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一則16分鐘的短片《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在近幾年刷爆網絡,這部短片堪稱曆史、懸疑、古裝、戰争、熱血、人性、情懷等各種元素雲集的史詩級作品。

由于《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涉及的曆史在史書上記載甚少,網絡上各種說法也比較多,是以有些觀衆看完該片雖被震撼到,但難免心中生出許多問号,這段曆史到底是什麼樣的?這則短片是否是曆史的真實反映?

本文将結合各方資料對《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進行一次深度解讀。

故事設定的時間是公元790年,唐德宗貞元六年,地點在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之間。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片名有三個地方需要說明一下。

為什麼是漠北,而不是西域?一般人了解的漠北和西域應該是兩個地方,其實這就是片方将地域的模糊化處理手法,換句話說就是“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果雷同,純屬巧合”,類似的手法在片中也有不少。

為什麼是最後一次?因為這是公元790年,确實是最後一次,具體後面再講。

為什麼是現代名詞轉賬?因為是金融機構出品的嘛。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正片開頭三句話介紹了該片劇情的時代背景。

安史之亂,大唐漠北駐軍調回長安平叛。

在安史之亂前,河西走廊和西域有三位很牛的将軍,哥舒翰、高仙芝和封常清,他們三個人基本上把周邊敵對勢力全給打服了。恒羅斯之戰後不久安史之亂爆發,三個人和河西、安西和北庭的精兵大部東調平叛,造成大唐在這一帶的實力空虛。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餘下數千将士身陷四十萬敵軍,與長安失去聯系。

數千這個說法似乎有些不準,精兵東調之後的安西都護府留守兵力大概在九千左右,北庭都護府留守兵力在一萬多,合計兩萬多。當然,如果“數千”指的是公元790年的資料,那問題就不大了。

敵軍就是吐蕃,也是模糊化處理,四十萬這個數字并不誇張,當年青藏高原的氣候和一千多年後并不一樣,溫暖濕潤人口衆多,吐蕃兵力頂峰在五十多萬。

吐蕃和大唐打了一百多年仗已經損失慘重,根本打不過哥、高、封三位,正在求和的時候安史之亂爆發了,于是他們乘虛而入占領了河西走廊,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和長安的聯系被隔斷,再也沒有打通過。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二十五年後,漠北僅存最後兩城。

根據公元790年倒推,二十五年前應該是公元766年,那一年名将郭子儀上奏請求朝廷派人巡撫河西走廊和安西四鎮,他的侄子郭昕請命前往并擔任了安西四鎮留後,從此和北庭都護府留後曹令忠一起鎮守西域。

僅存兩城似乎有些不準确,根據大唐高僧悟空(《西遊記》孫悟空的原型之一)的記錄,公元789年他回國時曾分别到達安西四鎮和當地唐軍将領見面。一年後,北庭都護府的庭州和安西都護府的于阗被攻占,是以公元790年時大唐在西域一帶應該還剩下龜茲、疏勒、焉耆和西州四城。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故事開始,一個乞丐發現了一個剛發生過激烈戰鬥的戰場,他找到了幾包錢币興奮不已,“發财了,都是我的”,這是伏筆一。

這個場景應該是安西都護府護送軍費的小部隊遭遇了敵人,激戰中幾乎全軍覆沒。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一位昏過去的老兵被驚醒,他迅速制服了乞丐,由于隻剩下一匹馬,為了給馬減輕負擔,老兵“強征”乞丐幫自己背軍費。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古代的銅錢是很沉的,一貫錢少說也有三公斤重,片中的軍費目測至少有上百貫,加起來最少也有三百公斤,可是不輕。

有網友質疑,大唐發軍費應該是絹帛才對。隻能說,隔絕二十五年了,絹帛已經是稀有物,沒法承擔貨币的作用,總不能像虛拟貨币一樣無限拆分吧,再者,這是廣告片。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乞丐心有不甘又敢怒不敢言,隻能在手裡藏了一枚銅錢聊以自慰(沒白幹嘛),這是伏筆二。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懸疑和反轉來了。老兵遇到路邊小店,說沒錢,隻要了兩碗水喝(有自帶幹糧),因乞丐一時疏忽錢袋掉在地上,引起了店裡一幫胡人的注意,老兵見狀趕緊拉着乞丐離開。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那幫胡人追了上來,原來是大唐的商人,他們給老兵和乞丐送來了幹糧和飲水。

由于河西走廊和西域大部分地區已經陷落,是以大唐商隊為了安全也隻能身穿胡人的衣服保護自己。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商人感慨:“好多年沒見過大唐的兵了”,他又追問:“是不是我們大唐的人馬要回來了?”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老兵無言以對,商人了然,他一語雙關:“這條路,越來越難走了”。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中有很多畫面非常出色,老兵目送商隊離去這一幕就很有感覺。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乞丐在路上不停地對老兵碎碎念:“拿着這些錢走,買幾十畝地,讨幾個漂亮老婆,天天喝酒,頓頓吃肉······”,老兵不為所動,這是伏筆三。

老兵和乞丐運送的這上百貫軍費如果換算到二十一世紀,可能相當于百八十萬人民币,拿到偏遠地區蓋幾間房娶個媳婦那是絕對夠用還有富餘的,當然,這錢當軍費确實有點兒少,是以乞丐想勸服老兵。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沙暴來襲,馬匹喪命,剩下的路隻能由老兵和乞丐完成,乞丐不想送死,他們兩個人根本沒法運送幾百公斤的軍費。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老兵指令繼續前進,他将軍令拿出,告訴乞丐真相:這是龜茲城送往西州城的軍費。

這裡有兩個地方似乎有錯誤,龜茲和西州名字寫錯,原因和上面相同,模糊化處理。

但軍令上的那個開頭“敕”是真錯了,因為龜茲是安西都護府的治所,西州的駐軍是北庭都護府的,兩邊是平級關系,安西和北庭說話不能用“敕”。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伏筆四,老兵斬釘截鐵下令:爬,也要爬到西州城。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有網友質疑,老兵為了減重把自己的甲扔下似乎不妥,因為那副甲也很貴的,隻能說,甲是保護自己的,而軍費是公家的。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半夜,乞丐要攜款逃跑,老兵抓住了他,還意外發現了乞丐的腰牌,原來他是宣威軍的兵。

乞丐這才說明真相,他是在最後的戰鬥中唯一一個從城裡逃出來的,戰友們拼死掩護他是讓他将家書帶回去,可是家書被雨水和汗水浸泡後連字都沒了,不知道往哪兒送,他隻能流浪。

問題來了,這個乞丐到底是哪座城的兵呢?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北庭都護府治所庭州,另一個是安西四鎮之一的于阗,這兩城被攻占的時間差不太多,不過庭州的殘兵撤退到了西州城,于阗則是全軍覆沒,是以乞丐應該是于阗的兵。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老兵和乞丐聊了起來,他是駐守安西都護府治所龜茲的兵,是以知道的上層消息肯定比于阗的兵多。

老兵說郭将軍(郭昕)屢次派人回長安都失敗了,有一次終于聯絡上了,沒想到連年号都變了。

這裡說的是公元781年,唐德宗建中二年,郭昕和曹令忠派人繞道關系較好的回纥傳回長安,在位的唐德宗這才知道,原來失聯十五年的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居然都還在堅持戰鬥。但是,此時大病初愈的唐朝無力派兵增援,唐德宗隻能給了兩位将軍所有能給的封号,曹令忠被賜名李元忠,封為北庭大都護兼北庭節度使,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和安西四鎮節度觀察使(後任節度使),屬下官兵均破格提升七級。

已經重病卧床的郭子儀還在世,他聽說自己的侄兒還活着而且在安西堅守了十五年,不禁老淚縱橫。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老兵又說:現在算起來,應該是建中十一年了吧。

實際上,建中這個年号隻用了四年,由于安西和長安隔絕聯系,他們不知道年号又換了,是以在安西出土的一些文物上偶爾會看到中原沒有的年份。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最大的争議來了,老兵拿起一枚銅錢告訴乞丐,這上面鑄着“大唐建中”四個字,很多商人和平民願意為我們提供糧草,就因為這上面有“大唐”。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這些錢雖然少,但是,哪怕能多換一車糧草,多換一把刀一支箭,也能告訴敵人,這兒,是我大唐。

老兵說的事情沒錯,當時西域的大唐商人和當地居民給駐軍幫助不少,而且他們願意使用安西都護府自己鑄造的錢币,這為孤軍的生存提供了堅實的物資基礎。

隻是,大唐建中币是否真的存在一直存有争議,當地出土文物裡确實有安西都護府鑄造的錢币,但隻有四種:大曆元寶、建中通寶、元字、中字銅錢,是以大唐建中币可能隻是一種美好的傳說。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老兵鼓勵乞丐,等到了西州城,送你一匹快馬,你也幫西州城的兄弟們送封家書。伏筆五。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又是一張非常完美的畫面,老兵和乞丐,長槍和拉繩,形成了幾何狀的圖形,代表了前進的艱難和不倒的勇氣。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戰鬥場面來了,老兵和乞丐在沙丘前遭遇幾個土匪,對方三個騎兵兩個步兵,二打五。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老兵一刀斬斷乞丐的繩索,遞給他一把刀,此刻,兩位安西兵将并肩作戰。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老兵通報姓名:大唐武威軍玄戈營第九騎兵隊,郭元正。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乞丐終于說了自己的名字和番号,宣威軍,盧十四。

郭元正的番号應該是準确的,但于阗的部隊番号沒有記錄,該片編劇在這裡借用了河西走廊的宣威軍番号,無傷大雅。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戰鬥結果,郭元正和盧十四兩位老兵寶刀未老,殺掉五個土匪,但郭元正為了救盧十四不幸中刀身亡。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有網友質疑,土匪明明騎着三匹馬來的,為什麼戰鬥結束後一匹都沒了?

畫面有交代,隻是速度太快不容易注意到,第一匹馬被掃斷了馬腿,第二匹馬被刺中要害,第三匹馬被驚吓逃跑。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郭元正臨死前沒有任何奄奄一息的廢話和豪言壯語,這一點比很多影視劇都寫實,畢竟是那麼重的刀傷。他掙紮着把送軍費的軍令交給了盧十四,這個動作說明了一切,比說話更悲壯。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盧十四整理好軍費再次上路,他的話呼應了開頭伏筆一,也給觀衆留下了一點小懸念,郭元正死了,他會就此逃跑嗎?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盧十四繼續呼應前面的伏筆三,似乎在說明他肯定是卷了軍費逃跑了。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小懸念破解,盧十四拼盡全力爬到了西州城,呼應伏筆四,爬,也要爬到西州城。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盧十四醒來後,一位白發将軍前來看望他。

這位白發将軍被有些網友認為是郭昕,當然不是,郭昕是安西大都護,此刻在龜茲城呢,當然也不是北庭大都護李元忠(曹令忠),他已經于四年前病逝,這位将軍是繼任北庭大都護楊襲古。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盧十四以郭元正的番号報到,這次“冒充”證明郭元正所在的部隊完成了運送軍費的任務。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劇情呼應伏筆二,盧十四掏出自己之前藏起來的一枚銅錢交到楊襲古手上:分文不差。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盧十四走出大帳,帳外的将官和士兵都圍了過來,将官們摘下頭盔露出蒼蒼白發。

這些人已經困守西域二十五年,如果他們服役的時候是二十多歲,此時也已經五十多歲了,在古代已經算高壽,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們這二十五年一直在戰鬥。

千裡一孤城,盡是白發兵。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西州軍真的送給了盧十四一匹快馬,呼應伏筆五,想必,他身上也一定裝上了西州軍的家書。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西州城外,盧十四看到長長的隊伍打着火把唱着軍歌綿延前進。

有網友懷疑這是盧十四的幻境,他看到了大唐的援軍。

實際上,這應該是北庭大都護府的最後一次出擊,也是他們的最後一戰。

公元790年,北庭大都護府治所庭州失陷,楊襲古率兩千殘兵退到西州(今吐魯番),此時的他有幾個選擇,一是繞道回纥傳回中原,二是困守西州坐以待斃,三是投奔龜茲(今庫車)安西大都護府郭昕。

但是,楊襲古選擇的是聯合回纥軍反攻庭州,力圖恢複北庭大都護府。

反攻需要準備糧草和兵器,是以該廣告片就設計了一個龜茲跨越一千多裡給西州運送軍費的故事,雖是杯水車薪,卻是雪中送炭,更代表了安西和北庭兩大都護府的最後一次聯手。

片尾盧十四看到的這一幕就是北庭大都護府的最後一次出擊,不幸,他們和回纥軍被吐蕃擊敗,楊襲古試圖重返西州,不料中途被反水的回纥軍誘捕殺害,北庭大都護府成為曆史。

又過了十八年,安西都護府最後一座城龜茲失陷,年逾古稀的郭昕戰死,從此西域和中原隔絕了上千年,直到乾隆時期才重返華夏。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深度解讀,北庭都護府的最後一戰

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兩萬殘兵困守西域四十多年的曆史證明了四個字:使命,信仰。

《大唐漠北的最後一次轉賬》雖然是短片,但其嚴謹的創作态度和精良的制作水準,讓隻有十六分鐘的短片成為一部史詩級的作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