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颌豬肩高超過2米,體長超過3米。它們都擁有一對可怕地大犬齒、銳利地前臼齒以及長地令人恐怖地大嘴。但是實際上它們和真豬以及河馬起源于相同地亞目---古齒獸下目,與完齒獸等巨豬科成員一樣,它們都相繼滅絕了。

恐颌豬生活習性上類似于古巨豬和完齒豬,恐颌豬的主食是植物,但也經常食腐或襲擊小型動物,以及搶奪小型食肉動物的食物。恐颌豬有可能是小群活動的,因為它們的現代親戚,包括河馬,都往往是小群或家庭生活的,在美國發現的恐颌豬群體化石還證明恐颌豬不僅群體生活,之間還會互相照顧受傷衰老的成員。進入中新世後,大多數巨豬科動物已經消亡,而中新世才出現的恐颌豬是巨豬科中生存年代最晚的,它們在中中新世突然滅絕,标準着巨豬科動物的徹底消亡,其滅亡原因至今不明。
恐颌豬更加适合雜食性的生活,腐肉也許是它們的最愛。恐颌豬對食物的欲望非常強烈,即使在吃飽之後遇到食物也會進行搶奪。恐颌豬是一種積極的掠食者,從一些食草類動物的骨骼上發現了恐颌豬牙齒的磨痕,它們不但能夠捕殺一些古駝類或者是犀牛,還可以與當時掠食者霸主地位的犬熊争奪食物。
恐颌豬的牙齒顯示這些家夥也比較喜歡堅果、根一類的素食。在它們的頭蓋骨頂端,有非常多突起,顯得特别誇張,這些都是群居者的特點。它們的面顱上面有非常多傷痕,這些傷痕最大的可能來源就是群體之間的争鬥還有與其他掠食者争鬥食物,比如犬熊。它們的颌可以張開到非常大,類似于鳄魚,這将有益于提高進食速度。它們的頭骨是犬熊的2倍大,是人類的5-6倍大,腦容量與同時期動物相比無太大差距。
恐颌豬生活在2100萬年前的早中新世美國西部内布拉斯加,和當時的副馬,麗馬,小古駝,遠角犀,達福獸等共同奔跑在草原上。在内部拉斯加州曾經發現大量的恐颌豬化石,可能是由于幹旱造成了這些大塊頭集體湧向一個幹河床,并最終死在那裡。
關注六維自然 順其自然認識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