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柯達,從膠卷走向靈藥?| 思客問答

作者:春河月亮
柯達,從膠卷走向靈藥?| 思客問答

幾度瀕臨破産的柯達公司,終于等來了自己的“好運氣”。

近日,柯達公司通過《國防生産法案》獲得美國政府7.65億美元貸款,這筆貸款将用于創立柯達制藥,幫助柯達轉型制藥行業。

柯達,從膠卷走向靈藥?| 思客問答

上周,柯達股價騰空而起。圖檔來源:美股納斯達克行情截圖。

受上述消息影響,柯達股價在上周交易日内連漲1480%,市值暴增13.6億美元。

1

柯達“抱大腿”?

根據美國政府與柯達公司達成的合作意向,這筆7.65億美元的貸款,将主要用于生産仿制藥的“起始材料”和“活性藥物成分”。

“活性藥成分”又稱“原料藥”,是由化學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術所制成的物質。原料藥無法直接服用,還需經過添加輔料、加工等步驟才能制成可直接使用的藥物。

柯達,從膠卷走向靈藥?| 思客問答

圖為柯達公司與美國國際發展金融公司(DFC)簽約現場。圖檔來源:DFC官網

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出于節省成本的考慮,把原料藥的生産逐漸轉移到海外。此後,美國的醫藥投資重點都在尖端創新藥領域,更加基礎的原料藥則大量依賴進口。

這一點不難了解,從市場層面來看,原料藥不是高科技産業,随着時間的推移将越來越難以受到重視。而按照全球化的邏輯,發達國家向來專注于高附加值的制造業,是以更樂意通過研發創新藥,占領技術制高點并擷取更高利潤。

不過自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暴發以來,美國政府開始尋求擺脫對外國藥品生産鍊的依賴,鼓勵美國企業在本土生産藥品和原料。

柯達,從膠卷走向靈藥?| 思客問答

對此,美國白宮貿易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認為,“如果說我們從疫情中學到了什麼,那就是美國人對外國生産的關鍵藥品的依賴已經達到極為危險的程度。”

是以,美國政府貸款給柯達生産原料藥,主要是想降低藥品生産的對外依賴,重新掌控藥品供應鍊。這本身是一個國家戰略,而非完全的市場因素。

而柯達這次則是抱上了美國政府的大腿,肩負起“把制造業帶回美國”的重任。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這更是一次柯達“鹹魚翻身”的曆史機遇。

2

做膠卷的也能做藥?

這不是柯達第一次進軍醫療領域。

據《芝加哥論壇報》報道,1988年,柯達曾以51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藥企斯特林。斯特林是一家美國藥企,主要經營診斷顯像劑、激素産品和心血管産品。

柯達,從膠卷走向靈藥?| 思客問答

然而藥物研發并不是一個容易搞定的領域。短短6年後,柯達就以折半的價格出售了這部分業務,給這次收購劃上了災難性的句号。

柯達與醫療有關的另一項業務是醫療成像,但這部分業務同樣因為連年虧損,在2007年被分拆出售。

盡管前面幾次“跨界嘗試”戰績不佳,但在柯達首席執行官吉姆·康坦紮(Jim Continenza)看來,柯達在化學和先進材料領域100多年的積累及基礎架構讓該公司具備快速啟動并運作制藥業務的能力。

柯達,從膠卷走向靈藥?| 思客問答

這樣的說法不無道理。柯達昔日最大競争對手日本富士在醫療領域的發展,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柯達轉型制藥領域的可能性。

自1986年起,富士陸續收購了幾家醫學診斷成像公司、生物醫藥公司。據富士2019财年财報顯示,2019年4月1日~2020年3月31日,公司在醫療保健及高性能材料業務上全年營收為93.96億美元,占總營收的44.2%。

況且,柯達這次要做的并不是藥物研發,而是生産仿制藥所需的基礎原料藥。這在難度上已經降了好幾個檔次,原料藥的生産比藥品研發更加容易。

3

為什麼不是經驗豐富的制藥商?

柯達公司能否成功翻身?考慮到柯達先前的失敗經曆,某些投資者對此持悲觀看法。

首先,柯達的财務狀況在過去三年裡一直不佳,而且有惡化的趨勢。2019 年公司的自由現金流為零,今年一季度又虧損嚴重。此外,公司的巨額債務将在 2021 年底到期,公司如何支付這筆債務也是難題。

柯達,從膠卷走向靈藥?| 思客問答

其次,在曆史上,柯達一直是一家管理不善的公司。在親曆柯達收購斯特林的戰略失誤後,分析師Peter Cohan 認為,柯達的根本問題是其數十年的攝影行業主導地位,使公司無法很好地适應技術變化。

最後,相比其他仿制藥制造商如 AMRX 與邁蘭制藥,柯達并沒有豐富的仿制藥生産經驗。是以,許多華爾街分析師質疑美國政府将貸款授予柯達的決定,他們認為把制造業帶回美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什麼擁有豐富經驗和能力的制藥公司沒有獲得貸款?這讓人感到疑惑。

不過,特朗普曾在上周二舉行的晚間記者會上表示,“柯達能夠以既有成本競争力又環保的方式制造原材料。”顯然,扶植柯達這樣一家沒落的制造業巨頭,美國政府不僅在成本上擁有天然的議價優勢,也更符合其對制造業回流美國的一貫宣傳。

看來,柯達能否在制藥領域重塑輝煌,可能還是要取決于美國政府的支援能夠持續多久。

參考資料:

1.《柯達做藥,鹹魚翻身還是回光返照?》,DeepTech深科技,2020年7月30日

2.《柯達觸發熔斷20次!要靠制藥複蘇了?》,南方都市報,2020年7月31日

3.《柯達股價兩天暴漲十多倍,膠卷要複活了?原來是因為……》,經濟日報,2020年7月30日

4.《特朗普為什麼選中了柯達?》,市界,2020年8月2日

5. 《“拯救”美國制藥的任務,特朗普居然要交給柯達》, 虎嗅,2020年7月30日

6. 《兩天股價暴漲5倍!膠卷巨頭柯達徹底轉型,為何選的是制藥業》,澎湃新聞,2020年7月31日

來源:新華網思客

策劃:劉娟

監制:唐心怡

作者:周佳苗

校對:馬宇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