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是重要的堅果和木本油料樹種。每100g核桃仁含有脂肪65g左右、蛋白質15g左右、碳水化合物6g左右,磷、鋅、鈣、鐵、鉀含量豐富,同時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少量硒、錳、鉻等礦物質元素,核桃仁中的生物活性物質,可有效減緩和預防心髒病、動脈疾病、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疾病,故核桃又有營養果品和醫療果品之稱。同時核桃也是很好的用材樹種,具有木質堅韌,紋理美觀,不翹不裂耐沖擊等優點,适宜制造高檔用具。在長期栽培和人為選擇過程中,形成了很多優良品種和類型,早已為人們所重視。
陝西省三原縣位于關中平原北部,氣候溫和,土層深厚,土壤疏松,是核桃最佳适生的縣區,目前核桃也是我縣退耕還林的理想樹種之一。為了達到早果、優質、豐産和高效的目的,在選擇建園地點時,必須以品種的區域化和适地适樹為原則,從氣候、地勢、土壤、交通等方面,綜合評價和選擇建園地點。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園地選擇</h1>
1、氣候條件 應符合計劃發展核桃品種的要求。我縣北緯33~34度,年平均氣溫7~13攝氏度,絕對最低氣溫為-20攝氏度以上,絕對最高氣溫為40攝氏度以下,平均無霜期200天以上,年降雨量560~700毫米,為核桃的适宜栽植區域。選擇建園地點還要求園地早春無大風、無嚴重的晚霜凍害。
2、地形、土壤條件 海拔700~1300米的地區核桃生長結果良好。核桃是多年生根深性喜光果樹,背風向陽的緩坡丘陵地、平地或台田地适宜栽植。土層厚度1米以上,地下水位在地表2米以下。土壤質地以保水、透氣良好,pH值7.0—7.5的壤土和沙壤土為宜。
3、排灌條件 園地應有灌溉水源,排灌系統暢通,旱能澆,澇能排。
4、前茬樹種 避免在楊、柳、槐、核桃生長過的土壤上栽植核桃,以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二、整地</h1>
整地是提高核桃苗木成活率和生長發育的重要環節。時間一般在造林前半年進行。整地方式可根據造林地立地條件選擇,一般有全面整地、反坡梯田整地、魚鱗坑整地等。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選擇主栽品種和授粉樹</h1>
選擇好的品種是早果、優質、豐産和高效的基礎。适宜我縣栽植的早實品種有:香玲、魯光、遼核1号、遼核4号、陝核5号。适宜我縣栽植的晚實品種有:禮品1号、西洛3号選擇的主栽品種忌過多,1~3個品種即可,以防造成果園管理不便,産品規格不一,降低産品價格;選擇的主栽品種一定是在當地引種多年、生長結果良好、産量高、品質優、抗性強的良種;選擇的主栽品種必須是通過有關部門鑒定的優良品種。在核桃栽植多的地方,可不考慮配置授粉樹,提倡“一園一品”,以利于形成統一規格的産品; 在核桃栽植少的地方,建園時考慮2~3個雌雄花期相近或互補的主栽品種,或配置授粉樹。主栽品種與授粉品種可按8:1~10∶1的比例進行行列式配置。
<h1 class="pgc-h-arrow-right">四、栽植</h1>
核桃栽植一般采用一年幹二年根未經移植的嫁接苗。根系完好、健壯、枝粗節間短、芽子飽滿、接口愈合牢固、皮色光亮、苗幹通直、充分木質化、無檢疫病蟲害、無嚴重機械損傷,并達到陝西省核桃苗木标準,即要求苗木嫁接部位高度在40厘米以上,嫁接處上方直徑在0.9厘米以上、主根長度在15厘米以上、大于5厘米的Ⅰ級側根10條以上。栽植時間分為春季栽植和秋季栽植。春季栽植一般在3月中旬至苗木發芽前進行。秋季栽植在10月下旬至土壤上凍前進行。由于三原縣氣候特點是春季幹旱,夏秋季多雨,為利用土壤墒情,核桃栽植應以秋季栽植為主。
在栽植前先挖大穴(長、寬、高各80厘米),将表土、心土分開堆放。栽植時把腐熟好的有機肥加入過磷酸鈣拌勻,與表土相混填入坑内,踏實四周後定植。定植前,将長途運輸來的苗木,立即解包浸根一晝夜,可用ABT生根粉水浸泡,也可在泥漿中蘸根一晝夜,待苗木充分吸水後再行栽植,以利于成活。定植時,将核桃苗放入穴内,使根系自然舒展,分層填土踏實,直到填入2/3的表土,将苗子輕輕一提,使根系分布均勻,充分與土接觸,培土與根徑相平齊,全面踏實。栽植後應及時灌足定植水,待水滲透下去後用細土或地膜覆寫樹穴。苗木栽植深度略高于苗木根莖,但嫁接口必須露在外面。核桃早實品種的初植密度應大于晚實品種,可采用4米*5米、5米*5米、5米*6米等,晚實品種可采用6米*8米或8米*8米。由于核桃為雌雄同株異花果樹,且同一植物上雌花與雄花一般不同時開放,故要求不同植株間進行授粉,因而,隻有成片栽植的核桃園才能得到豐産。
<h1 class="pgc-h-arrow-right">五、土肥水的管理</h1>
<h1 class="pgc-h-arrow-right">1、土壤管理</h1>
對核桃園的土壤進行深翻熟化是增産的條件。土壤深翻熟化可以改良土壤,增厚土層,提高土壤釋放養分的能力,保水保肥,使土壤具有良好的通氣性。它對核桃根系起修剪作用,加強了根系的分生能力,對地上部分的生長發育和結果都有利。深翻四季均可進行,在北方以秋季深翻最好,在果實采收前後結合秋施基肥進行,若春季深翻應在解凍後及早進行,北方多春旱,翻後需及時灌水,若夏季深翻最好在根系前期生長高峰過後,若冬季深翻應在入冬後至土壤上凍前進行。深翻深度為80~120cm。深翻方式有深翻擴穴,隔行深翻(對成年果園有利,減少傷根),全園深翻。
在核桃園内适當間作作物可提高幼園的早期經濟效益,增加覆寫,減少蒸騰,增加土壤肥力,間作要以不影響核桃樹生長為原則,注意間作物的選擇和輪作,植株要矮小,生育期短,适應性強,耐蔭耐旱,與核桃樹的需水需肥的臨界期要錯開。間作物的種類較多,如豆類、薯類、藥材及綠肥等,禾谷類作物不能間作。
幼年核桃園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是擴大樹盤,也就是放樹窩子,松土,除草,結合施用有機肥進行。成年核桃園土壤管理最重要的是土壤翻耕,做好水土保持,根據核桃園地勢做相應的集雨坑。
<h1 class="pgc-h-arrow-right">2、施肥管理</h1>
核桃樹所需營養元素有大量元素: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硫。微量元素:鐵、錳、硼、鋅、銅、钼、氯、硒
施的肥料營養元素要全面。秋季(從8月底開始)施基肥,以遲效的有機肥為主,速效氮和磷鉀肥為輔,施肥方法有全園撒施、環狀溝施、放射狀溝施肥等。追肥是對基肥的一種補充,是在樹體生長期中施的肥,以速效氮磷鉀肥為主,施入時期有:(1)花前肥(花前兩周左右,以施入氮肥為主,配合施入磷肥);(2)花後肥(花後六至八周,以施入氮肥為主,配合施入磷鉀肥);(3)果實膨大期追肥(施入氮、磷、鉀全肥);(4)果實采收前後追肥(施入氮、磷、鉀全肥)。追肥施入方法有穴施(尿素淺施,磷肥深施) 、灌溉式施肥等。
不管采用上述哪種施肥後都應立即灌水,若無灌水條件,也應做好保水措施。
另外還有根外追肥(有葉面噴肥,莖幹注射等),它是一種用肥少、見效快、使用率高的施肥措施,也可與多種農藥混合噴施,對缺水少肥地區尤其适用。常用濃度∶尿素0.3%~0.5%,硫酸鉀0.2%~0.3%,過磷酸鈣0.5%~1%,硼酸0.1%~0.2%,硫酸銅0.3%~0.5%。總原則是生長前期濃度要低,生長後期濃度略高。根外追肥時期有花期、新梢速長期、花芽分化期及采收後。葉面噴肥必須避免高溫,應在上午10時前或下午4時後進行,在高溫季節應選陰天進行,雨天或大風天氣不宜。根外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二者結合才有好的效果。
<h1 class="pgc-h-arrow-right">3、水分管理</h1>
核桃樹萌動前,三月中旬灌一次水,以解春旱困擾;開花後和花芽分化前5~6月份視幹旱程度灌一次透水,結合施追肥進行,以利于果實生長良好;10月末至11月初落葉後,結合施基肥灌一次封凍水。這三次灌水在生産上至關重要。在水多的地方要注意排水,以免影響樹體正常生長發育,排灌結合才能獲得豐産、優質、高效。
<h1 class="pgc-h-arrow-right">六、整形修剪</h1>
整形修剪是核桃生産中一項重要的技術措施,對幼樹及結果初期樹尤為重要。合理整形修剪,培養良好的樹體結構和樹形,使樹冠通風透光,調整和維持營養生長和結果之間的良好平衡,為早果、豐産、優質、高效打好基礎。休眠期間,核桃樹有傷流現象,不宜進行修剪。修剪的最佳時期是秋季,有利于傷口在當年内早愈合,幼樹可提前在8月下旬開始,成年樹在采果後的10月前後,葉片尚未變黃之前進行。
整形與栽植密度密切相關。稀植時,整形主要考慮個體發展,使樹體充分利用空間,達到樹冠大,骨幹枝結構合理,枝量多,層次分明,勢力均衡。密植時,則主要考慮群體的發展,注意調節群體葉幕結構和群體與個體間的沖突,做到短枝多,長枝少,樹冠矮、葉幕厚。整形應做好定幹和培養樹形工作。
(1)定幹 定幹高度與樹高、栽培管理方式和間作等有關,應根據品種特點、土層厚度、肥力高低、間作模式,因地因樹而定。晚實核桃,樹高,定幹可适當高些,可留1.5~2米;早實核桃,樹體小,定幹可适當低點,可留0.8~1.2米;山地核桃土壤薄,肥力差,幹高以1~1.2米為宜。立地條件好的,定幹可高一些,密植的幹可低一點。果材兼用品種,為提高幹材的使用率,幹高可達3米以上。
(2)培養樹形 目前我國核桃樹形主要是疏散分層形和自然開心形兩種。
疏散分層形 培養明顯的中心幹,幹高一般為0.8~1.2米,有6~7個主枝,第一層主枝3個,水準夾角120 度,主枝與中心幹60~80度,每一主枝有2~3個側枝,第二層主枝2個,每一主枝有1~2個側枝,第三層主枝1~2個,每一主枝有1個側枝,層間距不小于20厘米。該樹形适合生長在條件較好的地方和幹性強的稀植樹。
自然開心形 根據樹木自然長勢,培養的無明顯中心幹的樹形。一般幹高0.7~1.0米,有3~4個主枝。主枝之間的垂直距離20~40厘米,相鄰的主枝間的水準夾角應相近,每一主枝有2~3個側枝, 側枝應均勻分布。該樹形适合土層較薄,土質較差,肥水條件不好的地區栽植的核桃樹,及樹姿開張的一些早實品種。樹木要整形,必須修剪。修剪的方法很多,有短截、回縮、疏枝、長放、開張角度、摘心和除萌等。
幼樹修剪時,采用高了截或低了留的定幹整形法,加快分枝,擴大營養面積,在4~5年内選留出各級主側枝,盡快形成樹體骨架,為早果、豐産打下堅實的基礎。
成年樹修剪時,繼續培養主側枝,充分利用輔養枝早結果,積極培養結果枝組,盡量擴大結果部位。做法是:去強留弱,先放再縮,放縮結合,防止結果部位外移。注意樹勢和結果之間的沖突和調節,以延長樹體的經濟壽命。
衰老樹修剪時,以恢複樹勢為主,修剪要點是疏除病蟲枯枝,回縮外圍梢枝,促進其萌發新枝,利用好徒長枝,盡快恢複樹體結果能力。嚴重衰老樹要采取大更新,即在主幹及主枝上截取衰老部分的1/3~2/5,保證一次性重發新枝,2~3年後可重新形成新樹冠。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七、病蟲害防治</h1>
根據蟲害的發生、發展動态提出預報和最佳防治時間,采取農業措施與生物、化學防治相結合的防治措施,同時注意保護和利用天敵,以及調整施藥和施藥量等。防治原則如下:
一是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首先要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以生态平衡為目的的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調控因素, 在全面掌握各種病蟲害的生物學特性及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的前提下,綜合利用人工、實體、生物、化學等防治措施。
二是抓住關鍵防治期,科學防治的原則。每種蟲害都有自己的生長特點和生長規律,我們隻有在掌握這些規律的前提下, 才能采取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法把危害控制在最小的範圍内。
三是化學防治應做到科學配方,合理混用原則, 在化學防治過程中,應根據各生育期内的蟲害發生特點,合理安排和選擇用藥,避免單一用藥。農藥的合理混用,可以取得增效延緩抗性的産生,提高對抗性害蟲的防治效果;可改進藥劑的性能,發揮不同農藥的特長,兼治多種害蟲等,增加農藥的毒性和易于産生藥害等,是以在農藥混用時應遵守一定的原則。
四是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的原則。在病蟲害防治的用藥上,應優先選擇高效、低毒、低殘留及有選擇性的農藥,如微生物農藥、植物源農藥、動物源和一些特異性農藥等,盡量避免使用廣譜性的農藥,以最大可能地保護天敵,充分發揮天敵的自然調控作用,減輕農藥的污染。
據統計,危害核桃的害蟲達120餘種,病害達30餘種。現就關中地區常見的病蟲害作以簡要介紹。
(1)主要害蟲及防治
●金龜子:成蟲咬食葉片成網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僅剩主脈,群集危害時更為嚴重,常在傍晚至晚上10時咬食最盛。成蟲食性各異,有的以植物根莖葉為食,有的以腐敗有機物為食,也有以糞便為食者。幼蟲多生活于土中,以土中有機物為食。
防治方法: 在成蟲盛發期可用90%敵百蟲的800~1000倍液噴霧,或用90%敵百蟲安每畝(666.7平方米)面積用藥100~150克,加少量水後拌細土15~20千克制成毒土撒在地面,再結合耙地,使毒土與土壤混合。以此殺死成蟲。
●核桃小吉丁蟲:每年7-8月份,以幼蟲危害1-2年生枝條,在皮層中螺旋狀蛀食(串皮),受害枝腫大。
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10%氯氰菊酯3000倍液、2.5%功夫乳油4000倍液噴霧2-3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
●核桃舉肢蛾:核桃舉肢蛾屬鱗翅目,每年6-8份,幼蟲從核桃果柄蛀入核桃青果内縱橫穿食,蟲道内布滿蟲糞,使果實變黑而大量脫落,果皮幹縮而黑。
防治方法:成蟲羽化前,樹盤覆土2-4cm,或地面撒藥,每畝撒殺螟松粉2-3 kg。在幼蟲孵化期是藥劑防治的重點,主要藥劑有氧化樂果1000倍液,48%樂斯本乳油2000倍液,10%高效氯氫2500倍液。
●核桃扁葉甲:又稱核桃葉甲、金花蟲。以成蟲和幼蟲取食葉片,食成網狀或缺刻。甚至将葉全部吃光,僅留主脈,形似火燒,嚴重影響樹勢及産量,有的甚至全株枯死。
防治方法:消滅越冬成蟲:冬、春季刮除樹幹基部老翹皮,去除越冬成蟲;在4-5月成蟲上樹時,用黑光燈誘殺;化學防治:于4-6月,噴10%氯氰菊酯2500倍液,防治成蟲和幼蟲,防治效果良好。
●黃刺蛾:每年7-8月份幼蟲取食葉肉,殘留葉脈,将葉片吃成網狀。
防治方法:用40%樂果乳劑1000倍液、10%氯氰菊酯3000倍液2.5%功夫乳油4000倍液噴霧2-3次,每次間隔10天左右。
●雲斑天牛:又名核桃大天牛。危害核桃、蘋果、梨等果樹及楊、柳、桑、栎等樹木。樹木被害部位皮層稍開裂,從蟲孔排出大量糞屑。危害後期皮層開裂。成蟲羽化多在上部,呈一大圓孔。幼蟲在皮層及木質部鑽蛀隧道,從蛀孔排出糞便和木屑,受害樹因營養器官被破壞,逐漸幹枯死亡。
防治方法:一是人工捕殺成蟲。利用成蟲有趨光性,不喜飛翔,行動慢,受驚後發出聲音的特點,于成蟲發生盛期,傍晚持燈誘殺,或早晨人工捕捉;二是殺卵和初孵幼蟲。檢查成蟲産卵刻槽,尋找卵粒,用刀挖或用錘子等物将卵砸死,于卵孵化盛期,在産卵刻槽處塗抹50%的殺螟松乳油,以殺死初孵化出的幼蟲;幼蟲蛀幹危害期,發現樹幹上有糞屑排出時,用刀将皮剝開挖出幼蟲,或從蟲孔注入50%的敵敵畏100倍液,也可用藥泥或浸藥棉球堵塞、封嚴蟲孔,毒殺幹内害蟲。
⑵ 主要病害及防治
●核桃炭疽病:主要危害果實,病斑初為黑褐色,近圓形,後變黑凹陷,最後腐爛發臭,果仁幹癟。防治方法:用50%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或70%消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2-3次。
●核桃枯枝病:危害1-2年生枝條,被害初期枝條皮層呈暗灰色,後變淺紅褐色或深灰色病斑。防治方法:用50%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或70%消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2-3次。
●核桃褐斑病:主要危害葉片,葉片感病後出現近圓形或不規則褐斑,中間灰色邊緣暗黃綠色至紫褐色。防治方法:用50%甲基托布津、多菌靈或70%消菌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噴霧2-3次。
(3)人工防治
●冬、春季深翻樹盤,消滅土中蟲卵、蟲蛹,清除雜草。
●核桃采收後及時清理落果、落葉、幹枝、病枝,深埋或者集中銷毀。
●8月中旬摘除害果、害枝,采收後結合修建清除病枝、蟲枝集中銷毀。
●加強施肥、除草等日常管理,恢複、強壯樹勢,提高抗病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