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齒虎是大型貓科動物進化中的一個旁支,生活在距今300萬~1.5 萬年前的更新世——全新世時期,與進化中的人類祖先共同渡過了近300萬年的時間。劍齒虎長着一對巨大的犬齒,足有半尺長,故得名。劍齒虎的捕獵對象是大型的食草動物。劍齒虎的滅絕與乳齒象的滅絕緊密相關。美國洛杉矶市區的拉布裡亞農場是世界上最不尋常的化石遺址之一,已先後複原了兩千多隻,使劍齒虎成為最為人所知的史前貓科動物。

恐象是象形長鼻目中已經絕種的一類,生存于中新世中期至更新世早期。雄性恐象一般肩高接近5米,估計體重超過15.6噸。上颚沒有獠牙,下颚有一對很大向下彎的獠牙。白齒的特征是有2-3道簡單的橫向脊骨,這是用來切割杆物的,而與這相對應的咬碎動作則是其它大多數更原始的長鼻目所共有的。恐象分布于亞洲、非洲及歐洲等地區。艾德麗安·梅約指在希臘發現的恐象化石解開了古代巨大生物的秘密。
巨型短面熊屬于源自新世界的眼鏡熊亞科。眼鏡熊亞科最早的成員是生存于中新世(2100-200萬年前)得克薩斯州的Plionarctos。它是熊齒獸及現今眼鏡熊的祖先。雖然對熊齒獸的早期曆史所知甚少,它後來于80萬年前堪薩冰川作用時期廣泛分布在北美洲和南美洲。巨型短面熊除了生滿利齒的大嘴外,最顯著的特征就是擁有長長的四肢,當它們平時散步時,背部距地面約1.7米,而當其用後肢站立起來時,則要超過4.3米,目前北美發現的最大的短面熊化石站立時高達4.3米。
麗齒獸起源于二疊紀,2.52億年前。食肉,外形像狼,是首次長有犬齒的動物,這是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大重要突破,之後許多哺乳動物也長有相似的獠牙,它們能夠輕易的撕開皮肉, 就如同一把炙熱的金屬刀滑過黃油一般,它有一個稱号"二疊紀的野狼"。麗齒獸是生活在二疊紀晚期的一種類哺乳爬行動物,生活于沙漠中,具有銳利的牙齒和高超的奔跑能力,喜歡以龜類的祖先背龍為食。
恐颌豬體型稍大于古巨豬和完齒豬, 又名恐豬,是巨豬科家族中身材極其巨大的一類。肩高超過2米,體長超過3米。它們都擁有1對可怕地大犬齒、銳利地前臼齒以及長地令人恐怖地大嘴。但是實際上它們和真豬以及河馬起源于相同地亞目---古齒獸下目,與完齒獸等巨豬科成員1樣,它們都相繼滅絕了。它生活在2100萬年前的早中新世美國西部内布拉斯加,和當時的副馬,麗馬,小古駝,遠角犀,達福獸等共同奔跑在草原上。在内部拉斯加州曾經發現大量的恐颌豬化石,可能是由于幹旱造成了這些大塊頭集體湧向1個幹河床,并最終死在那裡。
猛犸是鞑靼語“地下居住者”的意思,起源于上新世的非洲熱帶地區,一直生活到3700年前的全新世。和非洲象、亞洲象同時于非洲由共同祖先曙象演化而來,與非洲象屬、亞洲象屬互為姐妹屬關系。多數猛犸沒有長毛而是和現代象一樣幾乎無毛,最大的種類可能的另一種草原猛犸,身上估計也隻長有少許的毛。猛犸的平均體型小于恐象和劍齒象,是以并不是最大的古象,但卻是最有名的。它身高體壯,有粗壯的腿,腳生四趾,頭特别大,在其嘴部長出一對彎曲的大門牙。
一直以來,對于猛犸的滅絕原因存在兩種猜測:氣候滅絕說和人類屠殺導緻滅絕說。為了解決這一争論,美國一個考古學小組對這兩種學說進行了檢驗。他們推斷,如果是人類捕殺導緻了猛犸的滅絕,那麼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内,猛犸的滅絕時間應該與人類進入這一地區的時間互相吻合。而如果猛犸是由于氣候變化滅絕的,那麼在一個特定的地區内,猛犸應該與人類同時存在,并且僅僅是在氣候改變發生後才走向滅絕。不同種類的猛犸也擁有不同的滅絕原因,帝王猛犸由于真猛犸象侵入北美洲以緻失去生态區位而滅絕,哥倫比亞猛犸象很可能因為氣候變化而滅絕。真猛犸象的滅絕原因很可能出于人類的捕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