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發 | 微信公衆号:yuchishangjiu,歡迎訂閱。
新片實在是沒啥能入眼的,于是想着找找以前看過的片子刷刷,因為《怪奇物語》,見到久違并還能完美融入80s氛圍裡的薇諾娜,興起翻看她早年的照片,一尋思腦袋裡一閃而過賈爺的《地球之夜》(雖然戲份不多,但薇諾娜的存在實在搶眼),當年真是美得令人驚豔,怎麼樣都掩蓋不住她身上的星光。
二話不說重溫,和最初看完的觀感一樣,有趣!酷拽!随性!窩心!現在基本看不到這種個性十足和想法出挑的小衆獨立片了,味道真是絕了,值得一提的是這片裡格外積極加油添醋的配樂是由賈爺的好基友→著名音樂人湯姆·威茲(Tom Waits,在好幾部賈爺的作品裡能看到他的身影)制作完成。
故事主要圍繞工作在五個不同地點的計程車司機展開,時間從晚上7點多~淩晨5點,說白了,就是五個拼接而成的簡短經曆,司機和乘客間的對手戲,火花四濺,形形色色,個個都不是省油的燈,一個看似沒啥發揮空間、挺局限的構想在賈爺的鏡頭裡靈活玩轉、大放異彩,一份超有新鮮感的職業,匆匆過客,相識閑聊,總會有意想不到的奇遇發生。
講求的無非還是人物的性格和狀态、情境的有心打造,加點巧妙地構思調味,一開始本想着會挺沉悶,實際一點也不無聊,可以說在賈爺的電影裡,即便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路人甲乙丙,若有所思或百無聊賴的點支煙、喝杯咖啡,閑扯幾句,來點帶感的音樂,立馬俘獲人心,夠味。片頭别樣的字型設計配上一曲怪誕的《Back in the Good Old World》,立馬淪陷。
1.洛杉矶
第一個講的是氣場強大魅力四射的吉娜·羅蘭茲扮演的星探和薇諾娜扮飾演的嗜煙如命兼超有個性的計程車司機的戲份,墨鏡、煙姿、言辭、泡泡糖、假小子裝扮(超小隻),深刻地植入腦海中,F飙得信手捏來,金句頻出,犀利直白。就像片中薇諾娜說的這是一個超酷的工作,在不少人看來計程車司機是一個會被歸類到底層的乏味勞動者,但到了賈爺這,貌似就成了一個我行我素、颠覆主流、不走尋常路的“怪咖份子”(褒義)。
盯着車内的後視鏡裡的美顔,羅蘭茲打上了薇諾娜的主意,沒想到居然遭到有個機械師夢想的薇諾娜的拒絕,竟滿足于現狀的潇灑離去,自由自在随心所欲,是很多被物質、名譽、工作所綁架的都市普羅大衆們的奢求,應該說生活的狀态大多都是基于自己的需要和選擇。即便有99.9%的人都不會輕易拒絕成為一個閃耀在聚光燈下的電影明星,但一定會有0.01的人更加明智的忠于興趣和自我。
2.紐約
這回來到了不拘一格更加随性的紐約,曾是小醜表演者、初來乍到的德國佬遇上打了雞血異常激動的呱噪黑人(笑得太開懷),兩人“交換角色”(彼此都冒着傻氣),關于職業和名字(有着雙重含義)的對位和銜接的巧妙設計,接連被逗樂,F就像是猛烈噴發的泉水,一發不可收拾,對于人生地不熟的外來客,有這麼一段異常歡樂和親近的經曆,也挺動人。
有意思的是這位異常外向合不攏嘴的黑人就是後來《絕命毒師》裡深沉霸氣的炸雞兄,簡直判若兩人,歲月對于有些人是把殘酷的殺豬刀,但對于有些人則是改頭換面樹立牛掰形象的有效良藥,這位就是個再典型不過的例子,火爆潑辣、出口成髒的丫頭片子夠烈(野),最後的背道而馳給看樂了。
3.巴黎
剛開始看的時候真是難以置信這個全程翻白眼(一度以為是真盲)的女孩就是女神碧翠斯·黛爾(代表作《巴黎野玫瑰》),演技一流,敬業精神值得豎起大拇指,刻畫得真好,這次賈爺尖銳有趣的戲谑和嘲諷了一把,見招拆招的交流,不要憐憫和小瞧,吃飯、喝酒、做愛、懂顔色、聽音樂、看電影,我和你沒啥兩樣。
扮演盲人的黛兒依舊很有魅力,狂吹性感風,敏銳的直覺和豐富的經驗完全抹去了被正常歸屬到弱勢群體裡的定位,最後的設定妙趣橫生,開車的黑人司機卻不及一個盲人機敏,反倒成了别人眼中的“盲人”,這裡前後涉及了巴黎一直傷腦至今的種族問題,以及對于人的尊重和摘掉主觀意識上的有色眼鏡。
4.羅馬
這段果斷笑裂,從剛開始的兜圈圈,接着一邊看着亢奮的貝尼尼眉飛色舞的忏悔着自己曾經刷三觀的洩欲經曆,靈活的思維,嘴皮子耍得太溜了,叽裡呱啦的形象描述,猶如奇聞異事般,從南瓜到綿羊再到嫂子,一邊看着坐在後座的“主教“呼吸困難,徘徊在生死邊緣,最終妥妥的翹了辮子(這位也是挺拼的,完全處于翻眼皮的暫停狀态,定力驚人)。
最後的“死不瞑目”和(墨鏡+傾倒)太有笑果了,不失揶揄和調侃。一部路人皆知的經典名作《美麗人生》,貝尼尼徹底全面的打響了名聲,記住了他那張猶如名片般醒目的“馬臉”,作為賈爺的多年好基友,私交頗深,有過幾次合作,熟面孔了,特别是喜劇方面的天賦才氣和硬實力大家都有目共睹。
5.赫爾辛基
最後一個故事也挺像是出自阿基之手(又一位基友,兩人的風格有類似的地方,賈爺曾搶鏡的客串了一把阿基的神作《列甯格勒牛仔征美記》),其禦用演員馬蒂·佩龍帕(早逝,很懷念) ,一個始終處于生活困境中的芬蘭人,比慘,要麼不相上下,要麼隻有更勝一籌,從開始的盛氣淩人到後來的淚如雨下,人性所緻(乘客),命運所迫(佩龍帕),瞬間拉近了與觀衆的距離。
還是那句說爛的至理名言:幸福的人都是一樣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唯有坦然的在逆境中艱難前行,默默地選擇承受和消化,打磨出更加強大的抗壓能力,因為操蛋的生活還得特麼的繼續,佩龍帕還是老樣子,延續了阿基電影裡的形象,透着一股子小人物的心酸和悲傷。
在每個故事開始之前首先登場的是關于指定地點的場景空鏡頭(包括穿插在故事裡的一些街景),比起循規蹈矩的白天,天馬行空的夜晚總是充斥着自由、靜谧和神秘的氣息,根據角色定位和情節設定,其實賈爺可以說拍出了每個城市的特點,并由此構想出一個個夾雜着(黑色)幽默、神轉折和機緣巧合的别緻小故事,讓觀衆穿梭在豐富獨到的情境中,體會不一樣的人情冷暖。
洛杉矶→造夢和夢想,紐約→移民和随性(機),巴黎→種族與等級,羅馬→宗教,赫爾辛基→謀生(存),沒有高深莫測的探讨和批判,到了賈爺這,反倒通過一種挺有想法、很聰明的趣味日常式的表達來展現,雖然近年來賈爺受到不少非議,裝字母和有點刻意的文藝,但我還是覺得賈爺片中一直以來所散發出的那種酷勁十足的調性實在太迷人,對于新作依舊滿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