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聯合新聞網4月19日發表題為《“非核家園”不管海?》的文章稱,蔡英文當局喊得響徹雲霄的“非核家園”,一碰到日本,就龜縮了。日本要把福島核廢水放流入海,南韓揚言要告上國際海洋法庭,中國大陸則痛批“太平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蔡英文當局卻輕描淡寫,隻稱遺憾。一遇上日本,蔡英文當局似乎就隻能乖乖投降。
文章稱,被島内網友戲稱“助日代表”的謝長廷立即發揮了他巧言令色的長才,稱台灣地區的核電廠也把廢水排放入海,是以才會有“秘雕魚”(在台核電設施附近發現的畸形魚類——本網注)。這番話,除意圖魚目混珠,也暴露民進黨反核的虛假。也難怪有九成多的台灣群眾對台當局處理日本核廢水的軟弱感到不滿。
文章指出,台灣地區核電廠排入海洋的,是核反應堆外面的“冷卻水”,不含放射物質,與其他國家和地區核電廠的排放水一樣安全無虞。當年之是以有“秘雕魚”,是廢水溫度太高所緻,與放射性物質無關。而日本要放流的核廢水,則是核電廠堆芯熔融後遭污染的冷卻水,帶有放射性,任意放流入海,必然沖擊海洋魚類和生态。
文章還指出,試想,蔡英文當局對台灣地區所有核電設施都極盡可能地妖魔化,但對日本核廢水卻是輕聲細語笑納,這說明它的反核根本是在做戲。難道說,“非核家園”範圍隻限本島陸地,不包括四周海洋?
此外,台灣《旺報》4月19日也發表社評指出,拜登将生态環保視為“價值”,卻默視日本将含放射元素的福島核廢水排入海洋,着實令反對日本此舉的周邊國家和地區感到違和。日本若堅持以鄰為壑,将有違東亞大國的自我角色定位,而拜登對地球生态保護的“價值”亦不能因“國”而異,否則将自失立場,淪為“雙标”,難以服衆。
社評強調,其實,日本群眾亦對核廢水排放不安,認為不僅存在輻射安全疑慮,更擔心日本漁業衍生的“名譽損失”。日本排放核廢水受洋流影響,恐擴散至台灣海域,波及台灣地區的近海及遠洋漁業。蔡英文當局不能囿于所謂“友好”,噤聲不語。
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