睿智的古人對此多有記載,筆者不重複“抄襲”,對此感興趣的,可以百度一下,深入了解。除了叫“癢癢樹”,紫薇還有一個名字叫猴刺脫,由于樹身光滑,猴子也爬不上去,故得此名。

中國是紫薇原産地之一。我國有1000多年栽培紫薇的曆史。因紫薇花開耐久,長達三五個月,而且紫、紅、白等色彩爛漫,是以一直受到人們青睐。紫薇樹是長壽樹,樹齡可達千年以上。也有花工将紫薇作為盆景栽植,枝幹盤曲,樹身鼓凸如股肱,花容妩媚,蒼勁中兼含秀麗。紫薇是保護環境的花卉,對二氧化硫、氟化氫等有毒物質和有害氣體有較強的吸收能力和抵抗力。

花木文化瑣談之79:花有百日紅——“花中壽星”紫薇

史載:唐朝就有一個很奇特的地方,中書省改為紫薇省,中書令改為紫薇令。除了牡丹深受大唐朝野的歡迎,紫薇也是,紫薇在大唐屬于名副其實的待遇極高的“官樣花”。實際上紫薇與紫微有所不同,後者常指帝王居處。唐朝詩人杜牧當過中書舍人,是以被稱為“杜紫微”。白居易也曾做過中書舍人,愛種植紫薇。後來宋朝大詩人陸遊說:“鐘鼓樓前官樣花,誰令流落到天涯。”

紫薇花還有一個雅緻的别名叫做“滿堂紅”。為什麼人們喜歡在堂前種植紫薇呢?就是取其吉祥、喜慶之意。因為紫薇象征官職,古代文人沒有不求功名的,那一簇簇、一組組簇列的花序,在熠熠陽光的照耀下,映紅滿堂,給人心情粲然一喜一亮之感。宋代詩人王十朋詩雲:“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自慚終日對,不是紫薇郎。”這首詩寫的是夏日盛開的紫薇花,紅顔滿堂,可是詩人慚愧終日面對紫薇花,卻沒有當上紫薇郎。表達了古代文人熱衷于功名卻苦于無法實作的苦悶。這裡,紫薇成了托物言志的載體,借物抒懷的平台。(江蘇花木文化研究根華供稿,東部戰區創作室吳國平和中國刑警學院董傑供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