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日“立春”:春天,你好

作者:光明網
3日“立春”:春天,你好

海報制作:方金洋

“柳色早黃淺,水文新綠微。”《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中原標準時間2月3日22時59分将迎來“立春”節氣。此時節,大地開始解凍,蟄蟲逐漸蘇醒,魚兒浮在未融的碎冰下遊動,“從此雪消風自軟,梅花合讓柳條新”。

曆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每年公曆2月3日至5日為“立春”,也叫“打春”,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也是一年四時之始。“立”有開始之意,“立春”揭開了春天的序幕,标志着萬物複蘇的春季到來。

一年之計在于春。中國古人對“立春”非常重視,一直把它當成節日來過。

羅澍偉介紹,“立春”一詞,早在三千年前的周朝就已出現。據《禮記》記載,周朝時,每逢“立春”,周天子親率公卿、諸侯、士大夫,在東郊舉行迎春大典,然後賞賜群臣并施惠于民。東漢以後,朝野出現“迎春”禮俗,如婦女“剪彩為燕”做頭飾,貼“宜春”于門。唐宋時,“立春”之日,宰相以下群臣要入朝緻賀。明清宮廷,無論“迎春”還是“鞭春”,禮儀均極為隆重。

至今,我國民間一些“立春”習俗依然儲存,如農村仍有鞭打泥牛的“打春”之舉,意在歲首備耕,企盼風調雨順。此外,家中還要吃春盤、吃春餅、吃春卷或吃蘿蔔“咬春”,喜迎春天的氣氛随處可見。

“立春”隻是春天的前奏,此後一段時間,天氣仍會冷暖不定。雖然偏南風逐漸增多,氣溫常有明顯回升,但冷空氣不時造訪,往往出現大風降溫的“倒春寒”。

羅澍偉建議公衆,要繼續做好保暖,切勿過早減衣。起居宜早睡早起,以保養陽氣。三餐可适當選用辛溫甘潤的青韭、蒜苗、香蔥等,少食辛辣之物。注意精神愉悅,樂觀暢達,以防肝火上升。日常生活中,勤洗漱、多通風,保持鼻腔及雙眼衛生,同時加強戶外鍛煉,提升自身免疫能力。(記者周潤健)

來源: 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