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決戰》簡說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是三大戰役的第一輪大型會戰,國軍無論是兵員數量,武器裝備,以及接近于現代立體戰争的軍力配置等優勢下,仍然一敗塗地,這究竟是為什麼?

《大決戰》簡說遼沈戰役

蔣委員長及身邊的重要人物(劇照)

周遊本人認為,國軍的戰略戰術在當時的複雜戰況下,總體戰争設計是比較不錯的,也是有一定道理的。沈陽、錦州、長春、北平各大城市都有重兵,在戰術上可形成互相間的牽制配合與打援。可是,成也配合,敗也因配合,國軍就是在這種優勢局面下,由于内部配合的巨大問題,導緻屢屢出現的指揮混亂,互相掣肘,一次又一次的錯失戰機。要知道,在戰場瞬息萬變的形式下,多方力量的拉鋸不僅不會形成合力,反倒會削弱他們自方的戰鬥力。

《大決戰》簡說遼沈戰役

國軍将領(劇照)

而共産黨上司的軍隊情況,那就完全不一樣了,以毛主席為核心的中央總指揮部,指揮藝術高超,對戰局判斷務實而又精準,東野林總也具有東北戰争指揮的決定權力。

《大決戰》簡說遼沈戰役

黨中央五位領袖(劇照)

遼沈戰役作為三大戰役的首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關乎影響到後續戰局變化的關鍵之戰。 鑒于以上的情況分析也不難看出,國軍之敗,在宏觀戰略角度考量,與其自身的腐敗體制有很大關系,各方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盤,不顧全局的需要,進而導緻權力分化,戰力受到牽制,這是其失敗的主要内因。

《大決戰》簡說遼沈戰役

遼沈戰役(劇照)

人民解放戰争的勝利是無比偉大的曆史性勝利,在以毛主席為核心的黨的上司下,擁有廣大人民群衆的全力支援和全軍将士的浴血奮戰,人民解放戰争的勝利必然屬于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