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壹.
這裡出現了兩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其中之一:喜歡你的or你喜歡的,如何選擇?
如果,喜歡你的人同時也是你喜歡的——這個話題,完全沒有讨論下去的必要。這是求之不得的緣分,你還猶豫什麼?
偏偏這樣讓人不省心:A,喜歡你的。B,你喜歡的。确實需要非此即彼的話,你就會非常痛苦。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魚與熊掌,卻不能兼得、更不會合二為一。
單選題,也隻有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情感的天平,你會讓它往哪邊傾斜?
很多年前,有朋友問我同樣的問題。我的答案,出乎她的意料。我選擇的是“B”,我喜歡的。
朋友超級奇怪,問我“為什麼”。理由非常簡單:選擇“A”,雖然主動權在我的手裡。但情感的主動權,卻在對方手裡。前提是“他喜歡我”,哪天他不喜歡我了呢?這段感情就完全沒有了依靠。
選擇“B”,這是我主動選擇的、主動付出的也是自己。正确與否,這都是我自己的選擇。心甘情願,怪不得任何人。我相信自己對“喜歡”的概念,那将會是一輩子的事情。我喜歡的人,他也一定不會差到哪裡去。
其中之二:喜歡or合适,如何選擇?
喜歡,這是不帶任何色彩的情感。不會想着,他爸媽是誰、他收入多少、他的前程如何。隻是,我看到他就開心、我願意和他在一起。這個,不受其他影響的喜歡單純得美好。
至于合适,那就多多少少帶着“功利”的意味。并且,還要進行很多的考量。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之後,你才會做出判斷:誰,最合适。
合适是是合适了,但你是否真心喜歡?一碼事兒歸一碼事兒。
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喜歡”。
什麼叫合适?你喜歡的就是合适的,并且即便不合适也會讓他變成合适的。因為你喜歡,喜歡就會想着做出改變。你不會認為,這是“為愛卑微”。隻是,為了讓這份喜歡更加長久更加舒服更加義無反顧。
至于“合适”,你會有着被動遷就的感覺。一旦你有着不情不願的體會,那說什麼不如什麼都不說、做什麼都不如什麼都不做。合适,徒有虛名。
貳.
難得啊,看到魏晨也談到了類似的話題。
并且,将這麼專業的名詞推到我們面前——“戀愛補償效應”:在正常情況下,人更容易喜歡對自己好的,懂得珍惜自己的人。在被追求的過程中,被追求的人大腦會在對方追求的過程中,發出資訊,因為對方喜歡自己,而産生關注對方的舉動,便認為自己對對方也是抱有一定好感度的,久而久之,可能真的被喜歡自己的那個人感動而在一起。
不難看出,這就是“被喜歡”造成的迷茫;還有就是“合适”容易帶來錯覺。
END。
當一個人發現對方喜歡自己時,也會下意識地對這個人産生一些好感。但,這不一定是愛情。
當一個人覺得,對方是合适的對象就在一起。那麼,這個“合适”或者與愛情沒有半毛關系。
還是學習學習魏晨的“戀愛補償效應”吧,也許你會對“戀愛”有着更為清醒正确的認識呢!
免責聲明:以上所有圖檔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将盡快删除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