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昆山建成 全國首個蜻蜓館

日前,南昆山保護區建設的蜻蜓館基本完成,可接受團體預約參觀。據介紹,這是全國首個蜻蜓館。

南昆山保護區總面積1887公頃,森林覆寫率98.8%。保護區内植物區系、森林類型、種群構成、群落結構和生态環境有着顯著的原始性,動植物種類繁多,在生物進化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被譽為“廣東省物種寶庫”,是理想的科研、科普、教學基地。

已發現蜻蜓156種

蜻蜓館位于南昆山保護區辦公樓旁邊,裡面以南昆山地區的蜻蜓為主要展覽對象,分為實物、圖文等主體闆塊,結合大量精美的彩色圖檔和精緻的标本,從不同角度展示了蜻蜓這種大自然最美麗、最靈活的昆蟲飛行家的矯健身姿,并簡要地介紹了蜻蜓這類古老昆蟲的神秘生活曆程。

“經過10餘年細緻的野外調查,南昆山已經發現蜻蜓156種,包括了許多十分珍稀的蜻蜓種類。”南昆山保護區管理處主任崔曉東介紹,在近幾年的考察工作中,除了不斷重新整理蜻蜓的品種外,已經有2個蜻蜓新種被發現,分别是南昆山黑額蜓和金翼裂唇蜓。

作為觀賞昆蟲和旗艦物種,蜻蜓以其優美的體态和華麗的色彩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崔曉東介紹,目前正在抓緊教育訓練講解員以及完善後期建設,保護區管理處歡迎團體預約參觀,尤其歡迎中國小校預約前來。

蜻蜓可作為水質監測參照

在蜻蜓館附近,還有一個露天的蜻蜓池,池内有水及種有植物。站不到10分鐘,就能看到池内有蜻蜓飛舞。同時,蜻蜓池内也有蝌蚪狀的蜉蝣動物。

“蜻蜓一生要經曆兩個生活階段,幼年期是在水中度過的,這一階段的蜻蜓稱為稚蟲,又稱水虿。”南昆山保護區保護管理科科長曾錦東介紹,稚蟲在水中生活從數月至數年不等,成熟的稚蟲會浮出水面羽化,羽化的過程通常持續數小時,羽化的成蟲立刻飛離水面,大約要經過1-2周的生長才能成熟。成蟲的生命短暫,大約為1-3個月。蜻蜓的成蟲和稚蟲均為肉食性,成蟲捕食蚊類、小型蛾類及葉蟬等小型昆蟲,稚蟲捕食小型水生昆蟲(如蜉蝣稚蟲和蚊子幼蟲等)、小蝦、小魚等。

曾錦東介紹,由于蜻蜓稚蟲生活于各種類型的水域中,其分布受溫度、水質、水流速度和水生植被等影響很大。成蟲在羽化地點附近生活,其捕食、栖息、交配和産卵的場所又與周邊的植被息息相關,是以蜻蜓目昆蟲是重要的環境品質訓示生物。

南昆山孕育出諸多蜻蜓“中國之最”

據南昆山保護區提供的資料顯示,除了南極洲,蜻蜓目分布于世界各大區,全世界已記錄31科,約6000種。中國已知近千種,隸屬19科。廣東省約260種,南昆山地區已經發現156種。可見,南昆山發現的蜻蜓種類,約占全省60%。

有意思的是,中國體長最大的蜻蜓是雌性的巨圓臀大蜓,體長接近12厘米;中國翅展最大的是蝴蝶裂唇蜓,雌性的蝴蝶裂唇蜓翅展可以超過15厘米;中國體形最小的蜻蜓是侏紅小蜻和小蟌屬的黃尾小蟌和白腹小蟌,這些蜻蜓的體長都在2厘米左右。“這些‘中國之最’都可以在南昆山找到。”曾錦東介紹,南昆山曾發現有巨圓臀大蜓、蝴蝶裂唇蜓、侏紅小蜻、黃尾小蟌、白腹小蟌等。

“南昆山保護區内森林茂密,溪水潺潺,締造了蜻蜓最理想的生存環境。”崔曉東介紹,目前南昆山的蜻蜓考察工作正在繼續進行,相信經過更全面的野外考察,更多的蜻蜓會被發現。

來源:南方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