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2019年《哥斯拉2:怪獸之王》上映,哥斯拉大戰王者基多拉,視覺效果确實夠震撼,然而,核心呢?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不禁讓人想起4年前庵野秀明執導的《新哥斯拉》,更從某些角度來剖析這部被忽視的佳作!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依舊是熟悉的音樂,依舊是熟悉的東京,但來的卻不是熟悉的使徒,而是新·哥斯拉。

與其說《新·哥斯拉》成功,不如說《新·哥斯拉》是個傳奇:東寶時隔13年的重新開機之作,庵野秀明首次跨界指導真人大制作,樋口真嗣聯合執導。在整個2016年,這隻略顯呆萌的怪獸在日本狂攬80億日元票房,問鼎日影年度真人電影票房冠軍;票房口碑雙豐收,2017年年初更是一舉橫掃日本奧斯卡。

畢竟有庵野秀明的大名,是以自《新·哥斯拉》開拍始,對這部作品的關注就沒有停歇過。無二君想到了《新·哥斯拉》會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還是萬萬沒想到:一個浸淫動畫世界幾十年的導演,居然拍出了一部如此優秀的真人(怪獸)電影!看來能拍出EVA的男人果然是海水不可鬥量,考慮到動畫電影和真人電影之間巨大的調性,庵野秀明居然可以以小白姿态完勝,這樣的驚喜實在是讓人猝不及防,堪稱一掃《新·福音戰士劇場版:Q》口碑失利的陰霾。一部《新·哥斯拉》,不僅成就了東寶在2016年的霸業,同時也再度讓無數人對來年的《新世紀福音戰士劇場版:|▎》(請不要問我這符号到底是啥)燃起了巨大的興趣。

<h2 class="md-end-block md-heading">不想拍真人電影的動畫監督不是個好聲優</h2>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2013年,宮崎駿大師出人意料的宣布庵野秀明擔任《起風了》主角聲優,也就是間接宣告了自己心目中接班人的“适格者”。随後,将由庵野秀明指導的《風之谷2》企劃案也赫然出現在各大電影網站,當時着實引起了一陣騷動。作為回應,庵野秀明則通過在當年暑期檔動畫大作《新·福音戰士劇場版:Q》貼片播出特攝片《巨神兵降臨東京》(樋口真嗣執導)。說實話,知道《新·哥斯拉》開拍之前,無二君一直認為《巨神兵降臨東京》是庵野對大師的回敬和對拍攝《風之谷2》的回應。但現在看來,拍攝《巨神兵降臨東京》恐怕還有更現實的目的:為《新·哥斯拉》做準備。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但即使有《巨神兵降臨東京》的鋪墊,《新·哥斯拉》還是來的有些突然。《EVA:Q》留下的大坑要填,《風之谷2》更是萬衆期待,庵野自己還在籌劃《EVA》真人版,如此緊湊的計劃中居然突然加入了《新·哥斯拉》這部投資巨大的真人企劃,庵野的确一如其“痞子”之名,絕不按常理出牌。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我們并不知道當時庵野秀明是否已經開始盤算開拍《新·哥斯拉》,但樋口真嗣執導、庵野秀明編劇的《巨神兵降臨東京》确乎為今日的《新·哥斯拉》打下了拍攝的基礎。

《新·哥斯拉》的另一位導演是樋口真嗣,早年和庵野秀明一同制作《藍寶石之迷》,随後邁進真人電影導演行列,這樣的履曆決定了幾乎沒有人比樋口真嗣更加适合與庵野秀明搭檔。

如果說是預算吃緊讓《巨神兵降臨東京》的成色略顯不足,那麼在預算充足的《新·哥斯拉》中,特攝與特效的結合則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特攝給人帶來的上世紀昭和怪獸片的陳舊既視感恰好點燃了觀衆懷舊的腎上腺素,特效的水準雖然不算驚豔,但和特攝的巧妙結合營造出了不輸于美國特效大片的既視感。兩位“動漫”色彩濃重的監督居然能夠将特攝與特效的互相權重把握的如此恰到好處,實在讓無二君大吃一驚。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在無二君看來,《新·哥斯拉》整部電影給我帶來的最大感受是“成熟”+“細節”:攝影、運鏡、剪輯、節奏控制、細節安排都是如此的成熟,節奏毫不拖泥帶水,巨量的細節在迅速的切換中依然保持着澎湃的節奏感。即便《巨神兵降臨東京》讓樋口真嗣已經提前嘗了鮮,即便類似的節奏感庵野秀明再《新世紀福音戰士》中已經輕車熟路,但這種程度的成熟還是有點讓人難以置信,畢竟真人電影的掌控需要的更多的是合力,而不是監督個人的腦洞。

的确,庵野秀明創作的劇本确實有明顯的EVA的影子,但這個劇本在人物塑造、台詞串聯等方面的風格也與EVA有着明顯的差距,不得不說,這個劇本實在是太有料了,怪獸混搭現實政治的題材為劇本提供了巨大的深度,一個極具縱深感的世界觀為影像化提供了豐富的想象空間。玩兒跨界能玩兒到這種地步,無二君表示拜服!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盡管2016年年底宮大師低調的宣布自己又雙叒叕複出江湖,但庵野秀明執導《風之谷2》的計劃似乎并沒有發生變化,嚴苛甚至是挑剔的宮大師能夠願意把自己創作十餘年的漫畫巨作《風之谷》的續作改編權交給庵野秀明,無論如何都是一種至高的肯定。動畫監督、編劇、真人電影監督、聲優,甚至是演員,庵野秀明的所能勝任的工作之多、調性之大着實讓人折服。結論就是:這個世界上就是有天才,比如庵野秀明。

談《新·哥斯拉》就不能不談《新世紀福音戰士》,至少在形式上來說,前者是後者的繼承和發揚,但絕對不是簡單的複制。

在形式上,兩部作品确實是太像了,以至于看完《新·哥斯拉》,無二君的一位損友在第一時間就吟誦起了那段著名的廣告:還是原來的配方,還是熟悉的味道,全球粉絲衆多的《新世紀福音戰士》改名《新·哥斯拉》!

好吧,無二君必須承認,至少從表面上看,《新·哥斯拉》簡直就是《新世紀福音戰士》的翻版,看開場的時候我差點開始期待初号機大戰哥斯拉的橋段。

<h2 class="md-end-block md-heading">怪獸(使徒)來襲and哥斯拉來襲</h2>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如果非要用一句話來概括庵野秀明版《新·哥斯拉》是如何繼承《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我想應該是:怪獸(使徒)來襲。使徒來襲,是《新世紀福音戰士》中著名的經典橋段,同時也指鹭巢詩朗為此創作的經典配樂。在《新世紀福音戰士》中,每一次使徒出現,都會有鹭巢詩朗無比經典的鼓點與它相伴而行,與他們同時存在的還有NERV那亮起的紅色投影、NERV職員們一波又一波聽不懂的嘴炮和碇元堂千年不變的風騷坐姿。

很多人說,EVA裡他們最喜歡eva和使徒的各種大戰,但相比之下,無二君卻更加喜歡“使徒來襲”,每一次使徒來襲,節奏感都在伶俐的畫面切換和音樂的烘托下快速升溫,也讓每一次eva的出現都不至于冷場。很多人享受高潮的快感,但無二君卻更享受高潮到來前的蓄力(此處不污)。

武斷點說,《新·哥斯拉》的三段式節奏感幾乎就是“使徒來襲”的橋段的放大版和更新版,以下為證明過程:

使徒 = 哥斯拉(自帶暴走功能)

喋喋不休的NERV技術員 = 喋喋不休的内閣官員+以市川石日子演的那個環境省女官員為代表的更加喋喋不休的“矢口”小組成員

各種沒有什麼卵用但一定要浪費炮彈的正常武器部隊 = 各種沒有什麼卵用但一定要浪費炮彈的自衛隊 + 自以為有用但最終也沒有什麼卵用的美軍

鹭巣詩郎的配樂 = 更新版鹭巣詩郎的配樂(鹭巣詩郎根本用的就是同一段旋律好不好!)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我喜歡把《藍寶石之謎》”的音樂用到EVA裡,把EVA的音樂用到《新·哥斯拉》裡……)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市川實日子演出的這個語速超快、不苟言笑的環保部“冷門”官員氣場強大,簡直搶了不少女主角石原的戲!嗯,不苟言笑,無二君已經開始腦補淩波麗了……)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至于竹野内豐飾演的内閣官房長官,額,碇元堂和加持良治,到底誰該對号入座?)

更大的投資給了更大的舞台,庵野秀明借此在《新·哥斯拉》裡把由自己開創的模式玩兒到了新高度。是以,偷師自己的點子不算偷……但無二君同時也必須表示,盡管外在相似,但核心層面的《新·哥斯拉》其實是和《新世紀福音戰士》完全不相同的電影。相比《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宏偉的世界觀和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新·哥斯拉》則要現實的多,它更加寫實、更加細節化、對現實的諷喻也更加接地氣。更重要的是,《新·哥斯拉》對國家機器所做的深刻的政治批判則讓它徹底脫離《新世紀福音戰士》的模式,成為另一個次元的存在。

在無二君看來,“政治訴求”才是《新·哥斯拉》的靈魂。對于政治議題的大膽探讨,是《新·哥斯拉》能夠折桂日本奧斯卡的最重要原因。

———分割線———

在無二君看來,“政治訴求”是《新·哥斯拉》的靈魂。對現實政治議題的大膽探讨,是《新·哥斯拉》最大的價值所在,也是《新·哥斯拉》能夠折桂日本奧斯卡的最重要原因。

但凡敢于深入涉及政治因素的電影無二君都會高看一分,畢竟講政治是個相當冒險的訴求,陰謀詭谲的政治世界注定線索紛繁複雜,絕非一般的制作班底可以駕馭。日本動漫界向來不缺少深刻的政治寓言,押井守的兩部《機動警察》劇場版、沖浦啟之1999年的《人狼》都是都是達到相當深度的政治題材作品,這些作品對于政治局勢的刻畫、對人心叵測的細緻描繪甚至大大超越了同類别的真人電影。想要說透《新·哥斯拉》的政治訴求,就不能不提押井守著名的《機動警察劇場版1:東京毀滅戰》與《機動警察劇場版2:和平保衛戰》,這兩部作品對于《新·哥斯拉》的實在影響是太大,無二君不能無視。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猶記當年《機動警察:東京毀滅戰》,“剃刀”後藤與總警司的博弈,後藤巧妙的避重就輕、顧左右而言他、隔山打牛,讓總警司預設了他拆除“方舟”的大膽計劃:

“那麼我還有一個問題:隻要有台風做擋箭牌的話,我想那就沒有所謂的責任問題了,畢竟都是台風造成的嘛。”——後藤

“當然了,隻要是天災那也就沒有辦法了。”——總警司

“後藤警部輔,現在傳回原機關。”——後藤

這段對話給無二君留下了相當深刻的印象,聰明人的對決真是表面波瀾不驚實則狂砂走石,也讓無二君從此成為編劇伊藤和典的粉絲。在無二君看來,政治題材的難度很大方面在于背景,在于台詞之外的潛台詞,想要拍好整政治題材的作品,這些潛在的背景線索就必須建構起來,隻有這樣才能讓角色和台詞站得住腳。還是再舉一個《機動警察:東京毀滅戰》的例子:

“那位後藤先生,到底是什麼角色?”——松井小跟班

“剃刀後藤,是總部有名的壞分子。”——松井孝弘

“那種厲害角色為什麼會蹲在海浦新生地呢?”——松井小跟班

“是以說,鋒利過頭了嘛。”——松井孝弘

四句台詞,勾勒出了後藤的背景,也為之後後藤在警察總部和總警司的博弈打下了基礎。這TMD就叫絕!!

令無二君感到相當振奮的是,庵野秀明做到了,而且完成的相當漂亮!讓我們來簡單的舉個例子,請不要忽略電影中這個沉穩的男人:電影一再暗示,這個沉穩的角色是整個政治變革的幕後推手,在無二君眼裡是整部電影中塑造最成功的角色。無二君認為,雖然哥斯拉的登陸不是他的計劃,但哥斯拉登陸後日本政府的重新洗牌則極有可能是這位内閣官房長官的劇本: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與美國代表的對接原本應該是内閣官房長官的責任,但他把這個責任交給了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少壯官員矢口,他心裡清楚:矢口是可以帶來變革的人。

怪獸、國家機器、核子恐懼、日美同盟、政治變革,這些看似很難同時出現的元素居然在《新·哥斯拉》中被和諧的調合在一起,彼此産生了頗有點味道的化學反應,這方面,必須給庵野的劇本怒點100個贊!最後的效果雖不及《機動警察:和平保衛戰》般深邃,但也達到了“耳目一新”、“引人深思”的地步。是以,請永遠不要低估任何一位日本動漫大師的創造力,看似膚淺的題材,其實完全可以變得非常深刻。

<h2 class="md-end-block md-heading">核子“怪獸</h2>

在庵野煞費苦心織就的劇本裡,哥斯拉是一隻自帶輻射的怪獸,但也是一個幾乎無公害的綠色核能反應堆。哥斯拉的到來既帶來了物質上的巨大破壞,但也為未來的清潔能源帶來了無盡的可能。這種沖突的設定影射了人類在面對核能時的兩種狀态:核能可以成為造福人類的能源,當然也可以成為恐怖的殺人兵器。而最後日美在處理哥斯拉的方式上的分歧也似乎在揭示:核技術這把雙刃劍的利弊與否的重點不在于核能本身,而在于這把劍的執劍人。

當然,這隻怪獸的意義遠非如此簡單,更重要的是,它成為了一劑猛藥,一劑針對幾十年日本政局沉疴痼疾的猛藥。哥斯拉打碎了日本社會表面的平靜,讓這個民族不得不直面内心最深處的恐懼。就這一點而言,本片和《機動警察:和平保衛戰》何其相似。

在《機動警察:和平保衛戰》裡,柘植行人僅用一枚誘飛彈就扯掉了日本戰後幾十年賴以維系“和平假象”的遮羞布:一時間分屬不同陣營的國家暴力機關——自衛隊和警察——在這枚誘飛彈的“誘導”下開始了一出争奪政治權權力的鬧劇,而隐藏在自衛隊内部的所謂“皇族派”趁機将整個國家推向了分裂和失控的邊緣,他們的野心正中了柘植的下懷,“虛假的”和平在無休止的鬧劇中露出了它本來的面目…………

對于柘植行人的計劃,後藤有一句經典的台詞:

“如果柘植這個男人是這次事件的主謀,那麼他就是一個很厲害的戰略家,隻利用一枚飛彈就可以制造出這麼多狀況,而且情況還在日漸惡化當中。”

《新·哥斯拉》于此恰有異曲同工之妙,我們也可以如此評價牧悟郎元教授:教授也是一位戰略家,他用一個具有兩面性的核子怪獸——哥斯拉——考驗了日本的國家機器。他用這個怪獸給了這個民族重新選擇的機會,要麼走向光明的未來,要麼滑進無底的深淵……教授看透了日美關系的本質,日本是一個美國可以随時放棄的棋子,日本想要保全自己,就必須學會團結、學會高效、學會戰勝自己内心的恐懼。

<h2 class="md-end-block md-heading">國家機器</h2>

無二君在前面說,《新·哥斯拉》給無二君的最大印象之一就是:細節化。而這種細節化,着重的展現在對于整套國家機器的描寫。

電影中的日本政治中樞雖有一定程度的誇張,但還是盡量做到了客觀真實的展現政治決策的全貌。

不知是不是我腦洞太大,“開會-換辦公室-再換辦公室開會”的内閣班子簡直就是日本大地震時菅直人内閣的縮影:實心辦事,效率有限。當然,諷刺也是相當辛辣:台面上的都是草包,被排擠的反而是人才。這既是人的悲劇,更是制度的悲劇。幾十年的逡巡不前,已經快要消磨掉這個國家政治家的銳氣了。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這裡就不得不提石原裡美飾演的美國總統特使了。庵野秀明巧妙的偷換概念,表面上這個一個日裔美國人,被美國總統派來幹預哥斯拉事件也沒有什麼不妥;但内在的暗示在于:同樣是日本人,在兩種文化和政治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政治家是如此的不同,石原裡美幹練、高效的形象和日本内閣中的一片老态龍鐘和迂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但不管怎樣,《新·哥斯拉》都表現出了一個國家機器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竭盡全力、絞盡腦汁拯救生命、對抗災難的形象。這部電影中的台詞如連珠炮一般迅猛密集,說明了這台國家機器正在高速運轉,不管國家機器的決定是否正确,但政治考量的複雜和政治家的謹慎作風在影片中樹立起了嚴肅的形象。一言以蔽之,保守并不等同于所謂的“國家機器無能論”。這部影片接地氣的描寫方式雖然不至于達到“洗白”的程度,但卻也讓人耳目一新。

說句題外話,這幾年,南韓電影人在黑自己的國家機器的道路上已經要上天了……比如《釜山行》《熔爐》《隧道》《阿修羅》《局内人》等等。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那麼,國家機器是否真的如此無能?至少在庵野秀明看來,國家機器即使無能,也不是向某些南韓電影人所描述的那樣愚蠢,在不考慮制度的因素的情況下就随意批判國家機器,無異于暴露自己的智商。

當然,在電影中批判現實無可否非,但是把黑政府當成賺票房的手段,甚至開始比賽誰黑的更奇葩,這就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了。披着批判社會現實的外衣,做着賺票房的生意,我對最近兩年的南韓電影産生了相當程度的失望。無二君并不否認很多涉及南韓政府的南韓電影拍的都相當不錯,但是,有些作品(我就不點名了,省得惹衆怒),你們黑政府黑的實在是太多了,你們都快成為科幻片了,你們就算是想黑,能不能多搜集點資料、多弄點接地氣的東西?

對不起,可能有不少人不同意,但無二君還是想說:一個國家的電影作品天天動不動就黑政府,對不起,我認為這是一種社會性的病态心理。

<h2 class="md-end-block md-heading">心中的怪獸</h2>

哥斯拉的到來,讓這個民族不得不直面心中的恐懼。在庵野秀明看來,這份來自内心的恐懼,可能比現實中的怪獸更加棘手。

如王陽明所說: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在庵野的眼裡,真正的怪獸,不僅僅是面前可以觀察到、攻擊到、并最終冷凍的生物體,更是半個多世紀來日本對核子的心理恐懼,以及由于這種恐懼所帶來的整個社會的“瞻前顧後”和政治上的“畏縮不前”。恐懼可以讓一個社會永遠遠離戰争,但也可能阻礙顯而易見的進步之路。經過粉飾的太平固然掩蓋了心中的恐懼,但卻也帶來了嚴重的後果:保守、老人當道與逡巡不前。

《新·哥斯拉》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一個表面上的怪獸電影,但實際上卻是在訴說推政治革新——讓政治重新洗牌,讓“積極作為”取代“逡巡不前”,成為這個曾經銳意開拓的民族的政治主旋律。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哥斯拉所象征的其實是日本人内心對于核武的恐懼,用恐懼去壓抑恐懼隻會帶來更加嚴重的後果(一如影片中美國人企圖用核彈“終結”哥斯拉的做法),而真正的面對恐懼、思考應對之策,甚至是擁抱恐懼,才能真正走出恐懼(這就是所謂的失口計劃的精髓)。

核彈也罷,核技術也罷,日本這個島國對于核的副作用恐怕最有發言權。兩顆核彈、一次嚴重的核洩漏,核令人恐懼的負作用就像影片中橫行無忌的哥斯拉,它所帶來的物質的破壞讓人觸目驚心。人類的作繭自縛,人類被核所捆綁的恐懼,都在《新·哥斯拉》的最後一個鏡頭中表現得淋漓盡緻:作死還是救贖,往往就在一線之間。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

最後,借用《驚動警察:和平保衛戰》中最後的一句台詞來訴說《新·哥斯拉》吧:

“能不能問一下,你既然引起了這麼大的事件,為什麼不自裁呢?”——松井孝弘

“也許是因為想再多看一些吧……”——柘植行人

“你想看什麼?”——松井孝弘

“這個城市的未來。”——柘植行人

這才是怪獸電影應該有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