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氣蒸人。
在這漫無止境的八月,小編發現了一部适合“消暑納涼”神劇。
劇中,巨浪浮冰、暴風利雪、漫漫寒夜迎面襲來。

而最讓人脊背發涼的,其實是掩蓋在遼闊蒼茫雪域下那殘暴腥血的幽暗人性。
小編邀請大家,一起深入這廣袤無垠的極寒之境——《北海鲸夢》。
這部劇改編自伊恩·麥奎爾所著同名獲獎小說。
小說情節環環相扣,動人心弦。
它曾入選過《紐約時報》年度十大好書,《衛報》年度好書。
被譽為“媲美《白鲸記》《黑暗之心》《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16年,BBC Two與AMC電視台注意到《北海鲸夢》影視化改編的潛質,遂決定開發。
耗時3年,科林·法瑞爾(《狙擊電話亭》《問塵情緣》)宣布加盟。
傑克·奧康奈爾(《皮囊》)随後加入,兩大主角遂敲定。
而導演安德魯·海格,也屬于電影節導演。
他的作品《賽馬皮特》曾入圍過金獅、金熊。
詩意細膩,他擅長捕捉日常生活中有力量感的片刻。
全劇分為3集1小時+1集90分鐘的體量,最适合這樣的導演駕馭發揮。
細膩不至于蒼白幹癟,有力量的片刻也可以有叙事節奏地設定。
不過在故事開始前,我們還得先講一下故事的社會背景——
在18、19世紀的歐美,捕鲸業曾是整個社會支撐性的存在。
鲸可以在極寒地帶生存,倚仗的就是滿身的肥膘。
鲸脂在當時的用途十分廣泛,小到鲸須,大到鲸骨,鲸身上幾乎沒有一處浪費。
不僅可以制作照明用的蠟燭,還可以用于合成炸藥。
18世紀一直到19世紀初期,人類對鲸進行了瘋狂的獵捕。
在1850年左右,捕鲸業甚至成為了美國第五大産業。
這也造成了19世紀中後期鲸魚數量驟減,促使人們尋找新的燃料。
19世紀末期,鲸脂和石油新舊交替,捕鲸業迅速式微。
由于過度捕撈,鲸的數量銳減,捕鲸船隻能北上深入北極海域才能找到鲸的蹤迹。
與此同時,使用蒸汽機作為動力的輪船開始流行,傳統的捕鲸船已經到了被淘汰的邊緣。
《北海鲸夢》的故事就發生在一艘開往極寒苦地的捕鲸船志願者号上——
那一年是1859年。
故事的男主帕特裡克·薩姆納(傑克·奧康奈爾 飾 )是一名随船醫生。
負責全體船員的身心健康。
他曾經是一名軍醫,參加過英國在印度的殖民戰争。
有着血迹斑斑的過去和不堪回首的回憶,
不僅瘸了一條腿,還鴉片酊成瘾。
好在去世的叔叔給他留了一筆遺産和一個農場。
但必須要到一年半之後才能拿到錢。
為了謀生,他選擇了跟志願者号一起去冒險......
然而,讓他始料未及的是,此番出海捕鲸竟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死亡之旅。
每前進一海裡,就離着地獄更進一步……
船上的每個人各懷鬼胎,算計着利用他人屍體撈上一筆财富。
船長布朗利,精緻利己,老謀深算。
表面宣傳出海捕鲸,實則準備制造沉船事故,
船員死得越多,他掙錢越多。
因為他提前買了保險,船員出事,他穩賺不賠。
魚叉手德克斯(科林·法瑞爾 飾),性情暴躁。
隻要是捕鲸,總是他搶着用魚叉戳開鲸魚的心髒。
因為那一束沖天的血柱就是他的高潮源泉......
他的胡須衣着永遠肮髒,眼裡總是閃爍着病态的光芒。
因為喝酒總欠賬,酒保拒絕給他酒。
有路人善意地給他請他喝酒,他喝了一杯還不夠,還想再要一杯。
路人不再理他,而德克斯就懷恨在心。
在小巷裡殺人奪财,逃回船上第二天就出海遠行,銷聲匿迹。
完全沒有道德底線。
這個船上每個人都有秘密。
在甲闆上捕魚,在甲闆下密謀,等待時機的到來。
然而一樁奸殺案,加速了時機——
在一次診療中,醫生吃驚地發現。
一個瘦弱的船童被人侵犯了,還患上了性病。
層層盤問下,船童還沒說出是誰幹的,就被掐死了。
為了平息船上的流言,船長假模假樣開始調查,确定了嫌疑人。
但還沒等調查清楚,船長意外身亡。
志願者号沉沒,船員們四散漂流,開始了一場兇險的極寒旅程。
更要命的是,那個兇殘的殺人兇手就在他們身邊。
随時都可能再次殺人......
僥幸生存的船員與虎視眈眈的兇手,共同生活在無人的寒冷冰原。
饑寒交迫,絕望籠罩,文明喪失,野蠻崛起。
船員與兇手之間的博弈,真正開始……
至于故事的結局如何?小編在這裡就不多劇透了~
這是一部非常「硬核」的改編劇,目前豆瓣評分 8.5。
一共五集,一集在一小時左右。
劇情不僅跌宕起伏,尺度也非常大。
尤其是開局那段捕獵鏡頭,很容易讓人産生生理不适。
雖然暴力血腥鏡頭不多,但它對人性的解剖,深不見底.....
這艘捕鲸船就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小型社會。
船員都是帶着命案或者秘密來到船上,幾乎沒有法律限制。
長期因為生活在船上,生活單調乏味,而且身處封閉環境。
船員很容易産生焦躁和沖動情緒。
這艘船長期漂流在公海上,離文明社會越遠,就越缺少法律和道德的束縛。
暴風利雪、漫漫寒夜迎面襲來,在這個善惡無界的法外之地,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
最讓人脊背發涼的,是掩蓋在蒼茫雪域下那殘暴腥血的幽暗人性即将被徹底釋放,吞噬萬物。
《北海鲸夢》觀感上佳,還特别涼爽,推薦大家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