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影視劇中對某一特定族群的刻畫,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群眾眼中對該群體的“刻闆印象”,港片中對于内地人物的塑造不外如是。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1970-2003 “他者”與祖國</h1>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内地人通常以“他者”(非本土人士)的形象出現在香港電影中,他們愚蠢懶散、土裡土氣。香港影視行業也曾借助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劃定了“港人”和“内地人”的楚河漢界。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阿燦 影片截圖

當時港片中最經典的内地人角色就是1979年《網中人》中的阿燦。他是周潤發劇中角色的内地親戚,性格愚昧又急功近利的阿燦也從此成為港人對内地窮親戚一個特定稱謂。

有趣的是,“港燦”也由此衍生而來,現在專門用以嘲笑在内地見識新事物後大驚小怪的香港人。

1990 年的《賭聖》,再次加深了港劇中内地人 “他者”的形象。電影中的周星馳扮演的角色從廣州到香港投奔三叔,盡管為了進城特意打扮、西裝革履,但是拘謹的表情與窘迫的行為卻和現代化的香港格格不入,從頭到腳都透露出一副鄉巴佬進城的模樣。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周星馳在《賭聖》中飾演内地來港投奔三叔的“阿星” 影片截圖

該時期,港片中内地人的角色不夠正面,不是鄉巴佬、“北姑”(對内地來港女子的貶義稱呼),就是小偷、“大圈”(指從内地到港從事黑社會活動的人和群體),盡管與内地真實情況并不相符,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高度發達的香港對改革開放初期内地城市的陌生,乃至“鄙夷”。

但彼時沉浸在優越感中的香港人,在肆意将内地人塑造為貧窮、落後、愚昧的代表的同時,又因為處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民族主義情緒前所未有地高漲。

在80年代上映的《少林寺》、《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等與内地合拍的電影,都是在高漲的家國主義情懷中應運而生的。該系列電影公映後,風靡香港、内地和華人地區。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少林寺》影片截圖

香港電影市場似乎已經意識到一種在香港社會中彌漫的對中華傳統文化、祖國山河的“好奇”和“尋根”需求,一時間,動作、功夫和曆史題材的電影與電視劇成為香港影業主流。例如《少林小子》、《南北少林》、《少林寺俗家弟子》、《木棉袈裟》、《八百羅漢》、《萬水千山總是情》、《精武門》、《霍元甲》等。

一部分處于身份認同迷茫中的香港人,在類似影片的感召下,開始逐漸表露出以作為“中國人”為榮的價值傾向,此時的内地在部分港人印象中,是家鄉,是血濃于水的骨肉至親。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1">2003-2008 支援與救贖</h1>

在2003年,SARS席卷香港,百業凋敝,當時的特首董建華前往北京請求中央開通自由行。

當年内地在經濟、精神上給予香港人的支撐,為港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反映在影視作品中,從2003年開始,香港電影開始出現一些内地“救贖者”的形象。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金雞》中胡軍飾演的葉先生(左)影片截圖

2002年的《金雞1》,女主在阿金陷入絕境時,驚奇地發現卡裡多出了98萬,原來是内地的葉姓神秘人物(胡軍飾)幫助她度過了難關。在SARS之後創作的《金雞2》,同樣延續了内地人對香港人實施救助的神話。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無間道III終極無間》 中陳道明飾演的沈澄 影片截圖

2003的《無間道III終極無間》 中出現了一名勇敢、睿智、幹練的内地卧底公安沈澄(陳道明飾),他與香港警方合作無間,最終成功将罪犯一網打盡。

2006的《寶貝計劃》裡,内地來香港醫院實習的護士Melody(高圓圓飾),與成龍、古天樂一起對抗惡勢力,最終懲惡鋤奸,讓壞人接受應有懲罰。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2">2008-2019 嘲諷與反思</h1>

香港電影裡,内地人形象發生根本改變的一個重要節點,是2008年。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後,香港與内地經濟實力發生扭轉,内地經濟在世界經濟體系中地位逐漸提升,甚至在關鍵時刻起到穩定世界經濟的重要作用。

與此同時,從前的 “北姑”“大圈”逐漸消失,内地人物在港劇中變得更加豐富與立體。

2017年播出的《不懂撒嬌的女人》或許可視為TVB劇集中内地女性形象的一個裡程碑式轉變,劇中高海甯飾演的田蜜,就是一個内地女性。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不懂撒嬌的女人》中高海甯飾演的田蜜 影片截圖

雖然這部劇中内地女性角色依舊延續了“他者”概念中的某些元素,是懂“撒嬌”,有心機重,會勾引男人的内地女性形象。

但與過去不同的是,雖然劇中田蜜作為反派,在大結局中得以翻身,與女主角(脾氣硬,能力強的港女代表)最終和解,并與前夫相遇後複合,算是一個happy ending。

此外,劇中田蜜是一個高知女性,自小接受嚴格教育,有學識,畢業于清華大學,這與過往老實巴交,土裡土氣,從事低端職業,或者心機深重,拜金勢利,甚至從事不正當職業的“北姑”形象大相徑庭。

這種演變背後,是内地來港群體階層、财富、教育程度的改變。此時的香港社會中,高學曆内地女性與通過結婚前往香港的内地女性數量正此消彼長,高學曆“港漂女”成為香港社會中内地女性的新印象。

另一部 TVB 劇誇大了内地人“人傻錢多”“揮金如土”的刻闆印象。2013 年TVB出品的《老表,你好嘢》一開場,就是内地客前往香港血拼的場景。并多次出現大手筆消費的内地女性形象,試圖加深對内地群眾的“标簽化”誤解 。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老表,你好嘢》中的内地旅行團 影片截圖

《溏心風暴3家好月圓》亦然,劇中,在香港有百年根基的許氏集團因經營不善,四處求援,其中有一幕,是許家話事人和其夫人與内地商人的酒局,酒局中内地富商喝不慣紅酒,執意要開十幾瓶茅台顯示财力,随後又不斷勸酒,粗鄙的土豪形象躍然紙上。

這些刻意醜化内地先富階層的情節,盡管與内地現實情況相去甚遠,但臉譜化地描述了在2008年後,香港對内地人總體印象的轉變。

換言之,2008年後,内地人的形象,從鄉下的窮親戚,變成了地主的傻兒子,其最大的改變在于,香港已經無法再無視内地經濟的崛起,也不得不承認内地市場對香港經濟的拉動作用。

但由于香港的自信心正倍受打壓,“要人幫”的心态也愈發明顯,此時的港片盡管承認内地的經濟發展,但難免顯露出對内地人的揶揄心态。

不過,此時港片中頻繁出現的内地人,顯然已不再是回歸前平面化的“他者”, “内地人”與“香港人”的“敵我沖突”俨然轉化為“人民内部沖突”。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03">2020-2021 合作與共赢</h1>

近兩年,在新冠疫情及黑暴活動的夾擊下,香港電影行業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2019年港片産僅47部、八成從業人員半年沒開工,2020年更加嚴峻,原定于2021年4月份舉行的第4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推遲到2022年進行。

此時内地已經是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内地與香港合拍片已經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内地市場的潛力以及内地資本對港劇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是以,香港影視作品顯而易見地對内地更加尊重,港産商業片對于内地女性的刻畫甚至顯現出了空前的寬容與肯定。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拆彈專家2》影片截圖

比如在《單身男女2》以及《拆彈專家2》中,擁有良好學曆背景的内地女不僅不再攻于心計,編劇甚至幹脆安排古天樂、劉德華等頂級香港男神,煞費苦心追求内地女生。

此時的香港影視行業從業者開始強調香港跟廣東地區的姻親聯系,為避免誤會、彌補裂痕,拉近與内地市場的關系,香港影視作品中開始刻意模糊之前的港片中為内地人建立的“刻闆印象”(如“北姑”)。

TVB熱劇《盲俠2020》非常具有代表性。該劇是一部律政劇,劇情中不斷穿插控辯雙方法庭辯護的情節,其有一案涉及境外女性為拿到香港工作居留權,與香港男性假結婚的情節,而這熟悉的設定中,唯一的變化在于,釣港男的不再是内地女,而是越南女。要知道在十年前,該類角色是專屬于内地女性的。

縱觀香港影視作品中内地元素的變革,我們不難發現内地人物逐漸呈現正面化的發展趨勢,這與内地經濟發展與文化自信密不可分,相信在不久的将來,随着香港與内地交往愈加頻繁,港劇中會出現更加多元立體的内地人物形象。

(文/本刊記者 沈雨青)

從TVB劇集看香港對内地觀念變遷1970-2003 “他者”與祖國2003-2008 支援與救贖2008-2019 嘲諷與反思2020-2021 合作與共赢

本文為《香港經濟導報》新媒體文章,

如欲轉載請私信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