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戴着口罩拿着話筒的阿拉斯加,片片。
最近怎麼繞也繞不開的一個話題,還是疫情。
不僅全中國上下都在為物資奔走,為一線捐款,鄰居們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給予幫助。
各個國家的捐獻風格也相當有地域特色,俄羅斯粗曠,南韓友善。
日本更是憑借文化優勢,以中國古詩頻頻上熱搜,成了幾個捐款國家中的“流量擔當”。
一句“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盡顯友誼地久天長的精髓。

一句“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又給我們帶來一絲共患難的慰藉。
看到這些有溫度的詩句,讓我也心生一個念頭,就是疫情結束之後,也許可以去日本看看,看看日本的雲雨和風月。
但眼下隻能宅在家裡怎麼辦呢,就讓我們一起看一部電影,在京都短暫的做個夢吧。
《在京都小住》講述了剛剛從東京辭職的女孩佳奈,來到京都,邊照顧受傷的舅公,邊散心的故事。
佳奈在這裡領略了京都的風土人情,感受了舅公那一輩人處世的哲學。
她放下都市的浮躁,逐漸融入京都平和的生活,也重新找回了自我。
故事開始,佳奈來到京都本是想照顧舅公,可舅公隻是小拇指受傷,反倒覺得他們城裡人太小題大做。
但來都來了,佳奈還是選擇留宿在舅公年代感十足的宅院裡,反正回去也沒工作,不如享受一下難得的“鹹魚”生活。
但想要當“鹹魚”也得付出勞動,舅公給佳奈的第一個任務,就是買菜。
大家可别小看在京都買菜,這學問可大了。
你以為去個超市就能一下子解決,但舅公是個有品味的老男人,每一樣食材,都需要佳奈去特定的店裡購買。
先是有一家有百年曆史的老店,專賣烤的滋滋流油的鳗魚,香的不得了,切好了就能直接吃;
然後是金燦燦軟乎乎的油豆腐,這個純手工制作巨無霸版本的油豆腐,隻有京都才有;
最後是現買現做的七味粉,這個難度該怎麼形容呢,會做飯的人肯定懂,這就跟現場制作十三香一個難度;
最近對我們來說,僅僅是出門都成了奢侈,更别說像佳奈一樣,騎着自行車穿梭在京都的大街小巷,搜尋傳統的美食。
隻是看着這些簡單的食材,我就有點熱淚盈眶,不騙大家,我覺得我流淚很可能是饞的。
如果有機會去京都,先來一頓簡單的家常便飯,肯定會讓腸胃和心情都愉快起來。
來到京都的第二天,佳奈在咱們小時候都聽過的那種,“回收廢品,回收舊家電”的呼喚中醒來。
既遙遠又熟悉的聲音,讓佳奈對京都的感覺更親切了一些。
今天舅公給佳奈安排的任務是去打做飯用的水,以及買一些咖啡豆,原來舅公是個講究人,從不用自來水煮飯。
舅公告訴佳奈,京都又稱水都,有很多不同的河水溪流,但最好的水都在寺廟的地下。
而除了寺廟之外,京都的各個角落裡,也都藏着柔和的井水。
一瓢京都水煮的熱茶,配上傳統的京都點心,就是一頓優雅的傳統下午茶。
一杯茶的時間過後,京都下起淅淅瀝瀝的小雨。
佳奈在雨中穿行,每一個場景都美的仿佛時間可以在此處停滞。
她找到舅公所說的咖啡店,再次聞到了京都帶來的味道,不同的咖啡豆,有的苦澀,有的香甜。
佳奈不知不覺沉浸在咖啡的餘韻之中,讓旁觀的我隔着螢幕,好像也能聞到咖啡的純粹。
好水配好咖啡,舅公一高興,就決定請佳奈下館子。
一家開業于1958年的餐廳,在我看來是相當有年頭,可在京都,沒開到上百年的餐廳都還算年輕。
這家店以西餐為主,别以為京都是個傳統文化濃厚的城市,美食的種類就會拘泥于日料。
中餐、西餐、東南亞菜,不同的菜系都有對應的美味餐廳。
京都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美食地圖,誰都可以在這裡成為道地的美食家。
就這樣到了第三天,舅公又把佳奈安排的明明白白,那就是去京都的古玩店,取回舅公定制的金繕。
舅公還賣了個關子,不告訴佳奈金繕是什麼,非要她去店裡自己探索。
佳奈想順路找找網紅甜品店,再自然不過的要拿手機,可舅公卻在這時候阻止了她。
舅公認為所謂的網紅店大多是商業營銷塑造出的假象,想找到真正喜歡的味道,還是要靠自己的味覺。
聽了舅公的話,佳奈決定跟着感覺走走看,她先來到古玩店,取舅公的東西。
這才知道,所謂的“金繕”不是一件物品,而是指一種日本傳統的修複方法,多指用金或銀來填充損壞的古董。
原來舅公還是個收藏家,這個小碟子,就是五六百年前從北韓流傳過來的寶貝。
在古玩店裡參觀了一圈,佳奈邊感歎文化傳承的奇妙,邊感慨不管做哪一行都要熱愛自己的工作才行。
像修複古董這樣需要時間和耐心的職業,也許需要無數個寂寞的夜晚,才能得到一個滿意的成品。
如果她再找到新工作,也要想辦法去和工作和諧相處,喜歡上工作。
從古玩店出來,佳奈又來到一家舊書店,相信學生時代喜歡上課偷看小說的小夥伴,一定抵擋不了這種誘惑。
這些羅列整齊的畫冊和書籍,好像有一種神奇的魔力。
隻要打開一本,就宛如打開了納尼亞的衣櫃,對角巷的磚牆,能讓我們輕易的進入另一個理想世界。
但是對于忙于奔命的上班族來說,靜下心來看一本書,已經不知道是多久以前的事了。
在書店得到心靈的滿足之後,佳奈終于按舅公所說,自由的找到了喜歡的甜點。
舅公說的沒錯,當我們放下點評軟體,放下網紅的宣傳,憑自己的嗅覺找到的美食,才更加有它的價值。
電影裡佳奈找到了奶油水果蛋糕,要是我,估計會去找火鍋海鮮水煮魚吧。
美食,美景,一個人可以慢下腳步生活的感覺真好。
佳奈在京都的小日子本來挺滋潤,可現實是她還是那個碌碌無為的待業青年。
屢次求職失敗這件事經常讓她心煩意亂。
一想到離開京都,就要再次投入水深火熱的社會生活,佳奈就和所有人一樣,充滿抗拒和不安。
對此,舅公給出了他的人生哲學,雖然不算是多麼值得借鑒的想法,但我覺得很多年輕人,都會從舅公的話中獲得一絲慰藉。
我們的人生既短暫又漫長,一路努力,也一路在尋找終點的方向。
很多人都和佳奈一樣,對工作和學業有着沖突的心情,又想做好又擔心未知的坎坷。
但有時候放輕松一點,也未必不是另一種前進的方式。
我想過來人說的話還是有道理,是以才有“船到橋頭自然直”,“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樣的詩句。
看完《在京都小住》,我似乎也和佳奈一樣,被這座古老的城市短暫的治愈了。
電影中的美食,風景,人與人的相處方式,都讓我非常向往,好希望不帶口罩就能出門的那天快點到來。
到時候,我也能騎着自行車,在某個城市轉轉,找一家合心意的小店,遇見一些友善的陌生人。
最好就直接去京都,帶上幾句好詩,作為回禮。
今天就到這裡。
拜了個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