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新聞Knews記者 朱亦敏
2020-07-19 19:47
上海自有“金羅店,銀南翔,銅真如,鐵大場”的說法,翻開老地圖,在西北方向就能找到真如地區。從前的真如鎮商貿繁榮、是上海的西北大門。

真如因寺得名,緣寺成鎮。早在元延祐七年(1320年),妙心和尚遷建真如寺于桃浦河、梨園浜交彙處東北角,真如從此誕生。距今700年時間,真如古鎮沉澱了人文曆史。1932年第一次淞滬抗戰,十九路軍抗戰總指揮部設于此。這裡是上海近郊最早城市化的村鎮,20世紀初就設有火車站、電台。
79歲的趙阿婆在真如生活了大半輩子。記憶深處,還有少時大廟剛剛建時的樣子:門口一尊彌勒佛被上學去的孩子們摸到锃亮;真如鎮上的羊肉館每天門庭若市,食客們吃多少遍都不厭;還有每年廟會的熱鬧場面,五湖四海的商品,敲鑼打鼓的花車隊伍……
不過,曾經的真如鎮交通不便,一直保持着原生态的城鎮面貌。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真如的城市化程序開始加速。依靠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商貿傳統,真如成為了上海主要的農貿産品交易中心,以銅川路水産市場為代表的的多個農貿批發市場給真如帶來了人氣和活力。
當然,日益火爆的生意也讓這片地方一度環境髒亂。2016年10月31日,銅川路水産市場正式關閉,傳統農貿業要向更進階産業轉型,真如也将迎來新一輪發展。古鎮會有怎樣的新機遇、新未來,我們拭目以待。
關鍵幀:
真實如常,真實如一。
百年真如,未來可期。
(看看新聞Knews記者:朱亦敏 文字:李蔚欣 編輯:範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