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2021年國慶假期,時近志願軍赴朝參戰71周年之際,抗美援朝史詩巨制《長津湖》登陸全國院線,博得廣泛贊譽,引發各方熱議,預計票房将突破50億。本片除了本身所具有的紀念意義外,更難能可貴的是以抗美援朝戰争中志願軍最慘烈的長津湖戰役為主題,稱得上是同類題材影片的一大突破。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 影片《長津湖》宣傳海報,這是國内首部以長津湖戰役為主題的電影。

那麼,作為長津湖戰場上的對手,美國人有沒有拍攝過反映這場戰役的影視作品呢?答案是有,而且上映比我們要早70年!事實上在戰争尚未結束好萊塢就制作了多部以長津湖為背景的電影,其目的當然不是為了反思失敗,而是為了消除美軍從北韓北部退卻的負面影響,以陸戰一師從長津湖突圍的“光輝事迹”為噱頭進行宣傳鼓動,粉飾戰争。西方戰史著作在提到長津湖戰役時雖然無奈承認美第10軍未能進抵中朝邊界的戰略失敗,但不惜筆墨地宣揚陸戰一師“成功突出數十萬中國軍隊的重圍是了不起的勝利”,這種避重就輕、文過飾非的論調也為好萊塢拍攝該題材影片定下了基調。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 從長津湖前線撤退的美軍陸戰一師的官兵們。

最早關于長津湖戰役的美國影片是塞缪爾·富勒導演的《堅韌的刺刀》,根據約翰·布羅菲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了陸戰隊的一個排在長津湖阻擊數個中國師的進攻,于1951年11月上映。受制于預算不足和緊張的拍攝時間,此片拍成了一部赤裸裸的戰争宣傳片,以現在的流行詞彙形容就是“抗中神劇”,片中充斥着對志願軍的醜化,今日在IMDB上的評分為6.9分。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 影片《堅韌的刺刀》中由越南裔美國人扮演的志願軍官兵。

與《堅韌的刺刀》相比,1952年2月上映的同樣以長津湖戰役為題材的《決不撤退》在叙事風格上卻有很大不同,意識形态色彩相對淡薄,人物刻畫更趨客觀,在好萊塢五六十年代出品的諸多以頌揚美式英雄、貶低中朝軍隊的北韓戰争題材影片中顯得獨樹一幟,以現代眼光審視這部影片更類似于七十年代以《全金屬外殼》為代表的越戰反戰電影,以好的戰争片都是反戰片的标準衡量,應該算是優秀,不過該片的IMDB評分僅為6.5分。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決不撤退》的宣傳海報,由華納兄弟公司出品。

令人驚歎的是,《決不撤退》的立意始于1950年12月7日,當時長津湖戰役尚未結束,陸戰一師還在公路上艱難南撤,華納公司就聯系陸戰隊宣傳部門,建議拍攝一部反映長津湖戰鬥的電影,随即得到陸戰隊的贊同和大力支援。前陸戰隊員兼電影制片人米爾頓·斯皮爾林格于1951年8月完成劇本,由導演約瑟夫·劉易斯執導,影星弗蘭克·沃勒喬伊主演。陸戰隊允許攝制組在彭德爾頓兵營内拍攝六周,還特意開辟了一條道路撒上石膏,模拟冰封雪凍的長津湖公路,據估計軍方提供的場地和裝置支援價值100萬美元!《決不撤退》的英文原名為Retreat, Hell!源自陸戰一師師長奧利弗·史密斯少将的那句名言:“去他媽的撤退!我們沒有撤退!我們隻是向另一個方向進攻!”這句話也成為片中主角的台詞。好萊塢發行辦公室在稽核時認為片名用詞不雅,起初不予準許,但在陸戰隊的堅持下維持原名。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決不撤退》的片頭,其片名最初受到質疑,但軍方堅持使用這個片名。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決不撤退》中的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少将(左),片名即來自他的名言。

《決不撤退》的主要劇情講述了一個陸戰隊步兵營從征召、訓練、奔赴戰場直至敗走長津湖的全過程,與《長津湖》一樣前半部分為劇情鋪墊,後半部分才進入戰鬥,或許取名《陸戰隊北韓征戰記》更合适。片中有三位主角:男一号是沃勒喬伊飾演的營長史蒂夫·科貝特中校,他是一位經驗豐富的二戰老兵,本已退役進入外交部門工作,戰争爆發後再度被征召入伍;男二号是理查德·卡爾森飾演的預備役軍官保羅·漢森上尉,他同樣是二戰老兵,也是通信專家;男三号是魯斯·譚伯林飾演的17歲新兵吉米·麥克德米德,他虛報年齡參軍,希望追随同在陸戰隊服役的哥哥。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三位男主角的合影,圖中吉米操作的是美軍M20超級巴祖卡反坦克火箭筒。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被重新征召入伍的漢森上尉(右)和新兵們在一起。

影片開場簡短交代了背景:北韓戰争的突然爆發促使美軍緊急動員,征召預備役人員入伍。駐加利福尼亞州的陸戰一師在經曆戰後裁軍後僅剩3000餘人,需要征召1萬餘名後備兵員補充缺額,其中除少量有經驗的二戰退役軍人外,大部分是毫無經驗的19~24歲青年。漢森上尉不舍地與家人告别後前往軍營向科貝特中校報到,并奉命訓練新兵,操練射擊、刺殺、投彈、擒拿和拆解步槍等基礎科目,影片事無巨細地表現了緊張的備戰過程。曆史上除先期開赴洛東江作戰的陸戰五團和從地中海調來的陸戰七團第3營外,陸戰一師其餘部分都是8月中旬編組完成,在9月15日投入仁川登陸前新兵們僅有兩周訓練時間。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中漢城戰鬥場景,人民軍士兵操縱九九式輕機槍瞄準前進的陸戰隊員。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中在漢城巷戰中陣亡的陸戰隊員屍體被擺放在街道邊。

訓練完成後,科貝特中校率領他的營參加了仁川登陸以及攻占漢城的戰鬥,影片中穿插使用了很多戰地拍攝的新聞紀錄片片段,既節約了成本,又增加了真實感。激戰中目睹戰友死在懷中的吉米一度失去勇氣,在漢森上尉的鼓勵下恢複鬥志,并在漢城戰鬥中使用手雷消滅了敵軍狙擊手。傷感的是,吉米在一堆屍體中找到了他的哥哥。随着冬季到來,陸戰營開始向北韓北部進軍,漢森上尉的部隊與志願軍發生了遭遇戰,在發覺處于劣勢後果斷撤退,隻留下幾具屍體,與中國軍隊的初次接觸讓漢森深感不妙。影片對這場戰鬥的表現還算客觀,不過據戰史記載陸戰一師最初碰到的中國軍人是幾名被凍僵掉隊的志願軍戰士。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中漢森上尉在檢查犧牲的志願軍戰士的遺體。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中志願軍部隊向美軍陣地發起進攻的鏡頭,志願軍的進攻隊形相當疏散。

随着漫天風雪籠罩大地,陸戰一師的噩夢開始了,志願軍在軍号和呐喊聲中向陸戰營的陣地發起夜襲,當然我們不能指望美國導演能還原志願軍經典的三三制進攻隊形,不過相比日後的南韓神片和某些國産神劇的人海場景,片中志願軍的進攻隊形反而意外地更為疏散。美軍前沿陣地接連被攻陷,彈藥也即将耗盡,漢森上尉讓陸戰隊員們上刺刀準備肉搏,關鍵時刻美軍戰機臨空支援,以猛烈空襲幫助陸戰隊守住了陣地。之後,科貝特中校率領部隊沿山間公路向南撤退。滲透到戰線後方的志願軍部隊已在公路兩側的山上嚴陣以待,輪番向美軍車隊發起進攻,但雙方火力差距懸殊,美軍依托卡車和裝甲車輛,在航空兵和炮兵的火力支援下擊退了志願軍的進攻,成功突圍,影片至此在雄壯的背景音樂中戛然而止。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中的美軍使用機槍在陣地防禦戰中給予志願軍以很大殺傷。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中志願軍戰士埋伏在公路旁的山上,準備伏擊撤退中的美軍車隊。

總體來說,《決不撤退》從美軍視角準确還原了陸戰一師從長津湖地區突圍的過程,基本符合史實,志願軍第26軍在戰後總結中記述道,由于缺乏炮火支援,加上空襲影響無法集結部隊,隻能以小部隊使用輕武器對美軍進行騷擾,最終無法阻止美軍突圍,與影片的描繪是一緻的。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影片中的志願軍形象,沒有做過多的醜化和歪曲,在當時的環境下可以說是相當難得。

《決不撤退》上映後頗受好評,被譽為頂級戰争片,評論家認為該片對節奏的把握和戰争面貌的表現預示了未來20年戰争片的趨勢,在大力宣傳推廣下該片取得了200萬的票房,在當時是相當可觀的記錄,甚至激勵了不少年輕觀衆報名加入陸戰隊。不過,随着北韓戰争的結束,《決不撤退》變得默默無聞了,以至于在今日美國知名度不高。在筆者看來,這部影片雖然避重就輕,沒有道出美軍戰敗的真正原因,對志願軍的表現也流于表面,但依然是相對客觀、适合國内觀衆欣賞的美版《長津湖》,值得推薦。

最真實戰争片:美版《長津湖》70年前就上映,對敗仗毫不回避

■《決不撤退》的DVD影碟外包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