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三季報密集釋出期,昨日又有一家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報,整個賽道的企業大多盈利,它卻依然虧損,同時又計提了巨額減值,大拿不得不感慨,東北的企業何時能夠走牛?這就是曾經“工業4.0”,這個口号喊得非常響亮的上市公司:機器人。

第三季度公司實作營業收入約5.76億元,同比增長27.58%。實作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9765萬元,同比下降5329.59%。實作基本每股收益-0.0626元,同比下降5316.67%。
這個三季報,大拿給簡單概括下就是,公司營業收入接近6個億,在這種情況下竟然還虧了将近1個億!這不是增收不增利,這是增收還虧損!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财務名額
看下财務名額,最關鍵的就是平白無故多了2個多億的資産減值損失!之前有關部門就已經對計提資産損失提出了疑問,現在依然是不清不楚的,三季度依然再計提,按照這樣的趨勢,四季度再計提一下,直接就ST了。
在機器人這個賽道,曾經和它并駕齊驅的,是彙川技術,結果現在看看,彙川技術早就接着自己的制造技術底蘊在機器人、電梯等領域越做越大,同時又接入了新能源汽車,充分享受到了這幾年的高速發展,股價也早就不斷創新高。再看看機器人,随着公布三季報,盤中直接跌了9個多點:
機器人
從K線上看,這個下跌基本上宣告了整理形态被擊穿,後市更不樂觀。
大拿也說過很多次,股價其實就是上市公司的反應,在大部分智能制造上市公司這兩年都有着顯著進步之時,機器人股價還趴在底部,業績還能出現虧損,就這種情況下三季度近3個億的管理費用,管理層好意思去拿嗎?
要說機器人有自己得天獨厚的優勢,背靠着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理想狀态下就是科研院所轉型到商業公司的很好的代表,結果中科院這樣的背景下,卻拿不出好的産品,或者說好的産品賣錢還虧損,管理層還能各種獲獎,大拿也隻能醉了。
再說一點的是,股票中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尋找那些本來就出色的白馬股,等待它們繼續給你創造利潤;另一種是選擇可能出現困境反轉的公司,當拐點出現的時候,往往就是機會到來的時候。
本來大拿年初對機器人還是非常期待的,再加上作為東北人,也确實希望東北的企業這兩年能夠有更好的發展,哪怕在機器人半年報一般的情況下,還覺得可以再等等看三季報,結果三季報繼續虧,充分地說明,對于普通投資者,最好的方式還是選擇本身就已經業績出色的公司,期待業績反轉的投資風險要大很多。
有人說股價不漲的原因,與定增遲遲不落地有關,大拿想說,就這個業績,參與定增的機構得下多大的決心?
當然現在隻是三季報,本身股價也足夠低,是不是利空出盡就是利好?超預期的後續可能出現了。
隻是總體而言,機器人股價的走勢以及它的業績,再一次證明了:
買好股,做好人。
做得越好的公司,才更容易展現它的投資價值。
期待拐點,不容易。
————以上,财經王大拿,更多投資思考與邏輯分析,歡迎關注!
其它專業技術分析基礎,以及資訊詳解,歡迎訂閱專欄,希望對投資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