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即将消失的關中觀賞鴿

鴿是鴿形目鸠鴿科數百種鳥類的統稱,我們平常所說、所見的多為信鴿,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陝西關中地區特有的傳統觀賞鴿。關中觀賞鴿已有400多年的曆史,是最早人為雜交繁育的品種,起初流行于宮廷,慢慢傳入民間。随着曆史的變遷以及繁育難度大等因素,觀賞鴿數量越來越少,已到了即将消失的邊緣。

大大的白眼圈

是關中觀賞鴿最與衆不同之處

關中人将觀賞鴿統稱“短嘴兒”,因為這裡老一輩人對玩的鴿子要求極高,不管什麼品種,體形要勻稱,嘴必須短粗而淨白,且和鼻子平,俗稱“淨嘴”,嘴上帶一點黑的叫“油嘴”,全黑的叫“鐵嘴”,嘴的長度一般不超過2厘米;鼻子必須是粉白的,兩個鼻豆要大且分開;爪子粉紅色且腿部不能有毛;毛色幹淨不能有雜毛;眼環粉紅且要大。雌鴿腦袋渾圓,眉凊目秀,像婷婷玉立的姑娘一般端莊;雄鴿頭部飽滿,胸腔稍前挺,要有威武的感覺,還要求雄鴿有“鳳頭”,即雄鴿鼻梁上方必須有像小貝殼一樣的幾根毛端端正正地立在腦門正中央。金眼白、血眼黑、榨子眼的兩頭黑、金井玉欄杆、玉翅、黑鶴心兒、麒麟花……品種最多時能有20多個,但現在能見到的也就10個左右。其分為四個色系:白、黑、瓦藍、鐵鏽紅,又以黑、白兩個色系分化出來的品種最多。

關中的觀賞鴿有自己獨特之處:北京觀賞鴿鼻豆是一個,而關中觀賞鴿是分成兩個的,更加好看;東北、新疆等地的觀賞鴿腿部都有毛,而關中觀賞鴿腿部無毛,露出粉紅色的長腿,更具觀賞性;大大的白眼圈也是關中觀賞鴿最與衆不同的地方。

繁殖能力低

是關中觀賞鴿越來越少的主因

繁殖能力低,因嘴短哺育後代成活率特低,是關中觀賞鴿越來越少的首要原因。雖然正常情況下,鴿子一年能繁育六七次,但對于觀賞鴿來說,一對成鴿一年能成功養大兩隻幼鴿就算不錯了。雌鴿産下蛋後,雌鴿雄鴿輪流孵蛋,雄鴿每天上午9時入巢孵化,換雌鴿出巢覓食、活動。下午5時雌鴿入巢孵化至次日上午9時。就這樣雌雄交替,直到雛鴿孵出為止。幼鴿孵出後,雌鴿雄鴿共同分泌鴿乳,哺育幼鴿。鴿卵孵化期一般為17天左右,如果超出這個時間幼鴿尚未孵出,鴿子就會放棄舊巢,另尋新巢産蛋再孵。第二個原因是信鴿的沖擊。觀賞鴿受視力和體力的限制,飛行距離有限,因而養信鴿的人越來越多。第三個原因是飛行速度慢,因而常被鷹隼等襲擊,像銅背、麻背這樣好的品種,隻能在明清時期的古畫中看到了。

已有玩家專門收集、繁育關中觀賞鴿

近幾年來,由于好的關中觀賞鴿越來越難見到,是以它的身價也開始一路走高,一對鴿子少則幾千元,多則幾萬元。但還是有價無市,僅能在周邊農村或玩家處見到品相上乘的關中觀賞鴿,不過已有玩家開始專門收集、繁育關中觀賞鴿。鴿子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一旦配對就感情專一,形影不離。為避免近親繁殖造成品種退化,都有計劃地人工選配。一般一對好的觀賞鴿,主人都會給它們配三對“保姆鴿”,幫助它們孵化幼鴿和給幼鴿提供鴿乳,確定幼鴿成活率。希望通過愛好者的努力,将這些陝西關中地區特有的觀賞鴿品種延續下去…… 吳宏勃 郭宏偉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