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通訊員 向民貴 張喜燕 湘西泸溪報道

浦市鎮馬王溪村景色新。
萬物蟄藏春風近,沅水江畔氣象新。新年伊始,記者一行走進湖南省湘西州泸溪縣浦市鎮鄉村,展現在眼簾的是:一條條寬敞潔淨美麗的通村、通組公路為村民打通了脫貧緻富的最後一米;一個個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正帶領大家朝着緻富路上快速前行;一座座高大寬敞的鄉村“别墅”展示着村民們的緻富成色;一個個寬闊的文化廣場為百姓搭建起了快樂的平台;一張張百姓滿意的笑臉意味着脫貧成果帶來的幸福小康新生活……
湖南省扶貧辦主任王志群深入浦市考察指導脫貧攻堅。
勤于調研,繪制藍圖驅貧困
說起泸溪浦市鎮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家便豎起大拇指誇獎脫貧攻堅的領航人——浦市鎮黨委書記楊俊勇。
“2015年,對于我而言,是值得銘記的一年,我有幸調到浦市鎮擔任主要上司職務,有幸能帶領一群人馬在脫貧攻堅這場沒有硝煙的戰争中沖鋒陷陣。”楊俊勇感慨。
浦市鎮位于泸溪縣東南部,是由三個鄉鎮合并而成的大鎮,全鎮轄28個村(社群),7.8萬人口,其中貧困人口2680戶10182人,綜合貧困發生率為22.3%。全鎮有省、州、縣扶貧後盾機關26個,工作隊成員71人,鎮幹部近70人,村(社群)幹部140餘人,是全縣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鄉鎮。
楊俊勇走訪貧困戶,為百姓量身定制脫貧措施。
楊俊勇走馬上任伊始,馬不停蹄深入基層調研,近兩個月時間就走遍了全鎮28個村(社群)山山水水的每一個角落,掌握了第一材料,精心繪出了每一個村精準扶貧脫貧的宏偉藍圖,并認真組織實施。
“作為黨委書記,就是大家的領頭羊,鎮幹部也好、村幹部也好、駐村工作隊也好,都在看着我,如果我有所松懈,别人肯定也會馬虎從事,是以我必須鼓足了幹勁!”在接受采訪時,楊俊勇信心十足說。
凝心聚力,産業扶貧促民富
沒有退路,也沒有捷徑,五年來,楊俊勇以身作則、樹好标杆,帶領班子成員包抓深貧村、聯系貧困戶,不當“甩手掌櫃”。
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湘西州委書記葉紅專調研浦溪村産業發展。
楊俊勇白天到村指導抓落實,破解難題,晚上與班子成員開“碰頭會”精準施策,沒有節假日,白天走、幹、講,晚上讀、寫、想。在他的無聲帶動下,工作隊、駐村幹部、村幹部踴躍參戰。
楊俊勇陪同湘西州長龍曉華看望貧困戶。
楊俊勇千方百計凝聚三方力量:對駐村工作隊,全面搞好服務;對鎮駐村幹部和村組黨員幹部,以最嚴格的标準要求,有效增強了基層組織戰鬥力。使三方力量密切配合、通力協作,讓他們在脫貧攻堅戰場上成為攜手并進的帶頭人,在私下生活中成為互敬互愛的一家人,建成了一支戰之必勝的脫貧攻堅隊伍。
“如何真正全面打赢脫攻堅戰?我認為‘一超過、兩不愁、三保障’達标後的老百姓,要進一步提升他們脫貧緻富的内生動力。”楊俊勇感悟,政策的扶持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要讓貧困群衆把“輸血”變“造血”進而,形成長富久富的新格局。為此,他堅持把産業發展作為脫貧攻堅的“靈丹妙藥”和群衆持續增收的“穩定劑”。
五年扶貧攻堅生涯,楊俊勇帶領各村大力發展鐵骨豬、水産養殖、油茶等特色種養殖業,依托龍頭企業采取保底價回收、委托幫扶等利益聯結建築發展扶貧産業,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社、一村一員、一戶一業、一戶一策、一戶一冊“六個一”的要求,打造了一批椪柑、鐵骨豬、辣椒、葡萄、煙葉、油茶、中藥材、桑蠶等特色産業示範村。實作貧困戶利益聯結100%,農村人均年收入由3500元增長到1.6萬元。
浦市鎮五果溜村水産特色養殖區。
湧現出文旅融合型馬王溪村、産業發展型麻溪口村、生态文明型浦溪村、水産特色養殖型五果溜村等各具特色的領頭雁,打造出岩門溪臍橙、五果溜龍蝦、岩頭山跑山豬、青草草莓、高橋牛蛙、長坪辣椒等一批各具地域特色的農業特色産業品牌。
同時,把産業融合發展作為推進全域旅遊發展的有力抓手,按照點串成線、線組成面、面連成區的思路打造旅遊與扶貧攜手新模式。浦市古鎮成功建立國家4A級景區,2020年接待遊客82萬人次,實作旅遊綜合收入2.9億元,全面“搞活”了鎮域經濟。打造了都岐村、浦溪村等一批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實施了花海觀光、民宿體驗等農旅融合項目,輻射帶動周邊2萬名群衆摘帽脫貧緻富。
乘勢而進,夯實基礎赴小康
“我既要不折不扣落實好各項脫貧政策,又要切合我們鄉鎮的實際,在精準施策上出實招、在精準推進上下實功、在精準落地上見實效。”五年來,楊俊勇跑上跑下争資引項,全面夯實脫貧基礎。
通過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使5.2萬人實作了飲水安全;實施農村電網更新改造和寬帶網絡進村入戶工程,解決了群衆用電和通訊問題。全面完成1005戶4107人的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讓247戶905人實作了搬得出、穩得住、能緻富。28個村的農村綜合服務平台實作全覆寫,群衆辦事友善又快捷。
全面提升教學硬體和優化師資力量,全鎮中國小生實作了“零辍學”。在“志和智”上狠下功夫,通過多次高品質黨課,鼓勵黨員發揮先鋒模範帶頭作用,為村民做好緻富榜樣,激發積極參與村裡公共事業,開展鄰裡互助,形成人人争當先進好村民的良好氛圍。通過開展多次文藝活動推進扶貧政策深入人心,使物質脫貧化身為精神脫貧。
充分利用各種宣傳載體宣傳精準扶貧和結對幫扶、成就和典型案例,使精準扶貧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消除了群衆“等靠要”思想,營造脫貧光榮的良好氛圍,調動了廣大黨員幹部群衆參與精準脫貧的熱情,有效推進了全鎮脫貧程序。
浦市鎮浦溪村生态休閑公園。
鋪就緻富路 築起新生活。五年來,楊俊勇以“戰”的姿态,擔非常之責,盡非常之力。他與群衆面對面集思廣益定措施、心貼心交流、群策群力想方法、實打實幫扶,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楊俊勇廉潔奉公、勤勉為民,他帶頭走村入戶聽民意、察民情、解民憂,他更是領着群衆幹,做給群衆看。帶領鄉鎮和村支兩委班子勇挑重擔,始終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勇啃硬骨頭,帶領浦市鎮幹部群衆打好打赢了這場脫貧攻堅收官戰,成效卓著。
浦市鎮通過國家、省扶貧部門實地考核驗收,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整體脫貧,全鎮順利摘帽,告别了千年貧困,連年榮獲州、縣脫貧攻堅先進鄉鎮,楊俊勇被省政府等相關部門推薦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征途漫漫,惟有奮鬥。當下,浦市鎮黨員幹部在楊俊勇率領下,滿懷脫貧攻堅收官戰捷報頻傳的喜悅,建立了長效防貧機制,摘帽後“四不摘”提升脫貧成色,做到不返貧。奮力鞏固摘帽脫貧成果,在全面小康無縫對接鄉村振興的大潮中楊帆遠航。