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lex Dudok de Wit
譯者:易二三
校對:Issac
來源:Sight & Sound(2021年3月25日)
1978年,鈴木敏夫偶然地走進了動畫世界。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記者,他被邀請擔任日本先鋒動漫雜志《Animage》的編輯,盡管他對這個領域知之甚少,不得不由一群青少年向他介紹一些常識。他通過工作學得很快,并且結識了導演宮崎駿和高畑勳,他在雜志中對他們的作品倍加推崇。三人後來共同創立了吉蔔力工作室,鈴木敏夫于1989年加入該工作室擔任動畫制作人。

鈴木敏夫
幾十年過去了,現年72歲的鈴木敏夫可以說是動畫史上最成功的制作人,他幾乎參與了吉蔔力所有的電影(其中有三部位居日本票房紀錄榜前十)。他策劃了很多電影,引導了導演們的許多想法,并發起了史詩般的、有時是反直覺的營銷活動。他從未離開公司的營運核心,在短暫的休息後帶領公司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功,目前又進入了品牌建設和内部管理的階段。
吉蔔力的新片《阿雅與魔女》可能是他們迄今為止最大膽的嘗試:這部電影完全采用三維CG技術制作,其風格與吉蔔力聞名的手繪風格相去甚遠。對媒介的選擇是鈴木敏夫的主意。
《阿雅與魔女》(2020)
記者生涯對他成為一名健談者十分有幫助。鈴木敏夫遠非某些人所說的幕後推手,他在日本是一位非常有名的公衆人物。他是電視和廣播節目上的常客,在很大程度上被視為吉蔔力的品牌代言人。通過采訪和新聞釋出會,他一直在讓公衆了解吉蔔力公園的最新進展,該主題公園正在他的家鄉名古屋附近興建。
吉蔔力工作室最近在網上釋出了一組旗下作品的高分辨率劇照,這些圖檔旁邊都有他的簽名。還有一個以前十分流行的視訊,他示範了如何畫出宮崎駿的《龍貓》中的可愛龍貓。這是宮崎駿最具标志性的角色之一,但在視訊中是鈴木自己畫的(他本人是一個相當老練的漫畫家)。
《龍貓》(1988)
對于所有熱衷研究吉蔔力的人來說有個好消息,鈴木敏夫最近出版了幾本關于公司曆史的輕松有趣的書。「我覺得談論吉蔔力是我工作的一部分,」他通過Zoom接受着我的采訪,身邊還有一輛源于《龍貓》的巨大毛絨貓巴士。「過去十年,我一直在講述吉蔔力工作室的故事。然而,我也收到了很多批評。大部分都是圍繞着這樣一個事實:我從不談論自己。」作為回應,鈴木敏夫寫了一本新書,他拿着這本書對着鏡頭:書名是《關于鈴木敏夫的一切》,看起來十分厚的書頁暗示了他不尋常的職業生涯。
《龍貓》(1988) 《龍貓》(1988)
《阿雅與魔女》由鈴木敏夫制作,宮崎駿之子宮崎吾朗執導。吾朗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景觀設計師,曾擔任吉蔔力美術館的館長。2006年,他憑借《地海傳說》正式進入導演這一行,該片改編自厄休拉·勒吉恩的《地海》系列;2011年,他又推出了懷舊愛情片《虞美人盛開的山坡》。
《虞美人盛開的山坡》(2011) 《虞美人盛開的山坡》(2011)
鈴木敏夫認可了他的繪畫能力和管理才能,并精心為他策劃了電影作品。然而,吾朗面臨着來自公衆的巨大壓力——他們要求他不能辜負自己的姓氏,而宮崎駿本人則對兒子進入這一行持保留态度。一些記者和觀衆對這種俄狄浦斯情結的元叙事表現出了比對吾朗電影本身更大的興趣,與他父親的作品相比,吾朗的電影的風評往往不盡人意(而且我認為是不公平的)。
繼《虞美人盛開的山坡》之後,吾朗又執導了吉蔔力聯合制作的電視動畫《山賊的女兒羅妮娅》(2014- 2015),雖然使用了卡通渲染技術(cel-shading,一種模仿2D風格的技術),但也同時采用了CG技術制作。通過對這種媒介的使用,吾朗與他父親稍稍間隔開了一段距離,畢竟宮崎駿的經驗主要是手繪動畫。
《山賊的女兒羅妮娅》(2014- 2015)
他對這種技術非常滿意,并且想在自己接下來的電影《阿雅與魔女》中再次使用,但鈴木勸導他放棄了卡通渲染。「吾朗不想因為完全使用3D的CG技術而疏遠現有的吉蔔力粉絲,」鈴木敏夫說。「而作為制片人,我的工作就是督促導演挑戰自己。」
其結果是将吉蔔力式的設計與立體模型和布景奇妙地融合在一起。讓《阿雅與魔女》得以被歸入吉蔔力動畫的要素是它的故事:一個充滿活力的孤兒被一個女巫和她的惡魔伴侶收養後,開始探索自己潛在的魔法能力。這種背景是典型的吉蔔力風格——影片實際上是根據英國作家戴安娜·韋恩·瓊斯的同名小說改編的,她的另一部作品也是宮崎駿 2004年的電影《哈爾的移動城堡》的靈感來源。
《哈爾的移動城堡》(2004)
宮崎駿曾考慮親自執導《阿雅與魔女》,但鈴木敏夫說服他繼續執導目前正在制作的那部劇情片——靈感來自吉野源三郎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宮崎駿對《阿雅與魔女》貢獻展現在「企劃」層面。)
由于此前從未制作過CG電影,吉蔔力工作室不免需要從零開始集結必要的資源和人員。有沒有考慮過手繪制作《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鈴木解釋說,其實工作室就這件事分成了兩個陣營:「宮崎駿團隊」和「宮崎吾朗團隊」。他補充道:「很誠實地告訴你:我覺得吾郎團隊更好。這個團隊裡有更年輕、更有才華的人。」
《阿雅與魔女》(2020) 《阿雅與魔女》(2020)
劇組成員不僅反映了CG行業的年齡結構,也反映了它的國際構成。這部電影的動畫導演丹瑟裡(Tan Se Ri)是馬來西亞人,還有來自美國、法國、印度尼西亞、泰國和世界各地的人。「他們對待我非常直率,」鈴木敏夫談到這些外國藝術家時說。「很多日本員工會猶豫是否要和我交談,而外國人員會走過來和我說話。這是一種非常友好的氛圍……讓我想起了我們剛開始建立吉蔔力工作室的時候。」
是以,從這個意義上說,吉蔔力工作室可能又回到了原點,因為CG動畫仍在其議程上。近幾個月來,吾朗對吉蔔力的發展方向充滿了信心,他告訴媒體,他認為工作室應該繼續同時制作CG和手繪動畫。而鈴木跟我透露,他也同意公司應該繼續發展CG動畫。
我問鈴木敏夫,宮崎吾朗作為導演的特質是什麼,他的回答十分具有啟迪性:「有很多專注于講故事的導演,但作為導演非常重要的特質之一是要去指導人,并能夠适應不同類型的電影……這是我認為真正需要的特質,尤其是現在。」鈴木敏夫用「sakka」一詞來指稱「講故事的人」,也可以翻譯為「作家」,他經常用這個詞來提及宮崎駿和高畑勳。
「吾朗就像一個制作人兼導演,」他繼續說道。「他是那種能決定自己想做什麼,并讓它實作的人。」我認為,這句話從一位制作人的口中說出來,算是相當了不起的稱贊。「他也有成為制作人的天賦,而且他也知道什麼時候該使用什麼樣的天賦。」
《阿雅與魔女》還以另一種方式打破了吉蔔力的傳統。在日本,這部電影并沒有在電影院上映,而是直接在日本放送協會(NHK,該公司也參與制作了這部電影)播出。而這僅僅是繼《聽到濤聲》(1993)之後吉蔔力工作室的第二部電視電影。鈴木敏夫說:「我真的覺得日本的電影行業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影院放映和過去不一樣了: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少。」偶然的是,選擇電視播映的決定使這部電影免受了疫情時代對電影院的影響。
鈴木的話讓我想起了他在2017年的一本書中發表的一個引人注意的評論。他認為觀衆們開始對奇幻和寓言類電影失去興趣,而這正是吉蔔力工作室幾十年來的強項。他寫道,2013年吉蔔力暫時停工休息時——直接原因是宮崎駿的退休(盡管時間很短),但他對觀衆改變口味的擔憂也是一個因素。他現在還持有這種觀點嗎?
他表示:「如今人們希望看到一個以某種方式與現實世界相連的幻想世界。而以前,你就像是被帶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沉浸其中,體驗了它之後,你會立即回到現實世界,你會受到這種體驗的啟發。但現在似乎不是這樣了。人們需要一些更熟悉的東西。」
不難看出《阿雅與魔女》是如何滿足這一标準的:盡管故事關乎魔法,但它幾乎完全是在一個酷似英國鄉村的房子裡展開的。但我的注意力也轉向了最近在日本上映的另一部動畫電影:《鬼滅之刃 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這部電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鬼滅之刃 劇場版 無限列車篇》(2020)
它的超自然行為主要發生在一個具體曆史時期(1912- 1926年的大正時代)的一列火車上。《千與千尋》曾是日本曆史上最賣座的電影,而去年12月,《千與千尋》被《鬼滅之刃》取代。鈴木還沒看過《鬼滅之刃》,也不打算看。
《千與千尋》(2001)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進展如何?鈴木敏夫沒怎麼透露宮崎駿下一部電影的細節,盡管他稱其為一部「宏大、奇幻」的作品。當宮崎駿告訴鈴木敏夫想要複出的時候,鈴木認為他的複出肯定是有理由的,很可能是要嘗試一些新的東西。而結果是,宮崎駿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節奏工作,不受通常的截止日期和預算的限制。
這部預計125分鐘的電影現在隻有一半制成了動畫,鈴木敏夫認為它三年内都無法上映。這種開放式的方法顯然不能形成可持續的商業模式,但它是新穎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也許會被視為宮崎駿的告别之作,再現他最擅長的東西。然而,這也是一個充滿創造力、不安分的工作室的又一次重大試驗。
除此之外,吉蔔力近期的前景似乎是有保障的:它還有另一部電影在開發中,不過目前還沒有公布細節。該工作室可能面臨的不是第二次停工甚至關閉,而是換崗。高畑勳三年前逝世了。試圖預測宮崎駿的下一步動作也是一種愚蠢的行為——他從未真正兌現過退休的誓言——但他已經80歲了。
宮崎駿
當我問鈴木還有什麼抱負時,他笑着回答說:「我覺得是時候退休了。」讨論沒有兩位創始人的吉蔔力工作室會是什麼樣子很簡單。不知為什麼,我發現很難想象沒有鈴木敏夫的吉蔔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