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人名和字之間的關系

古時候的名和字的含義并不相同,字是名以外的一個附加代号,字是對名的進一步解釋、引申和發揚。今天的名字統一指名,沒有了字的含義。

古人說“字如其人”,最早的字其實就是指人的表字。因為字往往都代表着遠大的理想或者說高尚的品德,是以說字如其人是極高的贊譽。

古人名和字之間的關系

《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隻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取字也代表着這個人的成年。

古時候的名和今天的小名有點類似,供長輩稱呼,而字和今天的名字差不多,供他人稱呼。

古人名和字之間的關系

我們如果對名和字的關系進行通俗了解的話,大緻有這麼幾種命名取字的方法:

1、名和字同義。如屈原名平,字原,廣平為原。孔子學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顔回字子淵,諸葛亮字孔明,陶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周恒字子久都屬此類。

2、名和字反義。晉大夫趙衰(減少意)字子馀(增多)。曾點(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績字無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趙孟頫字子昂,晏殊字同叔,劉寬字子狹。

3、名和字引申。趙雲字子龍(雲從龍);晁補之,字無咎;蘇轼,字子瞻(《左傳僖28年》:“君馮轼而觀之”);嶽飛字鵬舉,李烹字刀工。

4、名和字補充,比如于謙,字廷益。《尚書》說:“謙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謙是前提條件,益是謙的後果。

5、名和字類别相同,比如沈書字子木

古人名和字之間的關系

從以上五類可以看出,字與名有密切關系,字往往是名的補充或解釋,這叫“名字相應”,互為表裡,故字又稱作“表字”。

但是也有一部分人的名字關聯性,我們今天并不能确定,有的是他們曾經改過名,但是字沒有改。有的是他們字的出處比較隐蔽,這些小衆的書籍,在曆史的長河中,慢慢地已經失傳。

還有的字是根據但是的詞義取的,但是今天這些詞的本義已經發生了改變。如果有一個人叫鐘單字打野,估計對遊戲沒有太多了解的朋友,就很難發現其中的關聯性。

古人名和字之間的關系

很多古人的表字比自己的名更加知名,以至于一些常被挂在嘴邊的名人“痛失真名”,總被人們稱呼其字。

比如姜尚字子牙、伍員字子胥。孔子的一衆弟子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子路、子夏、子貢等等。這些其實都是字,而他們的真實姓名則是仲由、蔔商、端木賜。西楚霸王項籍字羽、東晉大文學家陶潛字淵明、謝靈運本名公義。唐初名将秦叔寶、尉遲恭、薛仁貴、蘇定方,這些全部都是字,他們的本名是秦瓊、尉遲敬德、薛禮、蘇烈。

大家如果有機會取表字的話,大家的字會是什麼呢?歡迎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