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國内首座上跨營運高鐵鋼桁梁橋河北廊坊成功轉體

國内首座上跨營運高鐵鋼桁梁橋河北廊坊成功轉體

10月27日淩晨,廊坊市光明道上跨鐵路立交橋主橋轉體成功。 陳童 攝

中新網廊坊10月27日電 (宋敏濤 王洋洋)27日淩晨3時30分許,同時跨越京滬高鐵和京滬鐵路的國内首座上跨營運高鐵鋼桁梁橋——廊坊市區光明道上跨鐵路立交橋成功轉體。這在國内上跨營運高鐵鋼桁梁橋工程建設中尚屬首次,為我國上跨營運高速鐵路工程提供了寶貴經驗。

夜色中,兩幅總重量達30000噸的鋼桁梁橋,在4台500噸千斤頂的牽引下,曆時近2小時,同步逆時針旋轉33.4°和29°,順利合龍。主跨268米的廊坊市光明道上跨鐵路橋實作上跨京滬高鐵、既有京滬鐵路及遠期規劃鐵路。

國内首座上跨營運高鐵鋼桁梁橋河北廊坊成功轉體

10月27日淩晨,廊坊市光明道上跨鐵路立交橋主橋轉體開始前,從業人員對各個部位進行最後的檢查。 陳童 攝

該立交橋項目建設最大的難點是主橋上跨我國最繁忙的高鐵“南北大動脈”——京滬線和京滬鐵路,需同時跨越高鐵廊坊站和廊坊北站站區之間共計11股鐵路軌道,并在兩大鐵路“動脈”上空完成轉體合龍。由于此前無可參照借鑒案例,接受任務以來,中國鐵路北京局、廊坊市政府多次組織專題會議研究完善規劃設計方案,各相關部門積極協調關聯、合力攻堅,確定項目如期啟動和順利推進。

“設計團隊曆經多輪方案比選,數輪行業專家評審,最終選用了主跨豎向剛度大、線形優美、後期維護少,且對鐵路影響最小的上加勁連續鋼桁梁,來完成這次國内首例上跨營運高鐵的橋梁轉體。”中鐵第五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鐵五院)EPC總承包項目總工薛憲政表示,為減少施工對鐵路幹擾,確定高鐵營運安全,設計采取了“先建後轉”工藝。

國内首座上跨營運高鐵鋼桁梁橋河北廊坊成功轉體

10月27日淩晨,廊坊市光明道上跨鐵路立交橋主橋轉體時,從業人員在施工監控控制台實時監控。 陳童 攝

“該工程的工序複雜性、準确性和測控技術難度,都達到了橋梁設計及施工的最高标準,其左右雙向上跨橋體總重達3萬噸,在最繁忙高鐵僅兩小時的‘視窗期’,轉體精度需達到毫米級别。”中國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項目(簡稱中鐵六局)經理趙玉寶表示,轉體前,項目部進行了試轉體,全面檢驗了轉體各項參數精準度,以及梁體結構穩定性。針對梁型特點、施工工藝以及鄰近高鐵施工要求,通過安全品質精細化管控和檢測監控實施跟進,保證了施工品質,為安裝精度上了一把“保險鎖”。

該項目由河北省廊坊市政府投資建設,中鐵五院EPC總承包、中鐵六局承建。項目管理團隊為本項目配套的新型轉體體系與合龍技術、高鐵變形分析、基于BIM技術的全過程智能建造方案等均達到了行業獨創或國際領先水準,更形成了首版上跨營運高鐵鋼桁梁橋設計施工成套技術,将為我國上跨營運高速鐵路工程提供寶貴借鑒。(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