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許昌市信訪局朱克:用群衆認可衡量信訪工作成效

河南日報用戶端記者 董學彥 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宋廣軍 文/圖

18年前,他脫下軍裝,進入信訪戰線,從一名“老兵”變成“尖兵”;他始終恪守一名“老兵”的擔當使命,讓“信訪”變成“信念”;他堅持“為民解難、為黨分憂”,先後辦理群衆來信7280件,接待來訪群衆8273批139897人次,為廣大群衆解決了無數件煩心事、難心事,樹立起信訪幹部可親、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他,就是許昌市信訪局四級調研員朱克。

許昌市信訪局朱克:用群衆認可衡量信訪工作成效

退伍老兵新崗立“新功”

2018年7月的一個上午,驕陽似火,魏都區某小區的部分業主因與物業公司糾紛而拖欠水電費,導緻小區300餘戶居民全部停水停電,整個小區業主無法正常生活。憤怒焦躁的70餘名業主代表到許昌市委、市政府機關門口集訪,要求解決問題。

朱克頂着烈日安撫業主情緒,并前往小區現場辦公,承諾問題不解決絕不離開。他向群衆了解詳細情況,協調市供水公司、市供電公司與魏都區住建局、街道辦等多部門現場會商問題解決方案。經過8個多小時的努力,當晚10點多,該小區恢複正常供水供電。

當大家在燈火通明的房屋内享受空調的涼爽時,朱克卻沒來得及吃上一口飯,被汗水浸濕的襯衫貼在身上,不曾晾幹。他收獲的是蚊蟲叮咬的“大包小包”,換來了業主代表專程到信訪局一緻的感謝。

在許昌市信訪系統,朱克是知名的“拼命三郎”。凡是他接談督導的信訪事項,處理意見有一絲瑕疵他絕不放過,處理意見不落實到位他絕不罷手,群衆不滿意他絕不“收兵”。加班加點是“慣常動作”,現場處理問題更是“家常便飯”。

許昌市信訪局朱克:用群衆認可衡量信訪工作成效

朱克在部隊服役期間,曾被原北京軍區授予“科技練兵青年突擊手”榮譽稱号,并榮立個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被65集團軍評為“模範家庭”、“優秀黨員”等多項榮譽。從事信訪工作以來,他延續了軍人敢抓敢管、善于碰硬、不畏危險的作風,面對疑難複雜信訪事件,總是毫不猶豫沖在前面。截至目前,共處理突發事件216起。處置過程中,他多次被行為過激的上訪人員誤傷,留在身上的傷疤至今清晰可見。

提起這些傷疤,朱克總是置之一笑:“這和在部隊抗洪、抗震救災留下的傷疤一樣,也是我的‘軍功章’啊!”

信訪群衆反映的事一刻也不懈怠

信訪工作直接關系到人民群衆的切身利益,關系到黨和政府同人民群衆的血肉聯系,關系到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信訪群衆找咱們反映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一刻也不能懈怠!”這是朱克挂在嘴邊的話。

2016年11月22日,許昌突降大雪,許繼電器家屬院某居民因小區不能正常供暖心急如焚,向信訪局緊急“求助”。朱克冒着風雪,在企業、物業、社群、職能部門之間來回奔波協調,在他多方奔走下,市住建局、熱電公司、許繼集團、街道社群、小區物業拿出了解決方案。通過增設暖氣交換供應站提高供熱能力,三天的來回奔波最終解決了困擾群衆多年的供暖問題。業主們無比感激地說:“我們不僅身子暖和,心裡更暖和!”

2019年7月,長葛市楊某某反映官亭鄉某村群衆購買其10噸化肥一直不支付貨款問題,該問題本應通過法律訴訟程式解決,但經多番勸導信訪人始終不願意到法院提起訴訟,而是反複到信訪部門上訪。朱克全然不顧如火的驕陽,立即趕赴長葛市現場調查核實,與當地有關部門深入溝通,讨論解決問題的辦法,1天時間雙方達成協定,讓楊某某反映的問題得到圓滿解決。當楊某某滿懷感激離開的那一刻,朱克卻在6個小時的協商中,因未吃飯出現低血糖暈倒在了會議室。

在朱克的月曆中,從來沒有節假日、星期天,甚至從來沒有白天和黑夜。2008年北京奧運會前後的三個多月時間裡,2017年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朱克不分晝夜加班加點、連續作戰——起草檔案、協調值班、督查督辦,累了在辦公室和衣打盹,餓了一碗泡面充饑,病了自己吃點藥片,這些都讓同僚們難以忘記,朱克就是這樣“狠”地對待自己。

許昌市信訪局朱克:用群衆認可衡量信訪工作成效

18年來,朱克共辦理群衆來信7280多件,接待群衆來訪8273批次139897人次,搜集整理疑難信訪案件63批并呈報市上司。組織召開專題研判會87次,為市上司提出合理建議156條,有效避免了150多起群衆越級集體上訪事件的發生……

用群衆的認可衡量信訪工作成效

作為一名共産黨員、群衆工作者和信訪幹部,朱克始終把做好信訪工作當作黨和政府的宗旨所系、責任所系、義務所系,把上訪群衆當親人,把幫助上訪群衆當職責,把化解信訪沖突當目标,把為民憂解難當追求,用群衆的認可衡量信訪工作成效,以強烈的責任感主動服務基層、服務群衆,樹立了信訪幹部可親、可信、可敬的良好形象。

朱克說,一生中最遺憾的一件事,是2006年11月24日,父親病情加重,家中兄長打來電話,讓他回去見父親最後一面。在上車傳回老家的時候,一批讨薪民工點名要求他接談,朱克二話沒有立即傳回。在市委、市政府門口耐心疏導民工情緒,積極聯系責任機關化解沖突,最後問題圓滿解決。民工們歡歡喜喜離開了,而老父親卻沒能等得上兒子朱克便咽了氣。

同樣,老母親去世,當時因在部隊執行抗洪救災任務,朱克也沒能見到老母親最後一面。對此,他一直心存愧疚。每當提起,他幾度哽咽,這也是他心中最大的傷痛。

2012年11月的一天,許昌市接訪大廳的平靜突然被嘈雜的叫喊聲打破。朱克聞聲趕到大廳,發現一名中年男子拿着一個農藥瓶,嘴裡叫嚷着“不給我解決問題,我就死在這裡!”

朱克急忙倒了一杯熱水送到他面前說道:“老大哥,先别急,有啥事你跟我說!”當看到上訪人身穿衣服單薄,朱克忙把自己身上的棉衣脫掉,披在上訪人身上,來訪人才穩定了激動的情緒。原來來訪人妻子癱瘓在床近10年之久,生活十分困難,是以産生了消極厭世的情緒。了解情況後,朱克主動與民政、街道辦、社群等部門協調溝通,與工會、婦聯、電視台等部門聯系,幫助葉某申請辦理低保手續,安排困難幫扶,上訪人才堅定了生活信心。

10多年來,逢年過節朱克都為葉某置辦年貨、送衣送物。朱克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舉動,成了葉某心中最親密的“親戚”和朋友。

許昌市信訪局朱克:用群衆認可衡量信訪工作成效

戎馬生涯二十載,部隊錘煉成好鋼。從事信訪十八年,丹心依舊顯情懷!30多年來,朱克不論在部隊,還是在地方,朱克始終堅持靠勤政幹工作,靠人品樹形象,靠奉獻為群眾,靠誠懇赢信任!懷赤子之心,奉公仆之行,不計名利,樂于奉獻。在信訪工作中,不斷實作着自己更大的人生價值。朱克也先後被評為“河南省五好黨員”、“河南省模範軍隊轉業幹部”、“許昌市優秀公仆”、“優秀共産黨員”、“模範軍隊轉業幹部”、“信訪工作先進工作者”,并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

編輯:宋廣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