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入侵,還有利用基因改造打的生物戰,這種事不是科幻電影,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
每次我想到科技方面的事情,都能想到例如掐脖子、封鎖技術、限制科技産品出口,和禁止合作等等這種字眼時,我就尋思着怎麼好像沒聽說美國與中國在“生物領域”有何對抗呢,結果,青島海關扣留的一批來自美國的貨,徹底引起了我的注意。
最近,青島海關所屬的青島郵局海關,在一次例行檢查中,發現一郵包裡有7000隻黑腹果蠅。

其實單拎出來講,并沒有什麼稀奇,因為你要是想郵寄果蠅,經海關審批許可通過就可以了。
但問題也恰恰就出在這。
首先是這個包裹,原來申報的時候,填寫的是“衣服”,是以這就屬于是“非法入境”;其次,也是引起我注意的一點,這批包裹“來自美國”。
其實我并不想先入為主地把這批果蠅當作是美國對中國的生物戰。
但在結合美國近期在生物科技方面的舉動、他們在生物基因方面的技術儲備、曆來美國利用生化武器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程度、以及他們視中國為最大競争對手這幾點上。
我不免地擔心起來。
首先是美國佛羅裡達地方當局,決定于2021年和2022年釋放7.5億隻以上的轉基因蚊子。
這是一種經過“基因編輯”後的雄蚊子,它們與野生的雌蚊子結合後,所生出的“雌性後代”将會全部死亡,是以,這種轉基因蚊子大量入侵蚊子原本的群落後,就會大規模降低雌蚊出生的數量。
而因為隻有雌蚊子會咬人,是以,那些因為依靠蚊蟲叮咬而傳播的疾病,它們的傳播速率就會大大降低,人們的生活品質得以提高。
這項技術本身沒什麼問題,實際上門檻也不高,每到蚊蟲繁殖猖獗的夏天,中國南方的省份也會用這種方式來控制蚊蟲的數量。
大家用到的都是基因技術,都是用基因編輯,改變蚊子的遺傳資訊,進而将蚊子改造成“殺傷蚊蟲群落”的“基因感染者”,可以說,在這方面,中美兩國的基因編輯技術都是成熟的。
但這裡有個問題,技術不分國界,技術全人類通用,技術也沒有善惡,但使用它的人有,而在如何進行“技術管控”而不傷及他人這方面,美國可謂是不合格的典型。
1942年,巴拿馬戰争,這場戰争由巴拿馬軍事獨裁者諾列加引起,随後,美軍介入,招募一批受試者,在其完全不知情,且未經過其同意的情況下,進行芥子氣在熱帶環境下實戰效果的人體實驗。
在芥子氣的威力下,受試者的皮膚開始燃燒,溶解,他們開始不斷地慘叫,痛得撕心裂肺,原地打滾,有些人則開始敲打牆壁,撞擊防護門,祈求外面的人放他們出去,但無人回應,不到時間絕不開門;
1945年,美軍為了盡快結束二戰,接連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其後果影響深遠;
1999年,科索沃戰争,美軍不顧國際媒體與人道組織的反對,在戰争中使用超31000顆貧鈾彈。
回顧上個世紀美國的種種,給我一種,是技術在操控美國的錯覺,他們明明可以更尊重生命,卻偏要使用更可怕的技術,仿佛是抱着一種遊戲的心态,在肆意炫耀他們的武力。
時間到了21世紀。
如今的國際法律更加健全,中國的崛起也遏制了美國嚣揚跋扈的氣焰,美國不能肆意地“使用技術”,但美國也沒有停下,他們依舊在悄悄地“開發技術”,利用“生物技術”讓細菌、病毒變得更強。
早在2009年,美國曾将多次将“炭疽杆菌樣本”送往駐駐韓美軍基地,進行生化武器開發,但因為也隻是樣本,沒有活性,大家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一直到2015年。
美軍把一批“炭疽杆菌的活體”通過“郵寄”的方式,送往駐韓美軍基地,一時間舉世嘩然,因為炭疽杆菌是一種緻命性極強的細菌,隻需要10升的量,釋放到空氣中,就可以殺死25萬人。
這就好比,你把一枚核彈和啟動器空運到美國,但是,你卻讓一隻猴子來把玩這枚啟動器。
而經過美國技術改良的這種“A型肉毒杆菌”,其毒性比原本的炭疽病毒強約10萬倍,是以,這種細菌一旦從實驗室洩漏,還真有可能比一顆核彈的威力還大。
而這或許就能解釋為什麼美國要在除本土以外的國家,建造這麼多生物武器實驗室了。
一方面可能是便于進攻,畢竟生物武器的運輸和儲存都比較苛刻;
另一方面,也是我認為最有可能的,就是,美國自己也怕這些實驗室的生化武器洩漏。
而我們站在如今這個檔口上,擁有“生物技術”的國家很多,但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一樣,站在最高點,對其他國家始終保持壓迫,對企圖超越他的國家進行打壓,對敢于挑釁它的國家進行制裁。
生物技術可以用來造福人類,比如雜交水稻,中國以8%的耕地,養活了世界上20%的人口,善莫大焉。
生物技術也可以傷害,甚至是毀滅人類,比如中世紀的黑死病,鼠疫,就抹去了當時歐洲1/4的人口,而這還是隻自然環境中進化的病菌。
而如今,經過生物技術改良後的物種,一定會對人類以及其他物種,帶來更大的危機甚至是滅亡的壓力。
而美國,
它既有改造生物,将其用于“生化戰争”的實力和技術;
又有對不遵從它理念的國家,少則制裁,大則戰争的手段;
還有在過去的戰争中,和現代使用和研制生化武器的前科。
是以,生物技術不可怕,可怕的是使用它的人。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
這是一位專家在調查美國燃油工業區的超大規模爆炸後,所得出的結論。
這是海恩法則,意思是,任何一起災難都不是孤立發生的,它的發生一并伴随着前奏,就像冰山一角下,沉在海水中那巨大的陰影。
而用它來形容這次的果蠅,再合适不過,我們隻看到了這次被海關扣留的,而那些沒有被扣下的數量,我相信是成百上千倍。
我不知道這批果蠅的真實用途是什麼,我也不想拿惡意去揣測這批果蠅真的是用來打“生物戰争”,我也甯願相信這是拿來做實驗的,但如果是做實驗,為什麼不向海關申報?為什麼要偷偷摸摸地“走私”?再者,“物種入侵”這四個字真的太沉重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樣的橫幅。
這是一場于1979年6月掀起的對抗物種入侵的曠日持久的戰争,其入侵的主角叫“美國白蛾”。
它适應範圍極廣,可以在最低零下16℃,最高40℃的環境下生存,換句話說,中國之大,任其馳騁,在無食物的情況下,其幼蟲能存活10——15天。
最最可怕的是它的繁殖能力,理論上,一隻雌娥一年繁殖幼蟲可達3000——6000隻。
而如此可怕的繁殖規模,對于森林植被和農作簡直就是一場“物種大滅絕”,如果不對其加以限制,用不了幾年,一座城市将會變成沒有綠色的“灰城”,其危害登記堪稱“世界性”。
而為了應對“美國白蛾”的物種入侵,中國可謂是投入巨大,
2013年,新鄉市投入1300萬;
2015年,濟南投入8279萬;
2016年,阜陽投入3000萬,安徽投入1.35億
……
實際上,“美國白蛾”也隻是中國防禦物種入侵的冰山一角,曾将差點毀掉中國棉花業的“棉鈴蟲”;給多國造成重大經濟損失的“地中海實蠅”,都在向人類昭示着物種入侵的可怕,而這僅僅是“未被生物技術改造”的“物種入侵”。
那些“被生物技術強化過”擁有特殊目的的物種,一旦入侵,後果我想隻會比美國白蛾、棉鈴蟲、地中海實蠅更嚴重,而生态系統的破壞,對于一個國家的發展都是有阻礙,而其最會禍首,僅僅是“技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2000年前後,科學家對黑腹果蠅的13600對基因完成測序,我們發現,其中大部分基因竟與人類基因有着驚人的相似性,并且,科學家還從果蠅的遺傳物質中,找到了導緻人類患癌的基因或潛在基因。
而正因為對果蠅基因的了解深入,就越有可能在其中做文章,潛在威脅也就越多。
黑腹果蠅一次能産下400顆卵,24小時就直接孵化,光光這次被海關截獲的7000隻黑腹果蠅,就足以在極短的時間内,形成數十萬的規模。
如果果蠅基因被敵對勢力惡意改造,使其具有分泌毒素、瘋狂吞食果蔬的特性,将對入侵國家造成緻命一擊,這也是多個國家對非法流入果蠅嚴防死守的原因之一。
大國博弈,小國受氣,神仙打架,凡人遭殃。
我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包裹,正在偷偷地運往中國的路上,但我們的海關,能夠截獲他們第一次,就能有第二次,第三次,是他們在危機到來之前,就把它們拒之門外。
國之門戶,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