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可耐40℃高溫,最低可抗-16℃低溫,耐饑餓, 15天不取食還能存活。繁殖量大,食量大,300多種植物都是它的盤中餐。這就是外來入侵有害生物———美國白蛾的特點。”9月13日,在徐州市區某苗木培育園内,徐州市林技中心森保科科長于豔華在一株桃樹上剪下一枝結滿美國白蛾網幕的枝條,指着網幕裡密密麻麻的幼蟲介紹。
徐州有哪些外來入侵有害生物?造成了什麼樣的危害?如何對付它們?近日,徐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技中心與海關核查科聯合開展檢疫工作,并向企業主傳授防治方法。
◆美國白蛾一年三代,危害巨大
“我種的桃樹、柿樹,核桃等果樹上,葉子都被吃光了!” 9月13日上午,鼓樓區一家苗木培育園内,園主向檢查從業人員傾訴。這個培育園種植了10多種果樹和農作物,外圍還有楊樹、法桐、紫葉李、白蠟等樹種,有的整株被吃得光秃秃,到底是誰在作怪呢?
檢查人員發現,一株桃樹枝條上密密麻麻聚集了上百隻“毛毛蟲”,葉子幾乎全部被蠶食,這些蟲子外圍包裹着一層白色網幕,像是一個露天帳篷。“是美國白蛾!已經是4齡幼蟲期了,要趕緊消滅!”于豔華一眼便認出這些“搗蛋鬼”。随後,她拿起剪枝剪,“咔嚓”一聲把被殘害的桃樹枝剪了下來。
“先剪下來,集中噴藥或焚燒,再對樹木全面噴灑低毒、無公害的農藥,做到徹底消殺。”于豔華指導園主如何對付美國白蛾。
在徐州,美國白蛾一年三代,持續時間長,危害時期長。幼蟲都是生活在網幕裡,也是最佳防治時期。
美國白蛾的繁殖能力和食量有多大?據了解,春季1隻雌蛾産的卵,理論上一年之内可繁殖2億隻美國白蛾,能夠吃光100畝成片林的全部樹葉,危害林木、果樹、農作物、花卉、蔬菜等300多種植物。危害嚴重時,所到之處樹木就像是被火燒過一樣,故而被稱為“無煙的火災”,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和生态破壞。種群數量大時,幼蟲成群結隊往居民家中爬,嚴重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
◆滅蛾“戰争”持續10年,不斷更新
美國白蛾于2011年進入徐州,随着自然傳播和人為傳播,逐漸擴散蔓延,成為全市林木的重大林業有害生物,由于其自身太過頑強,加上傳播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以及氣候因子影響,被剿滅後兩三年往往還會發生反彈,是以很難完全徹底消滅。徐州市林業部門已經連續滅蛾10年,成為一場沒有硝煙的艱巨戰、持久戰。
“戰争”的裝置、級别也在不斷更新,從地面到空中,從原始的人工捕捉到現代化的飛機噴灑農藥,再到高科技的生物防治,人們在想方設法和美國白蛾鬥智鬥勇。
“天上有飛機高空噴灑農藥,地上有高揚程噴藥、煙霧載藥,還有剪除網幕、綁紮草把、捕捉成蟲、釋放生物天敵等多措并舉。”于豔華介紹說,徐州市各級财政部門每年都投入資金支援美國白蛾防控工作,市财政每年投入200多萬,市級林業部門統一對全市轄區内的高速公路、國道、省道等綠色通道兩側各50米範圍、黃河故道各200米範圍和銅山呂梁風景區、賈汪潘安湖濕地公園等風景區内的美國白蛾、楊小舟蛾等進行飛機防治,取得很好成效。
釋放生物天敵是一種無污染的高科技防治手段。2015年起,徐州開始建立生物防治示範區,釋放美國白蛾天敵周氏齧小蜂。齧小蜂會追蹤并寄生在美國白蛾的蛹中,将其殺死。更可貴的是,它對環境零污染,具有專殺性和追蹤性,這也是其他方法無法比拟的。
◆這些外來入侵物種,也要警惕
除了大量繁衍的美國白蛾,徐州還有哪些外來入侵生物?
徐州人對“外來生物入侵”的概念,最早來自于加拿大的“一枝黃花”。“一枝黃花開,百株植物亡”。早在2004年,江蘇就開始全面清剿“一枝黃花”,當時已經擴散12000多畝,徐州發現疑似植株。2005年,徐州共發現加拿大一枝黃花18處,發生範圍面積達26萬平方米,徐州市植保植檢站正式發出“通緝令”。
巴西龜更是市民常見的外來生物,它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世界最危險的100個入侵物種之一,因為它繁殖能力和捕食能力都非常強,無法在水中與其他生物共存。然而很多徐州人把它當作寵物來養殖。有些放生者不明真相,還将巴西龜進行放生。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了滿足愛心人士的需求并進行規範引導,也為了防範外來生物侵害整個雲龍湖系統,雲管委在小南湖南側打造了一個近萬平方米的“放生池”。放生池隻有一個進水口,使用金屬篦子與雲龍湖水體隔開,相對獨立。雲管委相關負責人稱,“雲龍湖的魚類等生物總量上需要平衡,如果不明外來生物進入雲龍湖,很可能會對湖中生物造成災難性的毀滅。”
“對付一枝黃花的方法就是連根鏟除。近年來它已經不在我們的監測範圍内。”徐州海關核查一科四級主辦吳申介紹說,對于巴西龜,因為尚無相關法規禁止市民買賣、飼養,隻能通過宣傳進行勸勉,但海關是禁止攜帶的。今年以來,來自南美洲的紅火蟻頻頻沖上熱搜,目前已經擴散至我國的12個省份,尚未監測到徐州有紅火蟻出現。
還有一些常見的外來入侵生物,比如小龍蝦、蝗蟲、牛蛙,成了國人的盤中餐,徐州的吃貨也為消滅它們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守護國門生物安全,人人有責
物種入侵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不進行管控會對本地生态系統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的現象。據2019年由中國生态環境部釋出的《2019中國生态環境公告》資料顯示,我國目前已經發現600多種外來物種,且其中已經有不少對本地生态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損害。
這些外來生物都是如何入侵的呢?吳申稱,外來生物入侵主要分為自然傳入、人為傳入和随人類活動無意傳入等情況。“比如我們到一個陌生的郊外檢查,如果一隻蟲子躲進了輪胎裡,可能就會不小心帶入另一個生态圈,這就是一種無意傳入造成的物種入侵情況。”
根據目前的資料和資料,自然傳入我國的生物種類主要有:紫莖澤蘭,是20世紀40從中緬、中越邊境自然擴散進入我國的;典型人為引進的案例是澳洲的兔子以及亞洲鯉魚;随人類活動無意傳入的外來生物有紅火蟻、扶桑綿粉蚧;還有帶來較大危害的福壽螺、蠶豆象、毒麥、美國白蛾等。
防控外來入侵有害生物,是保護我國生物安全的關鍵。
“我們每年都會開展國門生物安全宣傳,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檢查,增強市民生物安全意識。”吳申表示,還有些玩家直接從境外網站購買多肉植物,這也是不允許。因為多肉植物屬于有繁殖能力的植物材料,屬于禁止進境物。而且一旦其中含有石蒜綿粉蚧,傳入我國後将給農業生産和生态環境帶來重大損失。建議大家不要随意從網絡上購買寵物、花草等動植物産品。“守護國門生物安全,人人有責,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意識到物種入侵的危害性,行動起來保護家園。”吳申說。
徐報融媒記者 吳雲 王春元 見習記者 蘆紅俠 周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