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我軍采取“人海戰術”的結果?

很多人戰争神劇看多了都以為我軍打仗都是靠人數壓制而取勝,尤其這幾天長津湖上映後,也會讓許多人誤認為我軍打仗靠的就是人數優勢。其實這樣想就有點水準低了,戰争是極其殘酷的,如果隻是靠人數沖鋒,那這樣的戰鬥還有什麼水準可言,要是指望人數取勝,那浩浩蕩蕩的志願軍兵團可能隻能徘徊在鴨綠江打消耗戰了。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我軍采取“人海戰術”的結果?

從熱兵器大規模使用後,就意味着冷兵器在戰場主導地位的終結,也意味着“人海戰術”的淘汰,當年英軍開着幾艘鋼鐵戰船使用大炮攻打我們,并被其破防,雖然你國大人多,但面對比你先進的槍支炮彈,清軍人海戰術的沖鋒更多是增加自身的傷亡,也最終難逃被打垮的結局。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我軍采取“人海戰術”的結果?

從滑膛槍到線膛槍再到機槍,各種戰争神器的出現幾乎讓人海戰術成為自殺式戰術,那為什麼還有許多人認為志願軍是采取“人海戰術”呢?這樣的認知偏差可能跟韓軍脫不了幹系,韓軍中有許多是日僞軍,雖談不上什麼有威脅的戰鬥力,但逃跑能力卻十分機動。在一次志願軍伏擊韓軍營地時,除少數在做抵抗,大部分韓軍出于對志願軍的畏懼四散逃亡。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我軍采取“人海戰術”的結果?

雖然打不過,但南韓人扭曲事實的能力倒是挺強,南韓從不說實力不行,而是流傳中國志願軍人數比他們的子彈還多,喜歡打數萬人的沖鋒戰,總是依靠人數優勢取勝。這話裡的意思其實也就是中國軍隊比南韓軍隊多,是以導緻屢次失敗。給予面子過得去,南韓這樣想也就罷了,但是還給拍成了電影。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我軍采取“人海戰術”的結果?

在電影《太極旗飄揚》裡志願軍從四面八方一擁而上,滿屏都是中國軍人,乍一看場面确實震撼,比子彈還多。而他們就采用美軍戰術呼叫戰鬥機丢燃燒彈,一陣轟炸。但實際上志願軍根本沒有這種打法,而是迂回穿插戰術各個擊破。是以不得不說他們的這種不切實際的宣傳不但把自己人騙了更是帶跑偏了我們的一些國人。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我軍采取“人海戰術”的結果?

在入朝作戰中,志願軍一般更多采用哪些戰術呢?其實這過程有不同的作戰特點。因為志願軍中很多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武器的話大多用的是繳獲的日式和部分美式裝備,白天密林中秘密行軍,晚上多股分散隐蔽于敵營周邊,等待時機發動近距離奇襲。這樣一來飛機的作用就無法發揮了,總不能連自己人都炸吧。如果事态不利,我軍便迅速戰略撤出,消失于叢林中,是以時常讓美軍不知道跟自己交火的是哪國軍隊。加上敵軍都是重武器需要汽車運輸,追蹤敵軍和發動伏擊我們是占有優勢的,可以說入朝的前期戰鬥主動權一直是我軍把控。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我軍采取“人海戰術”的結果?

但這種戰術後期也被美軍識破,第五次戰鬥的時候,因為我軍在戰線上布置兵力過于密集,導緻主要權被美軍的飛機和大炮鎖定,結果傷亡十分嚴重。這也算是“人海戰術”上的失誤吧。後期我軍獲得蘇聯武器支援,極大地提高志願軍的戰鬥力。進攻前先給敵軍陣地來一頓地毯式狂轟,然後坦克掩護步兵有組織地進攻敵軍。抗美援朝傷亡了約十九萬志願軍,美軍傷亡約七萬,沒有他們的壯烈犧牲也就沒有我們現在做一個有底氣的中國人!

抗美援朝的勝利,是我軍采取“人海戰術”的結果?

要想不被核彈瞄準,首先就要擁有核彈。這句話也說明我們要強國強軍才能不被欺負,雖然現代戰鬥史中我們确實發動過“人海戰術”,但這隻是個别戰例,但把這些個别戰例當做藝術主流進行演繹,把人當槍使進行側重宣傳,說白了這還是那些不懷好意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過去史的一種污蔑。我們要捍衛我們的祖國,要捍衛為祖國犧牲的戰士,捍衛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勝利!

苦銘齋:感受苦難,永志不忘,潔身齋戒。

觀點各異,如有不妥或冒犯之處,請見諒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