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高曉松,大家或許會想到“曉松奇談”、“阿裡娛樂戰略委員”、“奇葩說”、“圖書館館長”等等。還有一個身份标簽對于高曉松來說是無法忽視的,即“校園民謠鼻祖”,曾幾何時他的民謠歌曲響遍整個校園……
高曉松即将迎來他五十一歲的生日,走出半生,起起伏伏。作為公衆人物,人們對他的評價衆說紛壇,但無論怎樣,他都是校園民謠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前段時間#高曉松直播間翻車#、#高曉松被罵被迫關閉直播間#登上熱搜。衆所周知,高曉松是妥妥的話唠,談天說地有人喜歡,也有人十分反感。在那次直播高曉松則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高曉松出身優渥,與為溫飽而發愁的人民顯然追求不同。他的“詩和遠方”,他的侃侃而談有人喜歡,有人抨擊。不過,即便如此也不能否定高曉松在校園民謠上的地位。今天,我們隻聽歌、聊音樂,不言其他。
<h1 class="pgc-h-arrow-right">1校園民謠代名詞</h1>
高曉松是中國校園民謠的旗幟性人物,其作品是90年代流行樂壇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少金曲也成為了其後民謠吉他彈唱初學者的必彈曲目,“高曉松”三個字更是成為幾代人共同的音樂記憶和校園民謠的代名詞。
1988年,高曉松19歲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進入清華大學後,高曉松熱愛音樂,想在音樂界做出一番成就,但是受到了家人的強烈反對。于是提出與他打賭,如果能靠那把琴養活自己便不再阻礙他做音樂,相反則需要繼續好好讀書。
在經曆街頭賣唱的失敗過後,高曉松依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選擇。随後籌錢湊裝置,集合了來自各個高校的蔣濤、戴濤、趙偉、老狼等一共七個人,組建了一支“青銅器樂隊” 。
樂隊組成之後,高曉松的心也更遠了,他希望去海口演出。于是他與老狼開始了在海口的漂泊生涯。後來老狼回京,高曉松自己則輾轉到了當時廈門大學的“校中村”東邊社待了大半年時間,過起了流浪歌手的生活。
廈門大學是他靈感的發源地,秀麗的風景與浪漫的氛圍給予了他創作的養分。在此期間他寫下了《同桌的你》、《麥克》、《白衣飄飄的年代》、《青春無悔》等音樂作品的初稿。
在退學潮狂熱的背景下,高曉松認為當科學家與自己的理想背道而馳,毅然選擇了做音樂。但拿着小樣去唱片公司并沒有被順利采用,輾轉之後,終于在大地唱片公司被給Beyond寫過歌的劉卓輝所賞識。
1994年,高曉松25歲。音樂人黃小茂找到了他,經他同意後由大地唱片公司出版了《校園民謠》合輯。高曉松也是以正式進入音樂圈 。此後,他便有了“校園民謠鼻祖”之稱。
專輯中由高曉松作詞、作曲,老狼演唱的歌曲《同桌的你》後來在中央電視台的春晚上演出,獲得最受歡迎節目一等獎。從此,以高曉松和老狼為主導的校園民謠紅遍全國高校。據悉當時高曉松每次出門,在大街小巷上都能聽到有人在放他的歌。
據說《同桌的你》這首歌的創作靈感是高曉松在給初戀女友梳頭發時産生的,當時還一時找不到紙,在一本書的封底上匆忙記下。這個故事的真假和這本書的去向已不重要,重要的是,這首歌很大程度上開啟了中國校園民謠最為興盛的年代。
<h1 class="pgc-h-arrow-right">2被高曉松捧熱的歌手</h1>
高曉松創作的《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鋪的兄弟》讓當年26歲的老狼迅速成為中國内地最炙手可熱的民謠歌手。
隔年,老狼發行首張個人專輯《戀戀風塵》。據記載專輯發行20天便創下了23萬張的唱片銷售紀錄,全年共發行40萬張,成為當年中國内地歌手發行量最高的專輯。這其中又有兩首新歌來自高曉松之手,其中之一便是這張專輯的同名曲《戀戀風塵》。
這首歌仍然是标準的高曉松式行文方式,歌詞的結構向詩看齊。展現着惆怅的青春,憂傷的愛情,午夜的電影,悠長的追憶。這種音樂風格和音樂氣質成為老狼早期的音樂标簽與屬性。
随後,1996年高曉松發行個人作品集《青春無悔》,收錄了他思如泉湧的十首優秀作品。這些佳作多數由老狼和葉蓓演唱,而葉蓓也成為高曉松創立的麥田音樂簽約的第一個女歌手。
其中,由葉蓓演唱的這首《B小調雨後》是高曉松早期作品中極富代表性的一首,無論是音樂性還是文學性都頗具巧思和創意。這首歌使用了弗拉門戈曲風,同時借鑒元朝詩人馬緻遠的《天淨沙·秋思》的意境寫下的詞。據說在創作中,一個作品有曲無詞,一個有詞無曲,他靈機一動将兩者拼湊竟然天衣無縫且詩意盎然。
2010年,高曉松發表個人創作專輯《萬物生長》。這是一張令人驚奇的,有歌迷最熟悉的民謠小調,也有較為陌生的搖滾歌劇。《英雄》激情澎湃,鄭鈞的搖滾張狂與莫華倫的貴族氣質相映生輝。
這些歌是另一面的高曉松,更是高曉松對新世紀之後的流行音樂的試探之舉。讓人誤以為“一招鮮吃遍天”的高曉松仍有着不凡的音樂激情和創作能力。
<h1 class="pgc-h-arrow-right">3為什麼還聽校園民謠
</h1>
在《曉說》中,高曉松表示從劉歡、樸樹、老狼,到薩頂頂、李宇春,再到如今的吳亦凡,進入音樂行業的這二十幾年來,高曉松細數了一下,自己陪伴了差不多有五代歌手。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音樂,很顯然校園民謠的時代早已過去,但是這些經典的歌曲卻可以百聽不厭。如今在這些老歌的留言區,依然有網友表示懷念高曉松才華橫溢的年代,那段校園民謠盛行,紅遍大街小巷的歲月……
高曉松,堪稱中國娛樂圈的奇男子,音樂人、導演、選秀評委、脫口秀主持人......身兼N職的他曾在娛樂圈風生水起,但最開始的地方卻是音樂,是校園民謠。
高曉松曾在《如喪》中這樣問道:“人們為什麼需要音樂?”
在高曉松看來:“人們年輕的時候是不需要音樂的,因為那本身就是音樂”。“而音樂的意義在于,在青春逝去後的幾十年中陪伴你撫慰你心中的創傷。”
這些舊時的校園民謠,如今我們為何還會聽?或許是因為裡面藏着無數人的青春……
#高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