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老年人遇上服務機器人

【記者手記】

光明日報記者靳昊

水煮牛肉、泡椒鳳爪、香酥花生米、蒜蓉開背蝦……看着滿滿一桌菜,85歲的饒大爺豎起大拇指:“這機器人能做這麼多道菜,不簡單!”

連日來,服貿會服務機器人展區裡一直人頭攢動。而饒大爺面前這台會做菜的機器人,更是成為展館裡的“網紅”,圍觀的人一波又一波,尤以老年人居多。“我和老伴兒今年都80多歲了,家裡現在正需要人幫忙做飯。”這台烹饪機器人,正好符合饒大爺的需求。

服貿會上,一款中醫AI機器人為觀衆把脈。新華社發

饒大爺連忙打聽價格。“最小的8000多塊,爐竈大的地方就能放得下,會做3000多道菜。”聽着從業人員的介紹,饒大爺不住點頭,又接着詢問機器人該怎麼操作,還有哪些功能。臨走時,擔心忘記,饒大爺還把價格寫在了一張紙片上。

機器人,通常受年輕人的青睐。但記者在服貿會現場發現,很多老年人也對機器人情有獨鐘,尤其是那些可以提供居家、康養等功能的服務機器人。

綜合展區裡,一台咖啡機器人前排起長長的隊伍,其中不乏很多老年朋友。參觀者隻要掃碼挑選自己想要的咖啡種類、拉花圖案,便可以在90秒内享受到一杯高品質的咖啡。

記者發現,排在最前面的黃鳳英阿姨,選了一杯帶有天鵝拉花的咖啡。“這機器人真不賴,咖啡比店裡做得還好喝。”她邊喝咖啡邊稱贊。

礦泉水瓶、易拉罐、紙杯……隻見一台機器人用雙臂靈巧地抓取傳送帶上的垃圾,熟練地丢進不同的垃圾桶。這是一款垃圾分類機器人。許多老年人常常記不住垃圾分類的規則,這款機器人可以讓他們的困擾迎刃而解。

不遠處的展位裡,同樣圍着很多老年人。原來,他們面前是一款智能初篩機器人,它的檢測範圍涵蓋中醫、精神心理和健康營養3個領域,支援遠端問診功能。體驗者隻要把雙手放在指定區域,根據提示做出伸出舌頭、深呼吸等指令動作,一分鐘左右,就可獲得一份包括骨密度、脈搏、血壓等在内的初檢報告。

“就像個家庭醫生一樣。”便捷新奇的裝置,吸引了很多老年人上前體驗。

在服務機器人展區,一個真人大小的玩具熊緩慢地“淩空”移動步伐。這款有源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是專門為腦損傷、脊髓損傷、偏癱和截癱患者研發的下肢康複助力裝置。随着老齡化程度日益加深,該公司還為下肢肌力衰退的老人研發了無源下肢外骨骼機器人。據介紹,這款外骨骼機器人隻有2.7公斤,爬個坡、上個樓梯可以幫助擡腿,能讓老人輕松不少。

“服務機器人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服務機器人的應用将不斷改善人們的生活品質,一旦服務機器人像其他機電産品一樣被人們所接受,走進千家萬戶,其市場将不可限量。”走出展區,“機器人之父”、曾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的約瑟夫·恩格爾伯格的話就寫在訓示牌上。

會打乒乓球、可以送外賣、能做骨科手術……展會現場一個個“神通廣大”的服務機器人,驗證了“機器人之父”對服務機器人廣闊市場前景的判斷。

在服務貿易裡,老年人不應被落下;事實上,他們也沒有被落下。

(光明日報北京9月8日電)

《光明日報》( 2020年09月09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