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作者:芭莎藝術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鱿魚遊戲》海報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近日,由Netflix出品、黃東赫執導的韓劇《鱿魚遊戲》刷屏了各大社交媒體平台。該劇講述456位生活難以為繼的人為了巨額獎金,參加六個決定生死的遊戲的故事。當這些遊戲進入藝術界,誰有可能成為勝者?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第一局:123木頭人」

遊戲規則:玩家當裁判喊“123木頭人”時可以移動,其餘時間則保持靜止。在規定時間内到達終點線即為獲勝。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鱿魚遊戲》劇照

該遊戲除了考驗玩家的定力之外,速度也十分重要。而有一種繪畫形式與它的設定十分相似:畫家在規定時間内完成創作,當計時結束,無論畫作完成與否,都被視為完成。這種繪畫被稱為速繪(Speed Painting),興起于上世紀末,其創作過程往往具有一定的表演性。藝術家們将速繪視為一種對繪畫技巧的挑戰,同時它也是練習避免過度思考,進而使自己更重視直覺性的方式。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速繪畫家Jared

美國藝術家丹尼·丹特(Denny Dent)常被認為是速繪的先驅。他将繪畫、音樂和舞蹈進行融合編排,在幾首歌内便可完成一幅作品。丹特稱自己的創作過程為“雙拳藝術攻擊”(Two-Fisted Art Attack)——在高達1.8米的黑色畫布上伴随音樂赤手空拳地快速繪畫。憑借這種野性而迅猛的創作方式,丹特若在遊戲中與其它參與者競争必定十分精彩。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丹尼·丹特在創作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丹尼·丹特《約翰·列侬》

「第二局:椪糖」

遊戲規則:椪糖是一種類似于焦糖餅的南韓民間點心。玩家事先在給定的四種圖案中選擇,使用一根針将壓印在椪糖中的圖案完整取出即為獲勝。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這個看似簡單的遊戲實際上非常考驗參與者的耐心以及對于力度的精準拿捏。在藝術領域,古典主義、洛可可以及拉斐爾前派等流派,同樣也需要藝術家付出大量心血精雕細琢。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尼古拉斯·普桑《詩人的靈感》,布面油畫,1630年

古典主義代表畫家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便是一位善于将畫面精雕細琢的藝術家。其作品中人物的神态、皮膚光澤以及衣服褶皺的塑造,都于細節中透露着一種理性。與這種理性的塑造不同,法國畫家弗朗索瓦·布歇(Francois Boucher)将洛可可風格發揮到了極緻。他為蓬巴杜夫人所繪的畫作華麗纖巧,裙褥間繁複的裝飾細節充分展現了其繪畫技藝的精湛。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弗朗索瓦·布歇《蓬巴杜夫人》,布面油畫,201×157cm,1756年

而一百多年後,年齡最小的拉斐爾前派創始人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在其代表作《奧菲莉亞》中,以極細膩的寫實手法塑造了一個詩意而悲傷的環境。伴随着奧菲莉亞微微顫動的睫毛,人們似乎可以感受到草木的浮動和她的一聲歎息。以上三位畫功精湛、風格各異的畫家,或許均能得心應手地面對精細度考驗。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約翰·埃弗裡特·米萊斯《奧菲莉亞》,布面油畫,76.2×111.8cm,1851-1852年

「第三局:拔河」

遊戲規則:每隊十人,在兩座高橋上拔河,先将對方拉下橋的一隊獲勝。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在大家的印象中,拔河或許是靠力氣取勝的遊戲。然而《鱿魚遊戲》的幾位主角雖然在力量上占極大劣勢,但仍憑借計謀取得了勝利。而繪畫也不僅僅依靠技巧,“智慧”也是它靈魂的高光所在。

荷蘭版畫家莫裡茨·科内利斯·埃舍爾(Maurits Cornelis Escher)以其繪畫中的數學性而聞名。他作品中的形狀漸變、幾何組合與光學幻覺等元素為許多知名電影及遊戲提供了靈感,并成為衆多科學家的研究對象。在繪畫的“智慧遊戲”中,埃舍爾可謂佼佼者。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莫裡茨·科内利斯·埃舍爾《凸和凹》,木刻印刷,27.5×33.5cm,1955年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莫裡茨·科内利斯·埃舍爾《日與夜》,木刻印刷,39.2×67.6cm,1938年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遊戲《紀念碑谷》

「第四局:彈珠遊戲」

遊戲規則:兩人一對,每人十顆彈珠,自行商量遊戲方式,先赢得對方手中全部彈珠者為勝。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弗朗西斯·培根《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的習作》,布面油畫,153×188cm,1953年

劇中的這局遊戲,不管是利用朋友的信任,還是為了對方犧牲自己,“感情”都是影響勝負的關鍵因素。而它也同樣影響着藝術家們的創作生涯。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盧西安·弗洛伊德《弗朗西斯·培根》,油畫,1952年

曾飽受争議的英國畫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與表現主義大師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的友誼便十分耐人尋味。二人曾親密無間并互相成就:培根給予弗洛伊德資助,後者也受其影響畫風漸漸大膽奔放。但随着沖突和誤會的增加,兩人漸行漸遠,至上世紀70年代走向決裂。他們曾在彼此生命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若放到考驗人性的遊戲中,是會互相背叛還是成全對方呢?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弗朗西斯·培根《盧西安·弗洛伊德負責人的研究》,油畫,1967年

「第五局:玻璃橋」

遊戲規則:兩座玻璃橋由強化玻璃和普通玻璃随機組合,踩到普通玻璃會墜落身亡,玩家們按照事先選擇的順序依次通過。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在這局遊戲中,幾乎隻能依靠運氣前進。先選擇的人是“試錯的代價”,而主角團憑借靠後的順序得以存活。在藝術界中,同樣有一些“好運”的藝術家。

被譽為“英國藝術教父”的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自11歲起便清楚自己日後要做藝術家,在他當時所處的工薪階層裡,這是不現實的想法。幸運的是,相比于許多藝術家悲慘的童年經曆,霍克尼的父母以近乎前衛的姿态尊重其自由,甚至包括飽受社會輿論壓力的性取向問題,這種包容使他得以順利地完成自我認知。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大衛·霍克尼《更大的飛濺》,布面丙烯,1967年

大學期間,霍克尼曾拒絕參加筆試。若是換做其它學生,一定無法畢業,而倫敦皇家藝術學院卻就此為其改了校規,這個戲劇化的轉折使他看上去如同擁有“主角光環”,而霍克尼在此後的職業生涯中也屢獲殊榮,順利地通過藝術界的“玻璃橋”。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大衛·霍克尼《第599号》,iPad繪畫,2020年

「第六局:鱿魚遊戲」

遊戲規則:攻擊者進入“鱿魚圖案”中,突破防守者踩在鱿魚圖案的頭部圓圈處即為獲勝;防守者将攻擊者趕出該圖案即為獲勝;當任何一方進入無法

繼續遊戲的狀态(例如死亡或殘疾),另一方獲勝。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這是所有遊戲中最為野蠻,也是肢體接觸最多的一項。而當肢體與繪畫産生碰撞,會摩擦出怎樣的火花?

美國藝術家大衛·哈蒙斯(David Hammons)自上世紀60年代末開始嘗試“肢體版畫”。他将身體潤滑後壓印在紙上,然後使用顔料或油墨制作身體列印。在這些形似“X射線”的成像中,觀者可以感受到人體原始的力量感。哈蒙斯對“肢體”的創造力,或許會使他赢得藝術界的“肢體遊戲”。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大衛·哈蒙斯《身體列印》,紙上油脂和顔料,52.7×63.5cm,1974-1979年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大衛·哈蒙斯《無題》,紙上油脂、顔料和混合媒體,104.1×78.7cm,1975年

在劇中,不同遊戲都指向一個殘酷的目的——換取金錢。但在藝術家的世界,不同的天賦或藝術形式,卻是他們通往最終藝術追求的豐富可能性。哪位藝術家是你心目中這六場遊戲的優勝者?歡迎留言讨論。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編輯、文馬添翼

本文由《時尚芭莎》藝術部原創,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藝術家玩“鱿魚遊戲”,誰會勝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